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企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 2023年02月21日來源:工人日報
提要:國家鄉村振興發展協會副會長、中連商(重慶)農業發展公司董事長張元剛表示,北牛南養、物流基地、種花種草,打造一個人間仙境,解決空心化短板,造血功能不足的困惑。
閱讀提示
“中央1號文件”要求把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都轉移到鄉村振興上來,必將為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創收、農村發展創新等提供澎湃動力。農產品加工、鄉村游等相關產業煥發出勃勃生機,山鄉面貌煥然一新。
2月14日,“中央1號文件”《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布。這是自2004年以來,黨中央連續發布的第20個關于“三農”問題的文件。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農業產值78340億元,比2012年增加33494億元,10年年均增長4.5%。目前,超過100萬農戶通過網絡銷售農產品,50多萬農戶開展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農業科技整體水平已從世界第二方陣跨入第一方陣。
上周末,記者在重慶渝西的大足山區看到,一臺臺挖土機在星羅棋布的山坡上平整土地,今年重慶市將改造提升200萬畝高標準農田。據了解,目前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各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均超過80%。
讓“青疙瘩”變“金疙瘩”
2月16日,重慶彭水走馬鄉400多億元鄉村振興項目啟動,種草養牛釀酒打造五星級農家小院,通過循環經濟,踐行中央要求,為農民致富增收添磚加瓦,讓青草變金葉。
榨菜,這一看似毫不起眼的佐餐小菜,對重慶涪陵而言卻是享譽百年的支柱產業。2022年,涪陵全區青菜頭種植面積73萬畝、總產量將超過176.7萬噸,實現榨菜產業總產值130億元。
近期,涪陵青菜頭進入采收季節。2月15日,記者在江北街道二渡村看到,村民們揮舞鐮刀收獲成熟的青菜頭。“去年流轉了10畝地種植青菜頭,今年預計有20噸的收成。”52歲的種植大戶蔡朝波告訴記者,按照每噸800元的保底收購價計算,今年能增收1.6萬元。
走馬鄉目前人均收入1.2萬元,很多撂荒地,大多數人外出打工,通過央企投資,很快就見到實效,成為中國鄉村振興第一村。通過青菜種植加工,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18年的9300元提高到現在的13500元。
“如今,榨菜已經形成了從良種選育到種植、加工,再到榨菜副產品開發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四大系列100余個品種,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出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涪陵區農業農村委主任代富榮介紹說,目前,涪陵榨菜、涪陵青菜頭品牌價值分別達147.32億元、24.38億元。
國家鄉村振興發展協會副會長、中連商(重慶)農業發展公司董事長張元剛表示,北牛南養、物流基地、種花種草,打造一個人間仙境,解決空心化短板,造血功能不足的困惑。
“受疫情影響,加之智能化引發的產業結構調整,近年來城市用工需求大幅減少,農民異地就業困難,農民工資性增收項目匱乏。”重慶工商大學莫遠明教授認為,在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指引下,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業,發展類似榨菜、蠶桑、肥種養一體化等一二三產聯動融合發展產業,可更好地讓農民實現增收,促進共同富裕。
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農業產業鏈
即將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重慶琪金食品集團董事長,最近的狀態就是一個“忙”字。他告訴記者,近年來集團采用“訂單農業+按需養殖+保底收購”方式,在彭水、酉陽、巫溪、城口等川渝地區推行“生豬產業振興計劃”,每年帶動10萬戶約40萬人口通過養殖琪金土豬實現致富。
“陳皮不錯,老陳皮對嗓子好。”近日,電視劇《狂飆》帶火了素有“植物黃金”之稱的新會陳皮。以新會陳皮為縮影,廣東通過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傳統農業完成向現代農業的“漸變”。截至目前,廣東已累計建成306個現代農業產業園。數據顯示,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園主導產業總產值達3595億元,其中二三產業產值超過一半。
“全省農業產業特色鮮明、鏈條完備,主要產品產量穩居全國前列,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近萬家、占全國1/10。”山東農業廳負責人說,省級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分別達到81個、700個,8個品牌入選國家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占總數1/10以上,叫響了“好品山東”金字招牌。
文旅融合鄉村振興新模式
在海拔近700米的重慶涪陵泡桐村山頂上,美心紅酒小鎮景區正在建設目前重慶海拔最高的摩天輪旅游項目——“鄉村振興之眼”。憑借高海拔、大輪輻,該項目也將是重慶重要地標性景觀。
27歲的陳勇是土生土長的泡桐村人,在成為“溜達柴火雞”的負責人之前,他是紅酒小鎮“6號餐廳”的一名服務員。直至美心紅酒小鎮泡桐村國際生態農業旅游示范區開園,他的生活也隨之發生改變。現在,陳勇的柴火雞餐廳月均營業額超17萬元,還解決了11個村民的就近就業問題。
近年來,重慶美心集團投資逾2億元,不斷探索農業+交通+文化+旅游融合的鄉村振興新模式,在涪陵區藺市街道泡桐村投資建設國際生態農業旅游示范區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鄉村振興田園康養示范樣板。
無獨有偶,作為重慶最偏遠的區縣之一,地處大巴山腹地的城口縣,將閑置民房變為特色民宿;零散山貨發展壯大成增收“支柱”;關錳礦、開“綠礦”,昔日“挖礦村”躋身鄉村旅游“打卡地”……山鄉面貌煥然一新。
“七八月份都預訂滿了。”城口縣嵐溪村村民聶年豐說,3年前村里將他家住房統一打造成“大巴山森林人家”,去年收入8萬多元。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重慶市鄉村旅游相關企業有近3萬家,從近3年(2020-2022年)企業新增注冊增速來看,2020年達到19.4%,位列第一。
如今的城口,越來越多的民房變身為民宿。在東安鎮興田村,重慶巴渝民宿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與村集體合作成立公司,由前者出資對民房進行統一設計和建設,收入按比例分成。截至目前,城口縣“大巴山森林人家”達1800余家,帶動8000余人增收,僅此一項戶年均增收10萬余元。
當下,美心紅酒小鎮景區已建成1.5萬多平方米的就業幫扶車間,村民有了穩定增收致富的途徑。“在帶動當地村民增收的同時,還要讓游客體驗到不同的紅酒生態文化,感受不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美心紅酒小鎮副總經理李曉瓊說。
美心紅酒小鎮泡桐村國際生態農業旅游示范區負責人付孝軍告訴記者,在立足農業產業的基礎上,他們還打算在葡萄園實施觀賞與銷售一體的高標準復合種養模式,發展林下飼養、生態魚塘、農家民宿、農業觀光研學等項目,努力實現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一體發展,改善農居環境,讓農副產品變成旅游商品,實現可持續發展。
重慶市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紅酒小鎮、鄉村民宿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游客體驗“室內溫馨小家,窗外風景如畫,吃上鄉村土菜,喝著高山茗茶,閑步鄉間小道、遙看晨曦晚霞”的田園式生活,成為一個有溫度、有情懷、有藝術的文化享受空間。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