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個“1000萬”凸顯我國汽車產業優勢持續穩固
- 2024年11月22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業界分析認為,車企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我國汽車產業突出的優勢和友好的環境,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突飛猛進,帶動了全產業鏈企業的互利共贏,推動我國產業優勢持續穩固。
比亞迪公司近日發布消息稱,該公司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當日在位于深汕特別合作區的比亞迪小漠工業園下線,車型是騰勢Z9。
近年來,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生產規模呈現出明顯的“加速度”。從2008年12月生產第一輛新能源汽車到2023年8月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花了近15年時間;而第二個500萬輛,即從2023年8月到目前的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僅為15個月。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當日的儀式上說,這樣的成績來自濃厚的工程師文化,“我首先是一個工程師,其次才是一個企業家”,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不會一帆風順,要尊重科學規律,用技術做出判斷。
值得一提的是,汽車業最近的另一個“1000萬”同樣引人矚目。11月14日,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1000萬輛達成活動在湖北武漢舉行,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萬輛。
相繼實現的兩個“1000萬”被認為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嶄新起點。
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協會秘書長周發濤表示,兩個“1000萬”不僅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里程碑,也是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里程碑,是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重要節點,標志著我國汽車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領跑者。
業界分析認為,車企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我國汽車產業突出的優勢和友好的環境,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突飛猛進,帶動了全產業鏈企業的互利共贏,推動我國產業優勢持續穩固。
周發濤等專家表示,我國有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和最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供應鏈,一大批車企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下,不斷突破核心技術,已在多個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取得重大創新成果,新能源汽車性能也越來越適應消費者需求。
比亞迪總部所在地深圳,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量超173萬輛,增幅達104.2%。這一成績的背后不僅有比亞迪、華為等汽車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還有欣旺達、航盛電子、星源材質、比克電池、匯川技術等一批產業鏈上的關鍵配套企業尤其是汽車零部件和核心材料企業,為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能。
當前,深圳正朝著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邁進,預計到2025年深圳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200萬輛,汽車產業工業產值達到萬億元級規模。深圳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辦公室副主任唐上興表示,在產業生態上,深圳將做好對比亞迪、華為以及汽車產業眾多鏈上企業的服務和培育,打造“熱帶雨林”式的汽車綜合產業生態。
在配套設施方面,就在比亞迪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工業園附近,小漠國際物流港一片繁忙景象。隨著國產新能源汽車出口勢頭的迅猛發展,作為開展汽車滾裝出口業務的港口,開港還不到三年的小漠國際物流港吞吐量快速攀升。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10月,小漠港區汽車出口保持強勁增長態勢,累計出口汽車超5萬輛,同比增長230%,創歷史同期新高。
在新能源汽車下半場的智能化方面,比亞迪方面宣布,未來將投入1000億元,用于發展人工智能和汽車相結合的智能化技術,實現整車全面智能化進階,贏得未來的技術話語權。2024年6月,比亞迪入圍了全國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
周發濤說,我國汽車產業下一步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繼續營造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和環境,引導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加大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突破全固態電池等技術難點并規模化應用,大力提高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水平,持續優化新能源汽車使用端的堵點問題。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