- 洞察產業新視角,四象科技全國房地產建設指數領航B端賽道
- 2024年04月16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四象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市場官劉雨婷告訴泰伯網,“一方面,有些項目會展現出‘表演式’復工狀態;另一方面,用更細的顆粒度去分析整個房地產市場數據已經是市場所需?!?/p>
“2014年,國外某遙感衛星數據公司首次嘗試通過衛星圖像分析停車場中的車輛狀況、數量和時段,同時調用谷歌街景地圖,來觀測并分析每個零售商的商業表現?;趯υ摿闶凵掏\噲龅臍v史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大膽預測其三季度銷售額是25.6億美元,該零售商公布財報時的實際數據是25.99億美元,誤差非常小?!?/p>
這是一筆有關遙感衛星數據與經濟效益的精準計算,也是遙感衛星技術在國際金融投資領域應用的首次嘗試。
當國內商業遙感衛星數據的覆蓋從城市燈火的星光璀璨到基建工程的如火如荼,從大宗商品的精準監測到國際航運的定位分析,再到工業生產的活躍跟蹤等,已經陸續衍生出城市夜間燈光、建筑工程、路網工程、大宗商品、航運物流、鋼廠生產、工業生產、房地產建設等一系列宏觀經濟指數,遙感數據服務于經濟板塊的想象力也一再被拓寬。
時間正陸續向業內傳達:地球上活躍的無數微小像素,經衛星遙感技術,最終匯集成演繹人類活動和地表變化潛在規律的各類數據指標。
占在開端,站在需求端
“能不能在建筑工程數據中將與房地產相關的數據單獨提取出來,以便進行更詳細地分析?”
就在2022年上半年,有關部門關注了北京四象愛數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四象科技”)的建筑工程建設指數產品,希望對他們關注的爛尾樓情況進行監測跟蹤,通過對建筑工地的施工狀態和材料設施等的影像變動情況,及時發現部分已經停工的工地,為政府決策和下一步的工作部署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國內某地產項目2019年3月/2020年5月建設狀態對比圖)
這一需求,隱含了怎樣的市場預期?
近年來,我國的實體經濟正在呈現逐漸恢復,持續改進態勢,而房地產做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供需格局在近幾年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僅從衛星圖像上看到的建筑或者工地概貌的成果反饋,已經無法滿足房地產鏈條市場主體對工程變化以及進展的監測需要。
四象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市場官劉雨婷告訴泰伯網,“一方面,有些項目會展現出‘表演式’復工狀態;另一方面,用更細的顆粒度去分析整個房地產市場數據已經是市場所需。”
事實上,為防止房地產行業的“硬著陸”,政策層面始終延續寬松基調,尤其是認房不認貸、房貸利率及首付比例下降等一攬子政策持續釋放改善性需求。在近期備受關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房地產領域的表述,大部分是放在“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的框架下進行的。
然而,在數據層面,目前關于國內房地產行業的統計指標大多集中在房企端和銷售端,通過統計房企數據和銷售數據衡量房地產市場的整體表現和趨勢,數據結構比較單一且存在一定人為干擾因素。例如在房地產的開發階段,市場上可以用于參考的數據屈指可數,且普遍存在著數據標準差異、統計方法不同、年底結算影響、時效性滯后等痛點。
也正是因為市面上大型上市房地產企業及其產業鏈相關企業的業務遍布全國各地,衛星遙感數據的廣覆蓋、高效性和性價比高等優勢才愈發凸顯。不管是靠人力的線下調研,無人機還是攝像頭等傳統數據收集手段,其所能夠獲取到的數據樣本往往集中在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管理規范的地區,因而經常出現“幸存者偏差”。再加上,疫情等突發外界因素的影響,不少金融投資機構內部研究員的傳統調研方式(大部分為線下)甚至一度失效。
與傳統數據統計方法不同,遙感衛星對于工地施工等地表現象變化的觀測不需要任何地面設備的配合,且具備探測范圍廣,采集數據速度快,信息客觀準確等特點,多期影像串聯在一起進行對比,可以很好地反映地面事物的動態變化趨勢,從中發現異常信號的端倪。
由此,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四象科技“全國房地產建設指數”產品應運而生。該產品通過采用更高分辨率的光學遙感衛星數據,定期對中國20座超大、特大、大型城市中的房地產施工項目工地進行面積與開發進度精準監測,高效直觀地為房地產項目實際情況與產業行情分析提供決策依據。
相比公司早前發布的第一代產品“建筑工程建設指數”,“全國房地產建設指數”對監測目標進行了更加精確的區分和定位,針對目標城市中商品房、經濟適用房、安置房、棚改項目等不同性質住宅進行進度監測和篩選統計,監測狀態涵蓋但不限于拆遷安置、土地平整、主體建造、封頂完工和項目交付等階段,更多是基于項目所產生的實物工作量來推算項目所拉動的投資規模和消費增長。
