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跑鍋圈上市的品牌咨詢公司竟然如此
- 2023年12月20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艾拉廣告成立于2020年,第一個品牌戰略服務客戶就是2023年11月剛剛在香港上市,上市即巔峰,一月暴漲近100億,為寒冬里的消費資本燒了一把火,成為眾多資本追捧炙手可熱的鍋圈食匯。
艾拉廣告的創始人Ella毫不避諱的說:艾拉廣告最初就是為了鍋圈而成立的。
艾拉廣告成立于2020年,第一個品牌戰略服務客戶就是2023年11月剛剛在香港上市,上市即巔峰,一月暴漲近100億,為寒冬里的消費資本燒了一把火,成為眾多資本追捧炙手可熱的鍋圈食匯。
借這個機會,我們采訪了這家服務鍋圈低調而精品的品牌咨詢公司創始人 Ella,楊璐。
最初在2019年小楊(艾拉廣告創始人楊璐)認識了老楊(鍋圈創始人楊明超),二人對鍋圈品牌戰略幾輪酣暢的舌戰后,老楊對小楊說:“鍋圈三年上市,到時候我帶你去敲鐘!”,艾拉廣告就此成立,踏踏實實陪跑鍋圈品牌3年,2023年11月2日,鍋圈登陸港股,老楊說到做到。
小楊(Ella)也是個傳奇的人,在25歲成為奧美全球最年輕的GAD(客戶群總監),30歲成為奧美NEO中國區策略長之后,說轉戰互聯網就轉戰互聯網了,聯合創立了中國第一個知識付費平臺,一度成為現象級產品。后又就職天貓,土巴兔,點我達一系列互聯網公司,大甲方CMO拿到手軟。認識鍋圈老楊時,正在紅紅火火創業做著一家以“幫孩子找到一生熱愛”為理念的中國第一家互聯網素質教育平臺。
至于為什么時隔10年回到廣告咨詢業的問題,Ella回答的異常隨性:“我熱愛啊,我不會被甲乙方框住,因為我不服務老板,也不服務客戶,我只為品牌負責。”對,回到哪里不重要,一直做著自己熱愛的事比較重要,Ella貌似幾十年如一日貫徹著這一思想。
品牌到底是什么?
品牌就是人格,艾拉經常被客戶問到一個問題:“初創公司應該不應該做品牌?”實際上,回答只有一句話:“品牌就是人格。”你會問“要不要做人嗎”?一定不會,因為不管你做不做,生而為人,最后就會有人格的形成,也決定了別人對你的印象。
即使你今天什么也不做,也不刷存在,但你的親人、愛人、朋友,會對你有印象嗎?一定會有的,但會分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愛你的還是恨的,想跟你親近還是遠離你。這是由什么決定的?人格決定的。 如果你今天做了一家企業,要不要想清楚要給社會提供價值,給用戶提供價值呢?一定要,而且做與不做,最后都會有人評價你。 所以品牌其實怎么做只關乎一個問題:你是誰?越早想明白這個問題,就越容易成功。
其實做品牌的邏輯和養育孩子是一樣的。你在創立品牌之初,產品誕生那一刻,你應該像關注孩子一樣時刻關注它:考慮它為什么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應該把它做成什么樣子?它應該被人怎么解讀?它應該被哪些人愛?愛的時候感覺應該是什么樣的? 所有這些,應該列一張問題清單,問得清清楚楚,這就是品牌檢驗。 當一個品牌的特質越來越像一個人的特質,越來越像一個人格,才是清晰的品牌。
品商
艾拉廣告由一群富有創造力和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組成,在行業內首創“品商”品牌營銷方法論。奇怪的是他們從不把這種獨創的方法論作為體系概念賣給客戶,在行業賣課,或給他人洗腦。“品商”只作為艾拉廣告內部校驗品牌工作成果的標準和理念,也代表艾拉廣告看待品牌的獨特價值觀。
情商決定人的幸福,品商決定品牌的命運。
品牌人格(活)+ 商業定位(準)循環成長,構成企業品商。
如果我們把人看成內修和外顯的兩面就比較好理解品商這個邏輯:
品牌(品牌人格)向內,商定(商業定位)向外。
品牌好比一個人的人格內核,你相信什么,你以什么理念和原則與世界相處,你堅持什么,放棄什么,熱愛什么,厭惡什么。品牌是活的,品牌也是成長的,隨著時間,品牌會越來越豐富和立體,多元而鮮活,它決定了真正被擁躉或拋棄,靠近或遠離的人格魅力,人心所向。
定位是在品牌競爭背景下,解決心智占位問題的生產力工具,是人格階段性顯性化的集中表達,為了達成競爭的勝利結果而將人格的某一屬性與一個場景,一種感覺,一個品類,或一個價值象限直接劃等號從而攻占除自己以外其他目標受眾心智的方法,直接建立印象與記憶。
“品,就是你是誰,商,是怎么追姑娘。”Ella如此總結品商。
再誘人的商業定位也需要日久見人心的完整品牌人格支撐,否則最終都是曇花一現。就算包裝的精英人設豪華超跑可以瞬間獲得姑娘的好感,但真正相處下來,決定關系品質的依然是成熟的人格。
中國不乏拿著舶來定位學混跡營銷圈的咨詢公司,隨便任意給品牌下定義,只以短期輸贏作為目標,割裂看待人格和印象,造成了大量定位后遺癥。
典型存在三種“定位毀品牌”的現象
定位打了一段時間發現不對不得不修改,付出高昂的成本代價
定位制約了品牌的人格表達,導致遠低于預期的市場份額
定位與人格承諾不符,消費者體驗無法論證定位,導致人心永失
品商要求我們先修內再修外,先認知自己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形成穩定人格,再對外作集中顯性的印象輸出心智,這是長期主義下的不斷循環成長,企業活多久,品商迭代多久,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一勞永逸。
鍋圈品牌做對了什么?
