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食品飲品>正文內容
          • 因營收不達標終止股權激勵計劃 有友食品如何扭轉“產品結構單一”困局?
          • 2023年02月08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2月7日,有友食品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終止實施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并回購注銷部分限制性股票。根據公告,有友食品終止該激勵計劃的主要原因在于2022年度的營業收入預計“不達標”。

          2月7日,有友食品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終止實施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并回購注銷部分限制性股票。根據公告,有友食品終止該激勵計劃的主要原因在于2022年度的營業收入預計“不達標”。

          股權激勵計劃“夭折”

          根據有友食品發布的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度實現營業收入約10.21億元,同比下降16.29%左右;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52億元,同比下降31.05%左右。

          有友食品曾于2021年3月6日披露《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擬授予激勵對象470萬股限制性股票。其中,首次授予376.3萬股,涉及激勵對象236人,授予價格為8.64元/股,預留93.7萬股。

          上述股權激勵計劃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解除限售期的相應考核年度為2021年至2023年三個會計年度,每個會計年度考核一次,以2020年營業收入(10.93億元)為基數,公司2021年至2023年的營業收入增長率目標值分別為15%、33%、55%。

          按照上述標準,有友食品2022年營業收入增長率目標值應為33%,但公司預計2022年營收同比下降16.29%左右,顯然無法達標,導致公司股權激勵計劃“夭折”。

          對于終止股權激勵計劃,有友食品還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經營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與制定股權激勵計劃時相比發生了較大變化,導致公司預期經營情況與激勵方案考核指標的設定存在偏差,繼續實施該激勵計劃將難以達到預期的激勵目的和激勵效果。

          “上市公司終止股權激勵計劃并不罕見。”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普遍基于兩個原因:一是所激勵的對象離開,二是設定的營收或利潤目標未達成。面對這兩種情況,企業通常會對激勵計劃做出調整,甚至取消計劃。”

          泡椒鳳爪營收占比較高

          終止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也暴露了有友食品所處困局。

          對于2022年業績下滑,有友食品在業績預告中坦言,彼時受國內外嚴峻復雜的宏觀形勢以及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消費市場供需兩端嚴重承壓,導致本期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6.29%左右。

          據悉,有友食品主要從事泡鹵風味休閑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形成以泡椒鳳爪為主,豬皮晶、豆干、花生、竹筍等為輔的泡鹵風味休閑食品系列。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看,泡椒鳳爪增長空間不大。而有友食品似乎也看到了自身產品和市場的兩重天花板。”

          2019年,有友食品依靠泡椒鳳爪這一單品登陸A股。過往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泡椒鳳爪的營收分別為8.44億元、9.13億元、9.61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83.77%、83.53%、80.52%。而2022年前三季度,泡椒鳳爪占有友食品主營業務收入比例仍高達76.99%。

          面對產品結構較為單一的問題,有友食品也在尋找出路。據了解,公司除新研發上市虎皮鳳爪及無骨系列產品外,還在預制菜領域持續發力。不過,從2022年前三季度的經營數據看,這一部分的營收占比依舊不高,數據顯示,2022年1月份至9月份,有友食品豬皮晶、竹筍、豆干、花生的營收占比分別僅為7.73%、4.66%、2.33%、1.65%。

          “盡管公司也在布局除泡椒鳳爪以外的業務,但目前來看成效并不明顯。”對此,張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有友食品在渠道端主要以線下為主,而過去三年線下渠道受到的沖擊很大,新產品銷售也受到了影響。”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