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lulemon花錢買教訓 高增長背后存隱憂
- 2023年10月11日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郭秀娟 張君花
提要:據了解,Lululemon產品基本都來自代工生產,面料和設計裁剪這兩項讓Lululemon備受推崇的關鍵點,其核心技術、專利等幾乎都在Lululemon的代工廠手中。在風險提示中,Lululemon也承認,廣告中提到的舒適感、面料透氣,產品的技術、面料和生產工藝的知識產權并非完全歸品牌所有,很大一部分由分布在亞洲各地的供應商所掌控。
被傳得沸沸揚揚的Lululemon出售mirror健身鏡業務又有新進展,10月10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Lululemon官方宣布將在年底停售mirror健身鏡的硬件產品,這也被業界認為是Lululemon將放棄mirror健身鏡業務。當銷售不及預期,放棄或許也成為不得已的選擇。對于Lululemon而言,僅靠一條千元瑜伽褲撐起的增長現狀或許并不穩定,多元化發展以及如何高效率拓展業務成為Lululemon面臨的問題。
放棄mirror健身鏡業務
根據Lululemon相關負責人提供的資料,Lululemon官方將在年底停止銷售mirror健身鏡的硬件產品,公司不再自營更新課程內容,轉而由合作第三方提供,付費健身App也將轉為免費。
據了解,由于業務的調整,Lululemon公司宣布將裁掉120名mirror員工。
在業界看來,Lululemon某種程度上已經準備放棄這一業務了。業界的猜測不是空穴來風,此前,就有消息傳出Lululemon正在尋求買家,預計出售mirror健身鏡業務。與此同時也有消息傳出,該業務估值已降至5800萬美元,僅為Lululemon 2019年給出的5億美元收購價的10%。不過,Lululemon相關負責人對這一消息進行了否認:“我們沒有出售這個業務。”
Lululemon高層曾多次對外表示:“家庭健身遭到挑戰,健身鏡設備銷量不及預期。”“盡管mirror更名后推出的Lululemon Studio對Lululemon忠誠度計劃的發展確有一定幫助,但硬件銷售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
在Lululemon收購mirror健身鏡業務之初,卻是另一番景象。2020年,Lululemon斥資5億美元收購了健身鏡品牌mirror。當時,Lululemon高層表示,收購的主要目的是加強社區建設,增加品牌和消費者的忠誠關系。社群是Lululemon一直堅持的策略,按照公司當初的規劃,身穿Lululemon的運動人士,在家可以跟著健身鏡運動。
2020年疫情暴發,居家健身市場火爆,當時的mirror健身鏡業務確實表現不錯。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mirror總計銷售1.7億美元。按照Lululemon的預計,2021年這一數據將達到2.5億-2.75億美元。但現實卻不盡如人意,2021年mirror銷量不佳,Lululemon把預期下調了一半,而到今天,已經很難在Lululemon年報里知悉mirror的經營狀況了。
從市場火爆高價收購到如今發展不及預期準備放棄,Lululemon多少有些不得已,有網友調侃Lululemon是財大氣粗花錢買教訓。
高增長背后的隱憂
彼時,耐克、阿迪稱霸運動市場,Lululemon名不見經傳,靠著另辟蹊徑在瑜伽服飾領域布局,逐漸成為瑜伽褲行業的代表性品牌。近兩年,更是憑借著千元瑜伽褲的火爆,在中國市場快速發展,一度被稱為“中產收割機”。
事實上,2013年才進入中國市場的Lululemon,相較很多運動品牌布局較晚,但卻不影響其在瑜伽褲細分賽道的增長。財報數據顯示,2023財年第二季度財報,Lululemon實現凈營收22億美元,同比增長18%;凈利潤3.42億美元,同比增長17.9%。其中,中國市場凈營收同比增長61%。基于中國市場的增長,Lululemon方面表示,2026年中國將成為其全球第二大市場,計劃五年內將中國內地的門店數量增加兩倍。
不可否認,Lululemon帶火了瑜伽褲市場,但隨之而來的市場競爭也在不斷加劇。2019年1月,耐克推出了首個瑜伽系列服飾;2020年1月,耐克推出了Infinalon瑜伽系列服飾,該系列以女性瑜伽服飾為主;同年4月,耐克再次推出Nike Yoga瑜伽系列。2021年6月,阿迪達斯方面宣布推出新的瑜伽產品系列。
除耐克、阿迪,還有女性品牌Lorna Jane、Alo Yoga,以及傳統運動品牌安踏、李寧等都在布局瑜伽褲系列產品。此外,像新崛起的Keep、粒子狂熱、暴走的蘿莉、Maia Active等國內新興運動服飾品牌,也從女性運動視角切入,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Lululemon也在財報中表示,阿迪達斯、耐克、彪馬(PUMA)、安德瑪(Under Armour)、哥倫比亞(Columbia)等與其有直接競爭關系。
拋開市場競爭加劇的大環境,Lululemon高增長的背后依然存在著隱憂。
據了解,Lululemon產品基本都來自代工生產,面料和設計裁剪這兩項讓Lululemon備受推崇的關鍵點,其核心技術、專利等幾乎都在Lululemon的代工廠手中。在風險提示中,Lululemon也承認,廣告中提到的舒適感、面料透氣,產品的技術、面料和生產工藝的知識產權并非完全歸品牌所有,很大一部分由分布在亞洲各地的供應商所掌控。
這也意味著Lululemon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并非獨家,而市面上的平替產品也有機會做到Lululemon的水平。
或許意識到上述情況,近兩年,Lululemon有意拓展業務進行多元化發展。據了解,Lululemon一方面拓展了瑜伽服之外的鞋履、徒步服裝、羽絨服、配飾等諸多新品類;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加大對男裝的布局。2014年,Lululemon開始推出男裝產品,到2021年其男裝產品凈收入約為15.4億美元,占公司總凈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渠道層面,Lululemon也在不斷擴張國際市場,譬如加大對中國市場的布局以及不斷布局線上渠道等。
“Lululemon通過單一品類獲得了市場占有率、曝光度、品牌認知度后,進行多元化的戰略發展,一定程度上能給企業帶來利潤和價值。”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表示。
鞋服行業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則認為,Lululemon的優勢在于女性瑜伽品類部分,近年來,Lululemon在其他細分場景和品類上投入不菲,看起來其他品類帶來一定比例的業績提升,但新開發品類尚未有足夠的競爭優勢,未來競爭力如何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