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手機通信>正文內容
          • 印度躍居iPhone第五大市場
          • 2023年07月20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當地時間7月18日消息,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第二季度印度的iPhone銷量超越了德國和法國,首度躋身蘋果iPhone銷量市場前五,僅落后于英國、日本、中國和美國。該研究公司稱,第二季度印度銷量占iPhone總銷量的近4%,該公司無法透露iPhone銷量的具體數量,但表示同比增長了50%。

          蘋果在印度市場嶄露頭角,成為其全球銷量的重要推動力。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當地時間7月18日消息,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第二季度印度的iPhone銷量超越了德國和法國,首度躋身蘋果iPhone銷量市場前五,僅落后于英國、日本、中國和美國。該研究公司稱,第二季度印度銷量占iPhone總銷量的近4%,該公司無法透露iPhone銷量的具體數量,但表示同比增長了50%。

          蘋果雖然已經進入了印度市場,在印度生產iPhone,并銷售他們的產品,但有分析師表示,印度在過去5年蘋果增長的收入中僅占2%,只有約60億美元。

          有外媒在報道中表示,有投行在給投資者的報告中預計,蘋果在加大投入的印度市場,將成為他們未來的增長引擎,被認為是蘋果未來5年15%的收入增長和20%的用戶基數增長的來源。

          用戶群體增加之后,蘋果在印度市場的營收也將大幅增加。也有分析師預計,印度市場將貢獻蘋果未來5年15%的新增收入,蘋果未來10年在印度市場的年收入將達到400億美元。

          蘋果CEO庫克在財報中曾多次強調對印度市場的重視,表示印度市場具備難以置信的活力,并認為印度正在成為一個轉折點。他將印度視為下一個促進蘋果增長的主要市場,甚至是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今年,蘋果計劃在印度首發iPhone 15系列,并加大對當地的投資和布局。

          全球第二大手機銷量市場的印度,成為各大手機廠商爭奪的重中之重。市場分析機構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艾夫斯曾對此表示,“中國、美國和歐洲市場仍然是蘋果的心臟,但隨著這些市場趨近飽和,蘋果寄希望于印度在未來幾年擔當主要增長動力”。

          為了加大在印度的滲透率,蘋果在4月中旬先后在印度孟買和首都新德里開設了兩家蘋果直營店。這是繼2020年在印度正式開通線上銷售渠道后,蘋果首度涉足線下渠道。

          據印度媒體報道,目前,蘋果約有5%到7%的iPhone在印度生產,印度政府的目標是希望將印度產iPhone的比例,在2025年提升至25%。

          不過,印度乃至越南還面臨產業生態、各層次勞動力配置效率不高等諸多不透明因素。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印度在相關零部件、上游材料上,還遠沒有形成和中國一樣的完整產業生態。如果要從海外進口,印度從零部件到成品的進口關稅都非常高,這會影響零售價格和需求。

          《華爾街日報》則在之前的一篇報道中指出,印度沒有中國這樣高效的自上而下的政府協調力度。

          更重要的是,印度的營商環境并非很好。就在今年6月,印度執法局向小米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控他們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法。此前,印度執法局曾扣押小米555.1億盧比資金,約合人民幣48.2億元,這幾乎相當于小米去年經調整凈利潤的56.7%。通知發布后,或意味著小米這筆資金將被正式沒收。

          此前在2022年,谷歌被指涉嫌壟斷,被印度監管機構開出1.13億美元的罰單,此外谷歌還遭遇了印度其他聯邦地區的罰款;同年,印度以亞馬遜違反了相關財務規定為由,對其罰款1.72億美元;而三星則被控逃稅,罰款2.12億美元。

          對此跨國企業不得不重新評估風險。印度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2021年11月,有2783家在印度注冊的外國公司關閉了在印度的業務,約占在印跨國公司的六分之一,撤離的公司包括法國零售巨頭家樂福、美國摩托車制造商哈雷戴維森和美國汽車公司福特等。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