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住車市基本盤 汽車增量降稅
- 2022年06月01日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劉洋 劉曉夢
提要:在王曉宇看來,一二線城市二手車的順利售出,釋放了購買新車、二手車的消費需求,帶動汽車制造、新車銷售等汽車消費服務需求的持續穩定增長,盤活整個國內汽車消費市場,促進中國汽車市場大流通。
《措施》 提出要穩定增加汽車消費。其中包含了各地區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鼓勵實施城區、郊區指標差異化政策,全國范圍取消對符合國五排放標準小型非營運二手車的遷入限制,研究今年內對一定排量以下乘用車減征車輛購置稅的支持政策等。
今年以來,受原材料漲價、芯片短缺等因素影響,國內汽車市場正經歷階段性波動期。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國內汽車銷量為769.1萬輛,同比下滑12.1%。其中,今年4月銷量僅為118.1萬輛,同比減少47.1%,創十年來新低。為此,《措施》明確提出,各地區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已實施限購的地區逐步增加汽車增量指標數量。
除增加指標外,為更加精細化管理城市交通,《措施》提出,鼓勵實施城區、郊區指標差異化政策。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在汽車保有量較大的城市實施城區指標差異化政策,能夠將指標進行分流。一方面可以緩解郊區指標不足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緩解市區擁堵。
此外《措施》還提出,要加快出臺推動汽車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的政策文件。此前,北京市提出,加快推動小客車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在具體措施上,運用科技、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在管好道路停車基礎上,強化居住區停車管理和單位停車管理,綜合施策、“以靜制動”,調控小客車使用需求,降低小客車使用強度。“各城市正試圖在小客車數量和使用強度間尋求平衡點,既能滿足市民用車需求,又能緩解大城市交通擁堵。”中國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表示,此前的單純限購正在向優化路網、提升管理、加大公共交通投資等方面發力。
針對一定排量以下乘用車減征車輛購置稅的支持政策,5月3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相比2009年和2010年兩次購置稅優惠政策惠及1.6升及以下車型,此次涉及的車型排量進一步覆蓋至2.0升車型,同時價格鎖定在30萬元以內。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政策減稅力度覆蓋到2.0升及30萬元以內車型,惠及面進一步擴大。不僅有利于市場結構穩定,更好地拉動銷售增長和減少車型波動,同時也將進一步滿足更多消費需求。
《公告》顯示,為促進汽車消費,支持汽車產業發展,對購置日期在今年6月1日-12月31日期間內且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同時,《公告》還公布具體符合減征車輛購置稅的乘用車標準,包括含駕駛員座位在內最多不超過9個座位;單車價格以車輛購置稅應稅車輛的計稅價格為準;乘用車購置日期按照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或海關關稅專用繳款書等有效憑證的開具日期確定等。
“預計本輪政策將會給今年乘用車市場帶來約200萬輛的零售增量。”崔東樹表示,鼓勵燃油車消費是鼓勵民生需求的恢復,尤其是拉動首購和換購需求的增長的意義重大。通過實施600億元汽車購置稅減半措施,是從消費端給消費者消費升級的政策向導,促進主流消費群體恢復消費信心,并有效降低主流消費群體購買壓力,必然有效拉動汽車消費恢復到正常軌道。
鼓勵新車消費的同時,如何盤活存量市場也被提上日程。
目前,我國汽車市場已由“增量”變為“存量”,汽車消費也進入換購時代,而二手車市場交易也成為拉動汽車市場增量的驅動力之一。數據顯示,去年國內二手車交易量為1758.5萬輛,為歷年最高。今年前3個月,二手車銷量為388萬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相關人士表示,從歷年二手車交易量來看,除2020年略有降低外,其他年份均實現增長。
不過,二手車限遷也成為阻礙二手車流通的關鍵因素之一。“二手車行業車源屬性強,一二線城市作為優質車源聚集地,此前受制于限遷政策,優質車源向低線流通受阻,這也抑制了購車需求釋放。” 瓜子二手車聯合創始人王曉宇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為此,破除二手車限遷問題成為促進二手車市場銷售的關鍵。《措施》中提出:“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在全國范圍取消對符合國五排放標準小型非營運二手車的遷入限制。”對此,一位二手車經銷商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部分城市仍有最低遷入標準,遷入車輛必須滿足國五或國六排放標準,這意味著很多城市不能流通。如果這一限制取消,將加快線下流通,二手車市場將進一步擴充增量空間。
在王曉宇看來,一二線城市二手車的順利售出,釋放了購買新車、二手車的消費需求,帶動汽車制造、新車銷售等汽車消費服務需求的持續穩定增長,盤活整個國內汽車消費市場,促進中國汽車市場大流通。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