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商訊>正文內容
          • 管道安全專家董紹華教授當選歐洲外籍院士
          • 2024年04月09日來源:北國網

          提要:2月28日,歐洲自然科學院正式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單,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董紹華教授增選為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這也是該院當選院士中,首位安全科學與工程、油氣管道工程領域的院士。歐洲自然科學院院長、主席團主席V. Tyminskiy院士向董紹華教授頒發了證書,并代表歐洲自然科學院發出賀信,對董紹華教授當選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表示祝賀。

          圖片 2.jpg

          2024年2月28日,歐洲自然科學院正式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單,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董紹華教授增選為歐洲自然科學院(European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院士。這也是該院當選院士中,首位安全科學與工程、油氣管道工程領域的院士。歐洲自然科學院院長、主席團主席V. Tyminskiy院士向董紹華教授頒發了證書,并代表歐洲自然科學院發出賀信,對董紹華教授當選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表示祝賀。

          V.Tyminskiy教授在信中說到,“尊敬的董紹華教授,學院主席團衷心祝賀您當選為歐洲自然科學院(EANS)的正式成員,我們希望您能為中歐科學家之間的科學聯系和人民之間的友誼做出貢獻。”

          圖片 1.jpg

          據悉,歐洲自然科學院總部位于德國漢諾威(Hannover),由多國科學院院士及知名學術團體創建,覆蓋了德國、俄羅斯、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匈牙利、以色列、哈薩克斯坦、摩爾多瓦、立陶宛、烏克蘭、日本等33個國家的國際科學組織,是國際上跨地域和學術領域認可度最高、影響最大的科學組織之一。該組織嚴格遵循院士遞補制度,選拔過程涵蓋院士推薦、形式審查、答辯審核、投票選舉、主席團審議、公證以及勛章授予等多個環節,確保每位入選院士均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杰出成就,并具備顯著的創造性貢獻和影響力。歐洲自然科學院現有1700名院士,設有路德維希·諾貝爾獎獲獎者通道,多名院士獲得諾貝爾獎,另有30多名院士是諾貝爾獎、愛因斯坦獎、哥白尼獎等世界著名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董紹華教授現任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博士生導師、管道技術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他是我國管道完整性與安全工程技術專家,入選國家級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英才工程”,是北京市“氫能產業與安全”智庫基地帶頭人、北京市應急管理學科帶頭人、北京市高精尖學科“城市能源安全與供給保障”學科帶頭人。

          董紹華教授作為中國管道完整性管理領域的創始人,20多年來始終立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學術前沿和產業需求,推廣應用油氣管道系統完整性先進技術。針對我國近200萬公里各類油氣輸送管道,他解決了我國管道安全保障關鍵技術難題,成果已在西氣東輸、陜京系統、城鎮燃氣、油田集輸管網等國內近100萬公里(超過50%)管道上推廣應用,國外在哈薩克斯坦、緬甸、蘇丹等多個國家推廣應用。他牽頭制定了GB42097-2022 地上石油儲(備)庫完整性管理規范,以及國際、國家、行(企、團)標準65部,保障我國管道安全運行20年,為我國長輸管道事故率由0.4次/千公里年下降到0.15次/千公里年做出重要貢獻。

          迄今為止,董紹華教授現已負責承擔10余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大儀器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制大型裝備100余臺套。他牽頭研發了超高清亞毫米級漏磁、變形檢測、IMU位置檢測等三位一體的復合檢測器,實現管道內檢測技術重大突破;攻克了燃氣管網缺陷檢測、泄漏精準定位、快速修復等技術難題,取得重大突破和技術升級換代;建立了海底管道完整性技術體系,研制了海底管道高通過性可變徑中心線測繪、泄漏、懸空等內檢測技術,有效解決了管道懸空、漂移等重大檢測問題。在人工智能、智慧管網領域,開發了國際領先的管道射線底片、PAUT智能化識別技術和系統,完成100余萬張射線底片的AI評價,代替人工評價。在新能源發展領域,牽頭建設北京市科協“氫能產業與安全”智庫基地,建立了天然氣管道摻氫輸送綜合試驗場,為中海油、中石油、國家管網北京管道、北京燃氣、河北天然氣、新奧燃氣等企業開展高水平研究,推進京津冀一體化氫能產業發展。他也因突出貢獻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獎勵20余項。現出版學術著作25部,取得授權專利47件。 自2005年以來,連續召開15屆石油天然氣管道安全國際會議,并擔任大會主席,具有廣泛的國際學術影響力。

          在科研的道路上,他“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一直為大國重器、國之大者而努力,未來技術、未來能源的任務更為繁重,祝愿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文/李杰)

          圖片 3.jpg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