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需兩端同時發力 豆粕減量替代促節糧降耗
- 2022年11月04日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提要:“面對更加繁重的動物產品穩產保供任務和越來越緊的資源環境制約,必須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把豆粕等飼料糧減量替代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保障飼料糧供給,維護糧食安全。”馬有祥說,要加強部門聯動、部省聯動、政企聯動、科企聯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在全行業深入實施豆粕減量替代行動,加力推廣低蛋白日糧技術,加快推進替代資源開發利用,著力增加優質飼草供給,加強政策和技術保障,牢牢掌握養殖業穩產保供主動權。
豆粕成為眼下養殖業關注的焦點。今年1月至8月,國內豆粕市場均價達每噸4280元,比2019年上漲了1400元,帶動飼料成本每噸增加200元以上,每出欄一頭育肥豬的直接成本增加近70元。9月份以來,國際大豆價格出現異動,國內豆粕價格再度上漲,超過歷史高位。
我國是動物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近年來飼料原料進口依賴度高,其中飼用豆粕生產幾乎全部依靠進口大豆,豆粕價格與國際大豆價格高度關聯。對此,廣大養殖企業和飼料生產企業順應降耗減排的大趨勢,積極探索豆粕減量替代的技術模式,加快向精準配方、精準飼喂的科學養殖方式轉型,提高企業競爭力。
節本增效的重要舉措
“豆粕減量替代既是應對外部供應不確定性的被動選擇,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動作為,對養殖者節本、飼料生產者節料、全行業增效、全社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表示,供需緊平衡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長期態勢,口糧消費已經達到峰值并呈下降趨勢,飼用消費仍在持續增加,我國糧食安全的突出矛盾表現在飼料糧。隨著養殖規模化水平提高,近20年來,工業飼料消耗量以年均6.9%的速度遞增。初步預測,到2030年,飼料糧消費需求還將增加。面對這種局面,必須在資源利用方式上做文章。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譙仕彥認為:“肉類消費剛性增長,養殖業面臨壓力。這倒逼我們必須充分利用現代動物營養學的研究成果,充分挖掘、循環利用國內的豐富資源,使養殖業節本增效。”減少豆粕飼用需求,主要通過大力推廣高品質低蛋白日糧技術,以及用其他雜粕替代豆粕。實踐證明,通過在飼料中添加使用工業合成氨基酸,補足原料中的短板營養元素,能夠有效降低飼料中蛋白用量,減少浪費。
廣東是飼料生產大省,也是豆粕調入大省。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劉棕會說,在全球糧食安全受到嚴峻挑戰,國家糧食安全緊平衡的形勢下,推進豆粕減量替代,減少豆粕進口依賴,對廣東省尤為重要。據統計,今年1月至8月全省飼料工業大宗原料豆粕消耗量一改往年持續增長的態勢,豆粕使用量同比下降5.67%;雜糧雜粕類使用量增長明顯,其中高粱使用量同比增長40.15%,糠麩增長22.35%,棉籽粕增長15.32%。
山東省畜牧獸醫局二級巡視員杜明宏介紹,2020年起,山東在全省飼料行業倡導推廣低蛋白、低能量、高品質飼料產品和技術。2021年,全省工業飼料中豆粕添加比例由上年度的13%下降到11.6%,飼料糧供應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目前,肉鴨飼料已基本實現玉米、豆粕“零使用”,肉禽、生豬后期飼料用量也顯著減少。
供需兩端同時發力
2018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大力引導飼料養殖企業推廣低蛋白日糧,全行業積極響應。各地聚焦“提效節糧、開源替代”,在需求端壓減豆粕用量,在供給端增加替代資源供應,取得了良好效果。2021年,在全國養殖業消耗的飼料中,豆粕占比降到15.3%,比2017年下降2.5個百分點,節約豆粕1100萬噸,折合大豆1400萬噸,相當于1億畝以上耕地產出。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秦英林說,這幾年,牧原豆粕減量累計達到584萬噸。這背后有兩大支撐:一是技術研發。牧原豬營養研究院有213名研發技術人員,長期專注于豬的營養研究。二是智能化支撐。智能化裝備能做到一日一個配方,同時使用精準飼喂和精準計量,確保低蛋白日糧的有效實施。從繁殖成績、生長速度、飼料報酬和肉質肉色4個方面來評價,飼養情況非常喜人,總體來說成本低、效果好。