品牌經營人心,定位攻占心智。
一個品牌90%所由創始人決定的,任何一個CMO或者咨詢公司窮盡一切都無法塑造一個品牌的根,他們只是在幫助創始人表達自己。
說起鍋圈創始人楊明超,Ella用了幾個詞形容:
大開大合,大巧若拙,大醒大悟,大道至簡。
品牌能不能走得遠,能不能秉承價值觀,楊璐覺得這是個人基因決定的,正如鍋圈食匯創始人楊明超一樣,生于老子故里鹿邑的他,有著渾然天成的道家智慧,上采天地靈氣,下食人間煙火。
上市一早去敲鐘,中午去菜市場溜達,晚上吃個大拍檔。
艾拉與鍋圈食匯之間,看似是“甲方”與“乙方”之間的關系,但更是“陪跑者”的關系,亦是“陪伴”的關系。正如楊璐在采訪中所言:“每一個品牌的發展和底層邏輯都有跡可循,永遠不要脫離創始人看企業,營銷亦是如此。”
過去三年,鍋圈堅持“好吃不貴”的品牌人格。這正是鍋圈真正的底色:踏實本分,親近宜人。
一年準確定位“在家火鍋場景”,把在家吃火鍋與鍋圈劃等號。
三年成功擴展“在家燒烤場景”,把在家吃燒烤也與鍋圈劃等號。
在艾拉廣告的策劃下,簽約代言人岳云鵬。借助小岳岳+央視快速構建品牌印象,積累產品信任狀,建立品牌心智。
“鍋圈品商的一輪循環回到了人格原點,接下來要構建彈性競爭壁壘。通過差異對比而來的定位特點是剛性競爭,人無我有,并且別人短時間內無法攻克。 然而,彈性競爭這個東西是沒有道理可言的,它有非常大的容錯率——消費者寬容。 有的品牌歷經跌宕起伏經久不衰,有的品牌一次負面就覆滅,這就是品牌人格閾值賦予的寬容度。”Ella如是說。
相信在鍋圈與艾拉接下來的長跑中,會品到更雋永的人性,表達出更動人的新定位。
艾拉廣告有一群怎樣的人?
有一群還持著赤子之心的品牌老炮。加入艾拉:
必須擁有8年以上本職工作經驗
必須熱愛品牌如同生命
必須同時做自己的老板和員工
必須事事親力親為親自上手
必須將管理成本降到趨近于0
……
這樣的招聘不是對管理層,而是對每個加入艾拉廣告的人,甚至,艾拉沒有管理層。
用Ella的話總結:廣告人,品牌人活的就是個“人味”,天天琢磨人,品人,表達人,做人。天生桀驁不馴,誰也不服誰管理,但誰都服真本事真才華,與其被管理征服不如被才華征服。這需要極其寬松的環境和自驅力下的靈感與熱愛,才能見“真性”。
品牌咨詢是一個以“人腦價值”換算為時間單位價值的職業,最大的價值就是那些經歷過大量品牌洗禮,無數人生閱歷的頭腦結合產出的智慧成果,越少干擾,越純粹,越值錢。
當然這樣的理念必然決定,智慧結晶是非標的,它的卓越一定要來源于原生動力要素:“認知”,“興趣”,“熱愛”,“經驗”,為了保護這些可貴的動力,必須以喪失規模為前提,提供極具個性化定制化的智慧成果,所以用Ella的一句話總結艾拉對客戶的態度:“我們不追求豐富多偶,我們只追求長情相伴。”
艾拉廣告創始人,說話很大聲,做事很大聲,笑起來很大聲,結果也落地有聲。
艾拉創意合伙人,愛打游戲、愛睡懶覺、愛吃,愛創意,而且愛了三十年。
艾拉策略合伙人,創意10年快刀手,媒體10年幕后推手,商業案例操盤手,導演體質,不愛臺前。
艾拉客戶合伙人,15年國際本土客戶服務經驗,把自己也服務成了客戶,但,4A 10年 不如創業三年,換位思考,是因為感同身受。
陪伴,是價值觀的體現。
廣告公司與品牌是陪伴的關系。
剛接觸楊璐的時候,她真的很忙,就連采訪都是在見客戶的路上完成。楊璐認為,每一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基因,每一個廣告公司都有自己的屬性。當品牌與廣告公司達成一致價值觀時,真正能走遠的就是一種陪伴關系,而不是所謂的“甲乙”方。
人與人之間,除了“陪伴”關系,其實更多地是彼此之間的信任。對于艾拉廣告而言,更多地是希望與品牌方共同成長,實現價值。
艾拉廣告相信什么?
艾拉廣告相信,如果企業把品牌當作人格一樣經營和成長,商業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艾拉廣告一年只接受品牌戰略咨詢全案4席,作業時間不低于3個月,200萬/席(3月);
只接受年度戰略咨詢月費客戶2席,600萬/年(12月);
不議價,不漲價,不降價。但,挑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