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善貿易網絡推動食品供應鏈轉型
- 2024年11月22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對于價值鏈,打造堅強并且透明的網絡至關重要,因為其對于農業食品系統的韌性具有基礎性作用,并且保證了食物對各層級的可及性。當關鍵運輸路線遭到沖擊而無法使用時,食品繞路貿易將極大影響其可及性并加大運輸損失。這意味著開發和升級道路、冷藏等基礎設施和服務對于提升農業食品系統的韌性至關重要。
日前,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2024年糧食和農業狀況》報告,指出全球農業食品系統必須進行轉型,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并確保所有人都能夠獲得健康和營養的食物,并且每個人都能在轉型中發揮作用。就轉型的方向、貿易和供應鏈發揮的作用等問題,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該報告作者之一糧農組織高級經濟學家安德里亞·卡塔尼奧。
記者:糧農組織近期發布的《2024年糧食和農業狀況》報告中提到,要用好農業企業的杠桿以推動食品供應鏈轉型。您認為貿易在食品供應鏈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如何更好利用農業企業的杠桿以實現可持續和包容的國際農產品貿易?
卡塔尼奧:正如《2024年糧食和農業狀況》所提到的,所有身處供應鏈上的農業企業都對于其上游企業具有商業杠桿力,這一杠桿的大小取決于具體企業的規模和市場力量。舉例而言,一個主要的供應商能夠影響次級供應商對可持續原則的遵守情況。消費者對于更健康食物的需求,可持續性標準以及公平生產實踐,是驅動農業企業轉型的重要力量。
綜合來看,隨著進口國家的消費者、零售商、批發商采用能夠實現農業生產以及價值鏈生態和社會可持續性的標準,貿易將在推動產業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一些具有前瞻視野的農業企業會通過預測政策規范等,為自身爭取競爭優勢。
記者:報告中提到,大型農場雖然數量少,但在總占地面積和產量上占據主導地位。這些大農場因此也更有可能在國際農產品貿易中占據更大份額,甚至會導致工業化程度較低的農場利益受損,影響就業和產品多樣性。從糧農組織的視角來看,如何避免這一風險?
卡塔尼奧:應對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提供一個公平的環境,讓無論規模大小的各農場都能從貿易機會中受益。具體措施應因地制宜:比如在有些地方,這意味著加大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在其他地方這可能意味著向小農場主提供更多農業推廣服務,幫助其與出口標準更好對接;還有的情況下意味著加速發展企業合作,讓小農場主也能夠擁有參與出口市場的臨界規模體量。
記者:當前科技和投資正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并且貫穿了農業生產的整個鏈條。您如何看待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技術和資金鴻溝,對于彌合這一鴻溝有什么好的建議?
卡塔尼奧:產量差作為一個重要概念,指的是實際產量與可實現產量之間的差距,這一概念多被用于評估農業增產的潛力和機會。在產量差的測算上,基本上是選取玉米、水稻、小麥等主要主糧作物。例如,研究發現,在歐洲,谷物產量是可實現產量的三成至九成,這一數字在發展中國家更低。提升實際產量,壓縮產量差的關鍵往往在于營養管理、種子質量和施肥管理。價值鏈開發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間技術和資金鴻溝體現最明顯的領域。農業企業需要高質量的基礎設施,例如道路和冷庫等,物流水平對于減少損失也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供應鏈概念在《2024年糧食和農業狀況》報告中占據了重要地位。農業產品由于具有特殊屬性,其供應鏈的擾動將給全球糧食安全帶來重大風險。您認為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和政策不確定性增強的環境下,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護農產品供應鏈的穩定性?
卡塔尼奧:當今世界面臨著愈加頻繁的沖擊,其中很多是不可預期的,并且正在加劇。這些沖擊威脅著農業生產以及農業食品體系的其他關鍵環節。面對多重風險和不確定性,增加食品來源的多樣性對于提升抗風險能力至關重要,這一能力正是韌性的主要體現。
增加多樣性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開展國際貿易,一個從更多來源進口,并且向多個目的地出口的供應鏈在面對國內以及外溢性國際震蕩沖擊時,往往會更少表現出脆弱性。
另外,通過開展貿易,各國也將更加暴露在外部震蕩沖擊之下,尤其是諸如他國貿易限制等政策性沖擊。為了解決這一緊張局勢和風險,可以分散國內生產以及貿易伙伴,建立更多國家參與并且社會經濟和氣候特征差異化更大的農業貿易網絡,緩沖特定國家和地區的沖擊風險。
對于價值鏈,打造堅強并且透明的網絡至關重要,因為其對于農業食品系統的韌性具有基礎性作用,并且保證了食物對各層級的可及性。當關鍵運輸路線遭到沖擊而無法使用時,食品繞路貿易將極大影響其可及性并加大運輸損失。這意味著開發和升級道路、冷藏等基礎設施和服務對于提升農業食品系統的韌性至關重要。
從消費者角度看,包容性減貧政策以及風險管理措施將有助于防止沖擊導致消費者無法獲得健康飲食。與之類似,社會保障項目將有助于在沖擊環境下緩解需求下降問題。 (經濟日報駐日內瓦記者 梁 桐)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