“作為國內最大的生豬和黃羽肉雞養殖企業之一,溫氏全面推廣畜禽飼料中豆粕減量替代方案,技術上實現了雞、豬、鴨無豆粕配方。2021年,豆粕減量替代技術為集團節省飼料成本120元/噸以上。”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祥斌介紹,主要思路是“一減一替”。“減”,即研發應用畜禽低蛋白多氨基酸平衡配方技術,降低配方蛋白原料的用量;“替”,即精準評估各種蛋白原料的營養價值,替代豆粕。技術核心是逐一研究確定不同動物不同階段的各種必需氨基酸與賴氨酸的適宜比例。
“2021年,新希望生產了約3000萬噸飼料,產量居世界第一。今年,公司預計生產3000萬噸飼料,豆粕用量減少90萬噸。”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表示,已建立原料配方數據庫,包含了200多種非原糧類飼料原料和30多種非豆粕類蛋白質原料,參數指標涵蓋5類320項。依托集團近300臺近紅外檢測儀的快速分析檢測、體外仿生消化評價等技術,對數據庫進行校正。隨著數據庫的應用,在不降低生產性能的前提下,生豬飼料蛋白水平降低了1.5個百分點,蛋禽飼料蛋白水平降低了1個百分點,豆粕減量取得顯著成效。
在位于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天九鎮的贛州聯多利飼料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工人們忙著裝運飼料。“公司實施雜糧雜粕多元化日糧技術,當前飼料原料營養價值數據庫中的非常規原料已包括棉粕、菜粕、花生粕、棕櫚粕等127種原料。同時,配制低蛋白高氨基酸平衡日糧,來滿足豬禽不同生理階段需要,降低豆粕需求量。”公司負責人李健敏說,公司豬禽飼料配方中豆粕用量在2021年平均約12%的水平基礎上,今年又進一步降低,其中公司自養豬場的豬飼料,部分育肥豬配方已經可以做到無豆粕配方。今年1月至10月,公司實現畜禽飼料銷量約6萬噸,相對節約豆粕用量2500多噸。
加強政策和技術保障
記者了解到,豆粕減量替代還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一些地方對豆粕減量替代工作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一些養殖戶片面地認為飼料的蛋白含量越高越好,一些地方認為耕地只能種糧不能種草。二是基礎支撐不到位。資源調查和基礎研究還不夠深入,資源底數不清,標準體系不全。三是政策支持不到位。缺乏節糧降耗減排的支持政策、新型蛋白飼料資源生產的減免稅政策、庫存陳化糧食向飼料養殖企業銷售政策等。
“從這兩年推廣的效果看,低蛋白日糧技術還大有文章可做。”馬有祥分析,一方面,豆粕飼用量還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在全國33家百萬噸級飼料企業生產的飼料中,豆粕占比平均為11.8%,比全行業平均水平低3.5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我國氨基酸工業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具有生產全部動物必需氨基酸的能力,生產量和出口量都居全球前列,大部分產品價格都降到了飼料養殖企業可接受的程度,為擴大低蛋白日糧技術推廣應用范圍提供了有力保障。
譙仕彥表示,今后要從完善技術支撐、加大政策支持等方面繼續著力。技術支撐方面,加強玉米豆粕替代原料飼用技術研究,開展配套技術方案集成示范。大力推廣豬雞高品質低蛋白日糧配制技術,組織開展示范推廣及效果跟蹤評價。加快研究低蛋白日糧在其他畜禽品種中應用的可行性,逐步擴大技術應用范圍。大力發展飼草產業,推廣農閑田種草和草田輪作,增加全株青貯玉米、苜蓿、飼用燕麥、黑麥草等優質飼草供應,引導牛羊養殖減少飼料糧消耗等。政策支持方面,直接面向飼料生產企業定向銷售庫存陳化糧食,增加飼料原料選擇空間,降低養殖成本,同時減輕財政補貼和庫存壓力。加快完善畜牧業節糧降耗減排支持政策,出臺低蛋白飼料應用補貼、對微生物蛋白等新蛋白飼料產品生產企業給予增值稅和所得稅減免,完善飼草種植用地保障政策。
“面對更加繁重的動物產品穩產保供任務和越來越緊的資源環境制約,必須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把豆粕等飼料糧減量替代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保障飼料糧供給,維護糧食安全。”馬有祥說,要加強部門聯動、部省聯動、政企聯動、科企聯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在全行業深入實施豆粕減量替代行動,加力推廣低蛋白日糧技術,加快推進替代資源開發利用,著力增加優質飼草供給,加強政策和技術保障,牢牢掌握養殖業穩產保供主動權。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