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值蒸發3000億 海底撈入“海底”?
- 2021年10月08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短短的半年多時間,海底撈的股價怎么就受到如此重創?紅星資本局將主要通過海底撈的門店層面、消費者層面以及新業務層面三個維度展開具體分析。
高光時刻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實體餐飲行業帶來始料未及的沖擊。而火鍋巨頭海底撈的股價卻是另一番光景。疫情期間海底撈股價從2020年3月19日的27.45港元/股連翻幾番,待到2021年2月16日,其股價達到了85.80港元/股的歷史最高點,市值超過4500億港元。隨著海底撈的股價創下新高,創始人張勇夫婦也迎來高光時刻。
緣何跌落
短短的半年多時間,海底撈的股價怎么就受到如此重創?紅星資本局將主要通過海底撈的門店層面、消費者層面以及新業務層面三個維度展開具體分析。
跌跌不休
然而高光短暫,之后海底撈股價“跌跌不休”,最低觸及26.10港元/股;而截至2021年10月4日,海底撈收盤價為28.35港元/股,市值蒸發已近3000億港元,目前總市值為1547.63億港元。張勇夫婦也失去了新加坡首富的寶座。
“抄底”擴店
判斷失誤,疫情期間日增1.5家門店
目前,海底撈的收入主要來自餐廳收入。
2016-2019年,海底撈營業收入從78.25億元增長至266.1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50.4%;業績呈現高速增長狀態,而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因為門店的持續擴張和同店數據的持續提升(包括翻臺率水平、客單價等)驅動。
在2020年疫情的大背景下,海底撈高管層判斷疫情持續性較短,又有前些年亮眼的財務數據做支撐,便認為可在短期內“抄底”,進一步穩固市場份額,隨即展開逆勢擴張的戰略。
2020年海底撈新增門店數達544家,平均每天新增1.5家海底撈門店,創歷史新高。截至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門店數量已達到1597家。
然而,海底撈的逆勢擴張,卻讓其門店翻臺率變得沒那么好看。2019年,海底撈的翻臺率為4.8,屬于行業內較高水平。2020年海底撈的翻臺率跌至3.5;2021上半年持續下跌至3,其中2021年新開餐廳翻臺率僅為2.3。
據國信證券測算,若海底撈翻臺率跌破3次/天,也就意味著海底撈單店正處于虧損或者微利狀態;而據公司財報顯示,海底撈2021年上半年銷售凈利率為0.48%。火鍋巨頭的業績岌岌可危,張勇在股東大會上直言“對趨勢的判斷錯了”。
漲價之后
變貴了or不好吃了?“復購率”說話
翻臺率上不去,還有一種辦法同樣可以提高海底撈的餐廳收入,那就是漲價。
2020年4月份,一位北京的食客在微博曬出海底撈賬單:“半份血旺從16元漲到23元,半份土豆片13元,算下來一片土豆1.5元;自助調料10塊錢一位;米飯7塊錢一碗”;另一位網友的賬單也顯示,整份酥肉從去年7月的26元漲價到44元。消息一出,海底撈漲價事件便迅速被網友罵上熱搜,不少網友直呼“太貴了,吃不起。”
新浪財經在4月7日發起過一個關于消費者是否會選擇漲價后的海底撈的投票,參與人數共有3.2萬人,將近78%的消費者表示不會,僅有2300多人表示還會去消費。
那么,海底撈真的在悄悄漲價嗎?據公司財報,海底撈2020年的人均消費金額提高到了110元,同比增長幅度4.8%,相比之下,2019年增長幅度為4%,2018年3.1%。也就是說,海底撈的確存在逐年漲價,而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其漲價幅度較高。到了今年上半年,海底撈的客單價似乎“漲不上去了”,上半年平均客單價為107元,去年同期則為112元,出現不升反降。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火鍋人均消費價格為64.8元,34.4%的火鍋消費集中在60-65元這一大眾市場,而人均消費在80元以上的高端火鍋消費者僅為9.4%。可見大部分火鍋愛好者,依然是價格敏感型用戶,海底撈“提價”,會降低部分消費者的復購率。
同時,對于海底撈來說,優質的服務體系也一度成為其核心競爭力。有消費者認為:海底撈服務好,但是味道一般。
對此,創始人張勇在今年6月親自回應:“餐飲業和火箭上天是有差異的,火箭上天有標準,餐飲沒有標準。只不過是有些企業強調口味的宣傳,我們不重視而已?!?/p>
在關于海底撈好吃與否的相關話題下,有媒體做了一份調查問卷,在超過三萬吃過海底撈的消費者中,認為海底撈“挺好吃的”不及半數。
副業之困
核心競爭力缺失,實際營收有限
海底撈近年來也開始不斷嘗試做副業,通過多品牌、多業態策略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目前海底撈的餐廳副業已經涉及到面食、蓋飯、米線、土豆粉、水餃等諸多快餐品類,但實際營收相當有限。公司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1季度,海底撈其他餐廳營收僅占總營收的0.5%。
而就在今年10月初,有多家媒體報道海底撈在鄭州開的土豆粉店——喬喬的粉已經倒閉,只開了不到10個月。在大眾點評的相關頁面上,其營業狀態也被標注為:暫停營業。面對匆忙離場的“喬喬的粉”,不禁讓人對海底撈能不能做好副業產生質疑。
2021年,資本對于粉面類產品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興趣,新式蘭州拉面率先開啟了這波融資浪潮,緊接著遇見小面、五爺拌面、和府撈面的融資額和估值屢創新高。
海底撈做副業,可以依托自身較為完善的供應鏈,但同時又導致海底撈副業食材普通、工藝簡單、新品研發緩慢等弊病。因此,面對行業內一大波有備而來的競爭對手,海底撈副業很難擁有能打的核心競爭力。
創始人張勇不久前針對副品牌表態:“我有很大的野心,我從24歲創辦海底撈到現在,我的心還沒死,我還想折騰。開個面館嘗試,投資20-30萬,失敗了又怎么樣呢?”殊不知,海底撈主業出現重大決策失誤,副業又遭遇挫折,這正在一定程度上不斷消磨著投資人的信心。
小結
2020年至今,海底撈經歷了“大起大落”。如今的海底撈,已陷入拓店難、漲價難、副業難的尷尬境地?!暗渖駢钡暮5讚茟撊绾瓮粐?,這或許是擺在海底撈高管面前的一道關鍵考題。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