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K集團連年虧損仍啟動赴港上市流程 租金開支上升加大運營成本
- 2021年11月09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日前,潮流集合店KK集團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正式啟動上市流程,有望成為港股市場的“潮流零售第一股”。
日前,潮流集合店KK集團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正式啟動上市流程,有望成為港股市場的“潮流零售第一股”。
KK集團發布的招股書顯示,公司自2015年成立,專注于潮流零售店的運營,在短短6年里,其旗下的KKv、THECOLORIST調色師、X11、KK館等4個零售品牌已向消費者提供橫跨18個主要品類中超過20000個SKU的各種潮流產品,全球門店數量達680家。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KK集團2020年的中國潮流零售市場交易總額(GMV)達22.54億元,位列中國潮流零售商的第三位。
近年來,美妝集合店遍地開花,“調色師”“WOWCOLOUR”“話梅”“喜燃”等線下集合店頻獲資本青睞。天眼查APP顯示,KK自創立以來已完成7次融資。其競爭品牌也不遜色,“WOW
COLOUR”在今年3月份完成5億元的A輪融資;“HAYDON黑洞”于今年8月份獲1億美元的A+輪融資。
業績連年虧損
營收主要依賴KKv?
KK集團發布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KK集團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5億元、4.64億元、16.46億元和16.83億元,毛利分別為4979.2萬元、1.26億元、5億元和6.1億元。但截至目前,KK集團仍處于虧損狀態。2018年、2019年和2020年,KK集團凈虧損額分別為0.79億元、5.15億元和20.17億元;2021年上半年,KK集團凈虧損43.97億元。
對于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KK集團在招股書中解釋稱,主要是為了持續提升業務規模及門店網絡的投資,以及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的公平值增加所致。
KK集團的收入主要來自兩個部分:一是貨品銷售,主要包括自有門店零售銷售及向加盟店銷售;二是基于銷售的管理及咨詢服務收入,如門店管理費、物流費用及向加盟商收取的POS費用。
就目前經營情況來看,精品集合店KKv是KK集團的收入“奶牛”。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KKv的收入分別為0.82億元、8.35億元和10.49億元,占比分別為17.7%、50.7%和62.3%。
租金開支上升
對運營造成不利影響
截至目前,KK集團已完成7輪融資,最近一筆融資發生在今年7月份,融資額約為3億美元,由京東領投,新天域資本、CMC資本、洪泰基金、中信證券、嘉實基金、渶策資本等多位新老股東跟投。此輪投資后,KK集團的估值已達200億元。
盡管如此,KK集團仍處于“缺錢”狀態。公司發布的招股書顯示,租金開支上升,增加了銷售及分銷以及行政及其他營運開支,可能會對運營和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此外,經營的零售門店是從大型購物中心租賃而來,分銷的辦公室和分銷中心同樣使用租賃物業。因此,公司業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租金波動的影響。
記者在KK集團的官網上發現,公司與大悅城、凱德、永旺等商業品牌合作的門店面積都在1000平方米以上。
“年利潤等于客流量乘以客單價乘以復購頻次。KK集團經營的品類太多,導致公式里面每個參數都很難做大。”廣東省化妝品科學技術研究會秘書長葉劍清對記者表示,成本是剛性的,房租人員及進貨成本都沒有辦法下降,美妝集合店普遍面臨盈利窘境。
葉劍清認為,KK集團面臨的外部競爭壓力不小,名創優品、話梅、NOME等集合店也在大力布局線下業務。KK集團上市后,雖然會一定程度上緩解資金壓力,開啟多元化道路,但能否實現長期穩定的營收增長、能否提升自身競爭力,才是公司面臨的最大考驗。
極致零售研究院院長王曉鋒表示,近年來商業地產價格上行,人工成本走高,美妝單品牌實體店的門面租金、雇員費用等成本都在提升,國內新興的美妝品牌在起步發展和搶奪市場階段都要承擔較高的運營風險。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