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否認“倒閉傳聞” 柯達轉型之路仍坎坷
- 2025年08月20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被倒閉”傳聞愈演愈烈后,百年影像巨頭柯達發布聲明辟謠稱,一些媒體關于柯達即將停止運營、終止業務或申請破產的報道是不準確的。柯達公司沒有停止運營、終止業務或申請破產保護的計劃。但這并不代表柯達高枕無憂。19世紀末創立的柯達曾引領多項技術革新,然而由于未能順利完成從膠片到數碼的產業轉型,柯達于2012年申請破產保護。
“被倒閉”傳聞愈演愈烈后,百年影像巨頭柯達發布聲明辟謠稱,一些媒體關于柯達即將停止運營、終止業務或申請破產的報道是不準確的。柯達公司沒有停止運營、終止業務或申請破產保護的計劃。但這并不代表柯達高枕無憂。19世紀末創立的柯達曾引領多項技術革新,然而由于未能順利完成從膠片到數碼的產業轉型,柯達于2012年申請破產保護。重組后,其業務重心轉向高端材料與化學品、制造業及醫藥領域,但仍面臨市場競爭與經營壓力。
辟謠破產
“柯達中國”公眾號19日發布《關于誤導性媒體報道的聲明》稱,一些媒體關于柯達即將停止運營、終止業務或申請破產的報道是不準確的。柯達公司沒有停止運營、終止業務或申請破產保護的計劃。
柯達中國表示,一些媒體關于柯達即將停止運營、終止業務或申請破產的報道是不準確的,反映了其對柯達近期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第二季度財報中技術性披露信息的根本性誤解。這些報道存在誤導性且缺乏關鍵背景信息,特此予以澄清。
破產傳聞源于上周柯達發布財報后,有媒體報道稱柯達“再次面臨生存危機”。柯達在財報中警告,目前沒有可落實的融資渠道或可用流動資金,來償付約5億美元即將到期的債務。“這些情況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疑慮。”
財報顯示,二季度實現營收2.63億美元,同比下降1%;毛利潤5100萬美元,下降12%;凈虧損260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公司凈收入2600萬美元,由盈轉虧。二季度末,柯達所擁有現金及等價物為1.55億美元,較去年12月31日下降4600萬美元。該公司表示,這主要是為增長計劃提供資金支出、成本上升、運營盈利能力下降等因素造成的。
對此,柯達在聲明中表示,除了著重減少債務及利息支出外,柯達認為公司的業務是穩健且可自我維持的。柯達對履行所有義務的計劃充滿信心,并對未來前景持樂觀態度。
不僅僅是中國市場,柯達總公司已于上周發表聲明,表示:“公司有信心在債務到期之前提前償還其中相當一部分,并通過修訂、延長或再融資的方式解決剩余債務及優先股義務。”柯達進一步表示,預計在今年12月從柯達退休收入計劃(KRIP)的回收和結算中提取約3億美元現金,用于債務償還。公司充滿信心地稱,一旦完成該操作,柯達將“幾乎不再有凈債務,資產負債表將比近年來的任何時候都更為穩健”。
轉型求生
公開資料顯示,柯達公司成立于1892年,但其歷史可追溯至1879年,當時創始人喬治·伊士曼獲得了第一項涂片機專利。1888年,伊士曼以25美元的價格推出了第一臺柯達相機。
憑借相機與膠卷業務,柯達在20世紀長盛不衰。1930年,柯達占據全球攝影器材市場75%份額及90%利潤。直到上世紀70年代,柯達在美國的膠卷市場占有率一度高達90%,相機市場份額達85%。
1975年,柯達推出了全球第一臺數碼相機。但柯達公司管理層因其在膠卷領域的統治地位和豐厚的利潤遲遲不愿轉型,因此錯失了數字化浪潮的機遇。進入21世紀,數碼相機市場迅速爆發,傳統膠卷需求銳減,柯達跌落“神壇”,開始連年虧損,而索尼、佳能等日企則成為了數碼相機時代的新霸主。
2012年,柯達公司申請破產保護,股價從1999年峰值78美元暴跌至0.4美元。當時,柯達擁有10萬名債權人,總債務高達67.5億美元。脫離破產保護后,柯達開始聚焦商業印刷、包裝印刷和材料科學領域,逐漸謀求轉型。
一手帶領柯達走出破產陰霾的柯達前任董事長兼CEO彭安東,曾對《哈佛商業評論》講述過柯達的“減法轉型”,剝離一系列龐雜業務,從世界五百強巨頭變為“小而美”“小而精”的印刷科技公司。“說到印刷,大家想到的多是傳統的紙張印刷。紙張上的印刷只覆蓋了7%的墨,對柯達算是‘小兒科’。印刷是材料科學和影像科學的最佳組合,它是將有機材料和無機材料以任意速度和小于5微米導電線的精確度印在紡織品、紙張、塑料、金屬和其他任意材料上。”
柯達執行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吉姆·康蒂內扎表示,與去年相比,柯達二季度印刷部門的收入下降了800萬美元,而先進材料和化學品以及品牌部門的收入分別增長了200萬美元。他表示,在向新領域多元化的同時,柯達將繼續保持其傳統膠片業務,他稱該業務是盈利的,盡管與公司鼎盛時期相比,該業務占總收入的比例較小。
膠片翻紅
2020年,柯達曾獲得短暫的喘息機會,美國政府指定其轉型生產醫藥原料。消息傳出當天,柯達的股價飆升,整個交易過程中觸發20次熔斷。不過據報道,該項目最終還是被叫停了。
而今,這個經歷過輝煌和落寞的百年企業,仍在通過轉型求生存。今年二季度,柯達再度宣布推進擴大其特種化學品和制藥相關產品線的計劃,并稱正在投資“數千萬美元”開建新的實驗室和制造工廠。
不過,膠片也不是全無復興可能。比如今年拍立得類產品“翻紅”,帶動富士膠片業績創歷史新高。第一季度,富士膠片銷售收入同比增長0.1%,達7495億日元;營業利潤同比增長21.1%,達到753億日元。其中,富士膠片影像事業領域表現亮眼,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2%,達1453億日元,營業利潤更是同比大幅提升28.4%,達418億日元,一次成像系統成為拉動業績增長的關鍵因素。
今年富士膠片重回大眾視野,是因被明星帶火的撕拉片。得益于鞠婧祎、劉詩詩、黃子韜等眾多明星的“同款效應”,以及撕拉片表現出的獨特“氛圍感”,上半年在網絡上迅速走紅的撕拉片,單張拍攝價格一度高達300多元。拍攝所需的撕拉片相紙價格也水漲船高。
此外,該公司推出的instax系列產品(拍立得)被不少消費者視作撕拉片的替代品。不過,撕拉片與拍立得雖同屬即時成像技術,但在技術原理、產品形態、使用體驗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instax是富士膠片旗下一次成像產品系列,有mini、方形、寬幅、數模等系列相機,不同型號應用于不同的拍攝場景需求。其定位介于時尚玩具和專業設備之間。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