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食品飲品>正文內容
          • 消費市場漸恢復 食品飲料公司迎“價量”大考
          • 2021年11月23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到底要不要提價,我們挺糾結的。”某食品飲料企業負責人日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坦言,“雖然成本上漲壓力持續增大,但我們今年銷量本來就不好,所以擔心提價會進一步影響銷量。開了幾次會討論要不要提價、提多少合適,但一直舉棋不定。”

          “到底要不要提價,我們挺糾結的。”某食品飲料企業負責人日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坦言,“雖然成本上漲壓力持續增大,但我們今年銷量本來就不好,所以擔心提價會進一步影響銷量。開了幾次會討論要不要提價、提多少合適,但一直舉棋不定。”

          10月以來,部分食品飲料上市公司在成本壓力下上調產品價格。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調研發現,消費市場逐漸恢復,但終端需求尚未轉旺,多數公司對產品提價“欲說還休”。不少公司對于是否提價猶豫不決,已提價的提價幅度也遠小于成本上漲的幅度。如何在“價”和“量”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擺在這些公司面前的一次大考。

          原材料成本上漲

          “我們的主要原料青菜頭價格從去年的每噸800元漲到今年的1100元至1200元。之前我們有一定庫存,但三季度以來開始使用高價購買的青菜頭。”涪陵榨菜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11月14日,涪陵榨菜宣布,基于成本上漲,公司上調部分產品出廠價。

          “今年以來,食品飲料行業面臨三大壓力: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提升和制造費用增加。特別是原材料價格上漲,促使下游企業不得不通過提價予以應對。”安井食品董秘梁晨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以調味品行業為例。調味品營銷專業人士陳小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相較于今年年初,豆粕、大豆、味精、食鹽等調味品的主要原材料價格都上漲。比如,豆粕價格上漲了36%。另外,包裝材料等價格也上漲,企業盈利能力面臨很大挑戰。”

          通常情況下,產品提價能夠直接提升毛利率水平,修復盈利能力。平安證券指出,在調味品行業2017年的提價周期中,提價主要發生在第一季度,第四季度行業整體盈利復蘇,主流調味品企業的毛利率均值同比上漲4.32個百分點。

          不過,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發現,雖然提價能夠提振盈利能力,但很多上市公司對于是否提價非常謹慎。味知香董秘謝林華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我們的產品提價幅度低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后期是否繼續提價會視具體情況而定。”

          提價慎之又慎

          “提價成功與否,最終要看需求能否支撐。”東興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首席分析師孟斯碩指出,“價格終究由供需決定。如果需求比較疲軟,提價不但不會提升業績,反而會影響銷量,丟失市場份額。所以,提價是一把‘雙刃劍’,企業需謹慎制定提價策略。”

          謝林華坦言:“經過多年的探索,公司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定價體系,產品供應價格的設定通常會考慮生產成本、目標利潤率、市場行情等因素。這次我們的產品提價幅度低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是因為充分考慮了終端的接受程度。”

          平安證券研究發現,產品提價對于業績的影響并非立竿見影,一般需要大約1年的時間才能體現,業績改善的程度最終取決于成本端和需求端的情況。

          陳小龍根據他對調味品行業的觀察,對提價能夠推動企業盈利復蘇持謹慎態度。他指出,今年以來,占調味品需求60%的餐飲渠道恢復較慢,占比30%的家庭渠道也比較疲軟,僅占比10%的食品加工渠道表現穩定。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企業對于提價要慎重考慮,否則不但不能帶來業績回升,反而可能積累經營風險。

          多措并舉消化成本壓力

          “今年以來,原奶價格上漲了不少,但過去幾年我們在自建奶源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原奶價格上漲的壓力。同時,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高中高端產品占比,提升盈利能力,對應對成本上漲對業績的沖擊有很大幫助。”伊利股份相關負責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加強精細化管理、提升庫存管理效率等手段,也是應對成本上漲的有效手段。謝林華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我們會根據生產經營狀況適當進行原材料的儲備,同時根據原材料市場價格的走勢動態調整原材料庫存,提高庫存管理效率,以應對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僅靠提價單一手段消化成本壓力不足取。陳小龍認為,品牌溢價高的企業能夠將提價順利傳導出去,而一些企業則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原材料漲價10%,出廠價一般需提升8%才能覆蓋成本上漲,而目前一線龍頭的提價幅度多在3%至7%。中小企業成本本來就高,小幅提升一方面難以覆蓋成本上漲,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品牌溢價能力,終端零售價格很難漲上去,這樣一來經銷商和分銷商的壓力就非常大。”陳小龍表示。

          對于部分中小企業而言,首要任務則是“先活下來”。陳小龍建議,“這些企業要避免盲目擴張,節約現金流,一些非核心業務可以賣掉,把精力和資源聚焦到主業上。同時,與核心客戶做好溝通,保證核心資源不流失。此外,進行差異化競爭,開拓大企業兼顧不到的領域。”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楊雨艷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