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練好內功做強新疆海鮮
- 2023年09月17日來源:經濟日報
提要:新疆具備河流、湖泊、魚塘、水庫、灘涂、溝渠、沼澤等水資源養殖條件,宜漁水域灘涂面積達4600余萬畝,共有魚類88種。隨著新疆天然水域漁業資源開發力度逐年加大,漁業發展呈較快增長態勢。數據顯示,去年,新疆漁業總產量達17.3萬噸、總產值達42億元。
近日,新疆海鮮火爆出圈,成了網絡熱門話題。“離海最遠的地方”為何能出產海鮮?
其實,新疆漁業發展具有良好的資源稟賦。新疆具備河流、湖泊、魚塘、水庫、灘涂、溝渠、沼澤等水資源養殖條件,宜漁水域灘涂面積達4600余萬畝,共有魚類88種。隨著新疆天然水域漁業資源開發力度逐年加大,漁業發展呈較快增長態勢。數據顯示,去年,新疆漁業總產量達17.3萬噸、總產值達42億元。
新疆漁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養殖周期短、品種較為單一、疆外銷量少等,“補短板”“延鏈條”成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壯大新疆海鮮產業,需做到專業性。目前,新疆海鮮養殖大多以養殖戶分散經營為主,養殖專業合作社少,龍頭企業更是鳳毛麟角,這就導致養殖規模小、基礎設施薄弱。對此,要鼓勵養殖戶抱團取暖,成立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公司,進行規模化養殖、集群式發展,做大做強新疆海鮮產業。
走好技術路。新疆種苗繁育還較為單一,養殖技術也有待提高,尤其反映在水生動物疾病檢測周期長、疾病防控能力弱等問題上,只有多措并舉不斷提升養殖技術水平和養殖設施水平,才能保證海鮮養殖的產量和質量。
打好市場牌。當前,新疆部分海鮮產品已經打出品牌,然而這僅是少數個例,要想走好產業化,還需進一步加強市場對接。一方面,養殖企業和養殖戶應更加密切關注市場行情,準確把握用戶需求;另一方面,當地政府應引導養殖戶合理調整漁業養殖結構,并加快冷鏈物流建設,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拓寬銷售,促進漁業良性發展。
突破季節性。新疆冬季寒冷,如果采用戶外養殖,大部分海鮮品種只有半年生產期。這就要求養殖企業和養殖戶深度挖潛,比如建設溫室大棚、陸基養殖等設施設備,延長養殖周期,進行工廠化、全年度生產。同時,還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在水庫中設置保溫設備,抑或是培育出更加耐寒的品種,破解冬季養殖難題。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