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商訊>正文內容
          • 國曉教育集團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落地
          • 2023年12月22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國曉教育集團積極打造開放的學術交流平臺“新芝學術”,匯聚高校專家學者,舉辦公開學術講座,同時面向高校師生開設系列論文寫作培訓班。憑借品牌效應,“新芝學術”已成為業內較有影響力的學術交流平臺之一。

          成立于2018年的國曉教育集團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國曉教育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江西春華秋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創立“新芝學術”專業品牌,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批成功注冊“新芝”專有商標(注冊號:63585563),憑借在科研寫作培訓領域的獨特優勢,于8月份申報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并順利獲得立項支持。

          國曉教育集團積極打造開放的學術交流平臺“新芝學術”,匯聚高校專家學者,舉辦公開學術講座,同時面向高校師生開設系列論文寫作培訓班。憑借品牌效應,“新芝學術”已成為業內較有影響力的學術交流平臺之一。

          超500場次公益學術講座 超30萬高校師生從中受益

          新芝學術是國內較早從事科研寫作理論研究與培訓的專業機構之一,主要從事學術成長規劃、學術思維能力訓練、課題基金項目申報、投稿薦刊科研寫作培訓、科研文獻計量與數據開發、人工智能與科研服務平臺建設等業務,是一家專門服務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信息化方案提供商。

          為滿足高校對科研寫作課程和師資的需求,國曉教育集團創立“新芝學術”,立足“新文科”和“新工科”建設,利用公司師資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等與高校緊密合作,支持高校科研寫作課程內容建設與師資培訓工作。該平臺圍繞研究生期刊論文寫作與投稿規范、課題基金申請書寫作規范等主題,賦能高校建設一流的科研寫作課程和培養一流的科研寫作師資隊伍,至今已匯集千余名985、211、雙一流高校專家教授,近萬名高校碩博士師資,累計舉辦公益學術講座超500場次,講座主題涵蓋學術前沿、研究方法、期刊選題、寫作技巧等。

          這些高質量學術講座,為高校師生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學術交流機會。截至目前,已有超30萬科研工作者參會,并且從中受益。

          “幾乎每一期講座我都會參加直播或者觀看回放,每一次都收獲頗豐,‘新芝學術’的講座對我的學術成長幫助很大?!敝貞c大學萬教授說道。

          一對一指導論文寫作?提升科研和論文寫作能力

          當前,發表學術論文已成為社會難以避開的話題。一些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不僅將此作為學生的畢業條件之一,還有一些單位將此設為入職門檻,并且還是晉升職稱的必要條件。而刊物對于學術論文質量的要求也逐級加碼,論文發表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

          針對這些用戶需求及難點,“新芝學術”推出了根據研究方向及學科細分的、有針對性的“一對一論文寫作指導”服務,為從事科研工作的高校師生提供專業的期刊論文寫作輔導、學位論文寫作輔導、課題申報書寫作輔導、審稿輔導、學術成長規劃、學術思維能力訓練等科研服務,助力學者科研成果產出,提升學者的科研能力和論文寫作能力。

          南京師范大學王老師參加了“新芝學術”舉辦的第三十期“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論文的選題與寫作訓練營”后表示,授課老師的報告很專業,系統解析了高質量論文的標準,讓她明確了選題方向和框架結構。訓練營還有討論環節,她就自己的論文問題咨詢了老師,獲得了修改意見?!敖ㄗh‘新芝學術’進一步擴大這類活動覆蓋面,讓更多碩博研究生和高校教師像我一樣從中受益,提升科學研究和論文寫作水平?!?/p>

          四川大學的碩士生李同學參加了“新芝學術”舉辦的第二十三期“一對一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指導訓練營”后表示,授課老師的學術水平很高,系統講解了優秀碩士畢業論文的評審標準,讓她明確了學位論文的選題方向和寫作路徑。在經過系統訓練后,她的學位論文順利獲評優秀碩士畢業論文。“建議‘新芝學術’進一步擴大這類指導的覆蓋面,讓更多本碩博學生像我一樣從中受益,寫出更優秀的學位論文。”

          推進校企深度融合?實現產學互利雙贏

          “新芝學術”自成立以來,不斷拓展與高校的深度合作,今年更是通過認證成為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合作企業。

          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是高校深化產教融合、增強人才自主培養能力的重要載體,有助于發揮企業先進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優勢,以產業發展的最新需求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目前項目已實施8年,累計支持本科高校1100所+,立項數量7.6萬+,有30萬+人次教師參與,獲得上百億資金和軟硬件支持,極大提升了合作效率、提高了合作質量,為服務國家戰略、推進產業轉型、支持區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借助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平臺,未來十年,公司計劃投入10億元與全國1000所大學建立產學研合作。

          通過與高校共建產學研平臺,企業可以將頂尖人才與前沿理論匯集起來,實現產學互動:學生可在產學研中接觸更多前沿理論,開拓視野,創新選題,優化研究方向等;教師可通過產業需求調研補充教學案例,使課程內容更貼近實際;學??梢劳衅髽I資源舉辦高端學術會議、學術講座等,激發學術潛力。同時,企業也從中汲取人才資源、科研創新成果?!靶轮W術”將這些合作成效反哺到產品優化中,讓更多用戶受益。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