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手機通信>正文內容
          • 小米,一邊“差評”一邊搶
          • 2023年11月06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業內觀點指出,在手機產品走向同質化的今天,所謂的品牌力已不能作為重要支撐,過高的溢價會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被抹平,用戶也愈發注重性價比,在“微創新”比拼下,這既是品牌的無奈,也是品牌的商機。

          隨著小米14系列手機的發布,小米CEO雷軍在網上尤為活躍。 11月5日,雷軍在微博上表示:我們正在拼命催單!鈦金屬成本高、加工難,加單比較緩慢,希望大家諒解。對部分用戶提出的新機發燙問題,雷軍也親自解釋。北京商報記者瀏覽各大購物平臺發現,小米新機如今已供不應求。

          業內觀點指出,從小米14的發布不難看到,在“微創新”的時代,手機企業選擇“加量不加價”這條路,通過堆疊性能、不斷提升性價比獲得市場認可,這種思路也威脅著長期依賴品牌附加值的企業,市場格局仍有變化的可能。

          新品遭催單

          從銷量上看,雷軍所說的“拼命催單”并非無因,京東平臺數據顯示,小米14超過iPhone 15 Pro首銷量,打破了平臺最近一年來的單品銷售紀錄;天貓生意參謀、京東商智及競速榜的綜合數據顯示,10月31日晚,小米在4小時內全渠道累計支付金額破100億元。最新發布的小米14系列首銷更是連創紀錄,開售僅5分鐘,銷量就達成上一代的600%。

          相較前幾代產品,小米14在宣傳上也令雷軍親自下場助陣,即便面對“差評”也不避諱,有微博用戶稱小米14新機出現發燙的問題,雷軍在微博上回復稱:“剛換機,有可能系統后臺在更新,過一天再試試。”

          在產品定位上,雷軍的豪言也引發關注,雷軍表示,小米14對標的就是iPhone 15 Pro,而小米14 Pro對標的是iPhone 15 Pro Max,雷軍曾談道:“我覺得我們只有對標iPhone,才有機會趕上iPhone,才有機會超越iPhone。所以以后只要我講發布會,必要的話每一次我都會對標iPhone?!?/p>

          在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看來,小米14系列的發布,不僅證明在國內市場其品牌有了與蘋果一較短長的資格,在產業層面,“米鏈”也成了“果鏈”之后被看重的方向。

          不過與蘋果相似的是,小米新機發布后也同樣面臨斷貨和催單,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北京商報記者在淘寶等平臺搜索發現,11月5日下單的小米14 Pro手機,要在11月20日左右才能發貨,黑色、白色、巖石青三種款式仍然在售,鈦金屬特別版已經缺貨不能購買。

          性價比競賽

          從全球市場來看,小米的份額名列前茅,但與三星、蘋果相比仍有差距,根據Canalys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三季度銷量榜中,三星位居榜首,出貨量達5740萬部,市場份額達20%;蘋果iPhone 15出貨量達到5000萬部,市場份額為17%;小米緊隨其后,排名第三,出貨量達4150萬部,實現了2%的年增長。

          不過在專家看來,小米的競爭策略頗具典型性,也代表了“微創新”時代下,手機品牌共有的發展路徑,那就是通過不斷提升性能、改進細節,最大限度提升性價比。雖然難以再有顛覆性的變革,但日拱一卒的創新若能擊中用戶痛點,也能獲得市場認可。

          梁振鵬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在如今的手機市場中,三星憑借齊全的產品條線,根據不同市場,因地制宜選擇打法,將平價與高端兩個市場收入囊中,例如其在東南亞以平價產品取勝,在歐洲、中國市場則更偏重高端產品。蘋果一直以高端形象示人,依靠品牌附加值獲取高額的營收、利潤。而以小米為代表的國內品牌,近年來則更注重產品性價比,將用戶的使用體驗作為立足之處。

          業內觀點指出,在手機產品走向同質化的今天,所謂的品牌力已不能作為重要支撐,過高的溢價會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被抹平,用戶也愈發注重性價比,在“微創新”比拼下,這既是品牌的無奈,也是品牌的商機。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