劉雨婷介紹稱,“全國房地產建設指數”涵蓋土地平整、主體建造、封頂完工和項目交付等狀態指標,且覆蓋了全國主要大中型城市,與房地產行業相關的金融投資產品價格聯動性更為明顯?!跋惹胺治鲆粋€區域內的建筑工程數據,可能會涉及到上百個工地在建設狀態。如果只監測其中的房地產項目建設信息,可能僅需要分析數十個工地。但如此一來,房地產建設指數的精細化程度要求會更高,包括數據源的精度要求、算法的準確性,都將體現在最終的統計數據上,甚至能聚焦到某一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進而預判其股票和債券價格的走勢?!?/p>
(北京市某地產項目2019年5月/2019年9月/2020年5月建設狀態對比圖)
標準化產品才是遙感數據服務的出路
不論市場是平穩還是在波動,投資者及相關行業用戶均可將衛星遙感服務作為重要的技術手段,更高效、直觀、精準地分析房地產項目實際情況與產業行情。
與各需求方對房地產經濟的高度關注同步,已經陸續有遙感數據服務商參與到建筑工程等經濟監測服務之中。
繼2022年發布“建筑工程建設指數”和“路網工程建設指數”后,蔚星科技也于去年9月份通過提供高清衛星圖像與相關金融機構建立合作,對單個項目(含住宅及其配套商業建設)進行建模施工分析。
不過,提供類似服務的其他企業大多仍以單個案例的形式呈現,尚未形成體系性的指數產品。
就在今年年初,長光衛星則發布了“吉林一號”重大建設項目智能監測解決方案。據泰伯網觀察,該類方案偏向G端市場,從公開渠道暫無相關中標信息。
在項目介紹中,上述方案明確面向發展改革、統計、金融等領域的重大建設工程監管業務需求。
幾乎同期,世紀空間也陸續取得基于衛星影像平頂建筑物頂底偏移校正方法、建筑物矢量化簡、自動提取建筑物輪廓等相關專利。
“更多參與者的涌入,證明了賽道的方向可行?!眲⒂赕谜J為,B端市場廣闊的市場空間一定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參與者。為此,四象科技投入了大量研發精力,從經濟金融領域的實際需求出發,正在逐漸建立一套標準化、通用化的數據產品體系——讓客戶感到“便宜簡單又好用”,是其一直努力的方向。
劉雨婷解釋稱,“在行業早期,大家以項目為主,標準化的遙感產品反而很少。但實際上,標準化的數據產品是非常好的商業化樣板,會衍生出更多定制化的解決方案服務能力?!?/p>
公開資料顯示,四象科技現階段在金融領域的合作伙伴包括國泰君安、混沌天成、南華期貨、中金公司、招商證券等機構,其遙感數據產品已先后登陸Wind金融終端、同花順iFinD平臺、Neudata數據平臺、新華財經APP、上海數據交易所、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等全球知名金融信息服務機構和數據交易平臺。
增量市場在B端
打造標準化遙感產品的關鍵在于,在可控的成本內能獲取足夠豐富的高質量衛星數據源,以及精通遙感數據處理算法和數據分析的研發技術團隊。
2023年7月,四象科技多源遙感衛星星座在太原成功發射,包括AS-01號SAR(合成孔徑雷達)衛星、AS-02號光學衛星、AS-03號紅外衛星。3顆衛星相互配合可綜合性獲取同一地物的多種要素,開創了國內“SAR+光學+紅外”同軌多手段遙感衛星星座的先河。
(四象多源遙感衛星星座發射現場圖)
以多源遙感數據融合和數據分析為支撐,以四象科技為代表的商業遙感服務商在進一步挖掘并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層面變得更加游刃有余。
最為明顯的變化是,宏觀經濟指數產品的受眾群體在不斷擴大。劉雨婷坦言,“最開始,我們跟券商合作居多,主要輔助研究員進行相關行業研究。后來逐漸會有一些買方基金的投資經理通過研報數據的渠道找到我們。目前,指數產品已經跳出投資圈并觸達到了一些行業內的企業,以及相關的政府部門、經濟類的研究院校等?!?/p>
這,也是四象科技房地產建設指數搶跑一年的截面縮影。
得益于自有數據源,四象科技更加堅信,To B才是未來遙感數據的最大市場。劉雨婷表示,依靠自己的衛星,公司已經接到不少商業訂單?!凹兇鈴臄祿唵蝸碇v,自去年年底到今年2月底,已經累積有千萬量級的增量訂單。其中,僅衛星本身的數據銷售增量,已經覆蓋了原先大量的數據采購成本。”
但顯然,從G端市場的思維轉向B端也并非易事?!癎端的需求相對穩態,沒有太多的新增需求,產品形態比較簡單,以圖像信息標注為主,更接近看圖說話的形式。而企業端更需要一個綜合性的解決方案,比如產品如何與公司業務相契合,怎么有利于公司賺錢或者省錢,產品最好能將圖像直接轉化成定量的數據和結論性文字,讓客戶一看就懂,上手就能用,而不需要學習任何額外的遙感專業知識。如果沿用服務G端市場的傳統思維,很難滿足企業端對效率、準確度以及性價比等方面的要求?!?/p>
為了避免指數產品質量下降,或者出現產品斷更、延期交付等情況,四象科技早在自有衛星設計初期便下了不少功夫,按照“從服務項目轉向尋找產品”的邏輯進行布局?!懊款w衛星在誕生之時便確定好了主要的應用方向,并在早期的設計參數上考慮相應應用領域所需數據該具備的特性,從而確保產品研發和生產與上游自有數據產生良好的適配性。”
一邊建設自有數據源能力,一邊增強公司解決方案的能力,在標準化需求的良性增長之下,四象科技今年數據服務類的業務增速明顯超過其他業務板塊,而其不斷拓展的遙感衛星指數產品,成為了公司觸達各類行業用戶的重要流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