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專業務實深耕細作 產學融合凸顯成效
- 2023年12月14日來源:北國網
提要:鑒于學會助力贛州的突出成效,江西省萍鄉市科協和蘆溪縣政府主動聯系委托學會引入高端智力資源,舉辦“2022中國電瓷電氣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助力蘆溪首位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品牌化”方向轉型。
產學融合是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環節,是推動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途徑。按照中國科協“科創中國”工作要求,中國電工技術學會聚焦國家“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黃河經濟帶”等重大經濟戰略區域,圍繞江西贛州萍鄉、河北保定、浙江寧波溫州、江蘇常州宜興、安徽合肥蕪湖、陜西西安、廣東廣州、河南鄭州鶴壁、湖南長沙衡陽、吉林琿春等地方產業創新發展需求,組建了“新型電力系統裝備產業科技服務團”等多個賦能組織,舉辦20余場高品質交流活動,定制化開展產品開發、技術創新、工藝升級、新材料應用、技術降本增效、質量管理、科技管理等多方面高品質科技服務。
發揮學會智庫優勢,為地方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受江西省科協和贛州市政府委托,組織專家赴贛州考察調研,建言獻策,成功舉辦“贛州永磁電機產業交流對接會”“贛州電機行業招才引智專題研討會”等活動,為贛州永磁電機產業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引入專家、技術、項目等優質資源。學會優質務實的服務成效獲得了江西省科協和贛州市政府的高度認可,江西省科協主席史可親自帶隊到訪學會,與學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贛州市政府委托學會組織編制了《贛州永磁電機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5)》。
圖1 贛州永磁電機產業創新發展交流對接會(中國科協全國學會供圖)
鑒于學會助力贛州的突出成效,江西省萍鄉市科協和蘆溪縣政府主動聯系委托學會引入高端智力資源,舉辦“2022中國電瓷電氣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助力蘆溪首位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品牌化”方向轉型。
受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邀請,為打造上海臨港氫都,組織召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圍繞氫能產業現狀和前沿技術成果等內容深入研討,明確了上海臨港氫都產業發展方向和可行性建設思路。
基于多年來服務河北保定電氣裝備產業創新發展的突出成效,學會多項科技服務內容被列入保定市“科創中國”建設方案,并受邀參與保定市申請工信部“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智造集群”的籌建工作。
開展多維度產學融合服務,滿足央企單位多元化創新需求。圍繞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大型電力變壓器“油流溫升仿真”等關鍵共性技術需求,組織國家重點實驗室專家進行全面對接和成果交流,工作成效得到央企總部領導高度認可,明確了后續關鍵技術研發思路及合作意向。
精準把握中國電氣裝備集團開拓氫能、綜合能源等新興產業的戰略需求,經多次協調溝通,組織多方深度交流,促成旗下平高集團與中科院電工所共同提出的工程技術方案成功中標內蒙古包頭規模化風光氫儲一體化示范項目。
針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401所電機產業創新發展需求,成功舉辦戰略研討會。組織專家基于401所的科研基礎、產品定位和市場資源,客觀分析研判其資源優勢及短板,分享國內外最新科研成果,量身定制發展戰略。
提供專業技術支撐,助力政府部門決策決斷。受國家能源局委托,組織專家圍繞“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電力體制改革研究”進行調研,廣泛征詢國家電網、清華大學等產業界+科技界意見建議,向國家能源局提交內容豐富、科學嚴謹的《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電力體制改革研究報告》。
受宜興市委托,舉辦“海裝新能源用500kV超高壓智能特種電纜制造項目”論證會,組織與會專家現場調研,并對項目可研報告和技術升級方案進行嚴謹論證,助力政府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嚴謹性。
開展多元化科技評價服務,助力我國電氣領域科技創新。2022年1-8月份,共完成科技成果鑒定106項,覆蓋電氣工程領域的高校院所和重點企業300余家,為相關單位開展科技成果凝練、高新技術企業申請、新產品掛網投運、新技術產業化應用等工作提供了必要支撐。
在全國學會中率先開展技術盡調,助力國網英大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國網電商公司等投資方規避風險,助力中電保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國家電網融資20%(控股),從地方民營企業成長為國有資本參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構建“全國學會-地方科協-地方學會”聯動的組織模式,極大釋放各方優勢資源。學會緊密圍繞地方產業發展需求,針對當地企業在發展戰略、技術路線、人才團隊、技術標準、新產品開發、工藝升級、產品質量控制中存在的迫切需求,與地方政府及科協、國家和地方學會、全國企校院所等單位主動對接,逐步建立了“老朋友式”的合作關系,共同開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培育重點落地項目、入企考察調研+提供解決方案、技術培訓+實踐操作、推動精細化制造、高端論壇+技術專題研討等一系列形式多樣、務實高效的創新助力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堅持需求導向,建立學會咨詢“分診臺”,確保精準對接并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學會在多年科技服務的經驗基礎上,針對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主體創新需求不明確、不具體,咨詢內容千差萬別、層出不窮,重點不突出,且涉及多個科技和管理領域的突出問題,逐步建立了“分診臺”咨詢服務模式,要求學會人員要了解電力系統和電氣裝備相關產業主流發展趨勢,能夠準確把握企業需求并進行去粕存精,能夠基本掌握相關領域專家們的專業特長和優勢,以便于高效搭建科技服務對接橋梁,為服務需求方精準引入“最解渴”的專家資源和產業資源,并定制化提供高質量的解決方案。
組建涵蓋政策、研發、應用、金融、市場、管理等各類資源的專業服務團隊,是全國學會產學融合工作質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專業人才隊伍是全國學會做好各項科技精深服務的關鍵。只有積極引進和建立一支懂產業、懂經營、了解關鍵技術和前沿發展的專業人才團隊,才能促進科技和經濟深度融合,才能肩負中國科協學會組織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和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的重任。(案例撰寫者:劉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