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汽車>正文內容
          • 中國車企乘勢而上 抓牢汽車產業發展新機遇
          • 2022年04月02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智能化和電動化變革為中國汽車產業換道超車孕育出新機遇,特別是在國家創新戰略驅動下,中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上半場實現良好開局。要在下半場繼續勝出,我們必須正視產業發展進程中面臨的種種困難和挑戰,立足自身實際,揚長補短,變壓力為動力,抓牢汽車產業發展新機遇。

          要在下半場繼續勝出,我們必須正視產業發展進程中面臨的種種困難和挑戰,立足自身實際,揚長補短,變壓力為動力,抓牢汽車產業發展新機遇。中國車企乘勢而上,務必要打好關鍵技術、供應鏈、營銷和服務體系的攻堅戰,深耕細作,久久為功。

          近日,全球汽車信息平臺MarkLines發布了2021年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數據,前20名中有12家中國汽車企業。中國車企正成為國際新能源汽車舞臺的重要力量。

          智能化和電動化變革為中國汽車產業換道超車孕育出新機遇,特別是在國家創新戰略驅動下,中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上半場實現良好開局。要在下半場繼續勝出,我們必須正視產業發展進程中面臨的種種困難和挑戰,立足自身實際,揚長補短,變壓力為動力,抓牢汽車產業發展新機遇。

          從行業層面來看,與有著100多年歷史的世界汽車工業相比,中國汽車工業與成熟的市場階段尚有距離,行業格局也處于劇烈變動中。過去一年,傳統燃油車市場留存85個品牌,月銷量千臺以下的品牌有34個,有9個品牌消亡。在新能源汽車賽道,我國汽車產業換道先行,取得了某些先發效應,為我國由汽車大國轉向汽車強國提供了機會,但機會窗口期不會太長。

          從企業表現來看,能走到今天的國際知名汽車品牌,無不是經歷了多次兼并重組和大量汽車品牌的消亡,各自有著出眾的技術、產品、服務及品牌體驗。中國汽車工業傳統自主品牌實力不斷增長,造車新勢力也相繼崛起,但依然整體面臨巨大的生存和發展問題。虧損、低利潤以及不夠穩定的供應鏈,讓不少中國車企仍徘徊在生死線的邊緣。

          正視壓力,也要心懷夢想。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雖然面臨種種挑戰,但同時也具備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產業基礎。汽車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技術含量高、產業鏈長、國際化水平高。國家高度重視汽車產業發展,明確了包容準確的技術路線,建立了有利于技術進步和企業創新的產業政策體系。寧德時代躍居全球動力電池企業首位,對中國汽車產業的支撐力大幅增強。有鑒于此,中國車企乘勢而上,務必要打好關鍵技術、供應鏈、營銷和服務體系的攻堅戰,深耕細作,久久為功。

          正視壓力,追逐夢想,必須爭取主動。要讓更多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過去,中國車企主要是“跟隨”,但作為新能源領域的先行者,多數中國車企已經意識到必須自己做研發創新,持續多年保持巨額研發投入。目前,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還面臨著很多技術創新的“無人區”。要打造出世界級品牌和產品,中國車企必須緊抓源頭性技術研發,加強核心技術儲備,掌握世界領先的技術。

          沖破艱難險阻,讓夢想變為現實,供應鏈穩定至關重要。市場調研公司IC Insights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汽車芯片自給率不足5%。過去,很多中國車企都是交給一級配套商來做,如今繼續選擇國際供應商在短期內或許是快速提升競爭力的選擇,但從長期來看,國產供應鏈的安全才是安身立命之本。要贏得先機,必須超常規地重視電動化、網絡化、智能化這三條供應鏈的建設——目標是做到在開放條件下的自主可控。

          中國車企要在國際新能源汽車舞臺真正立于不敗之地,營銷和服務體系必須與時俱進,敢于爭先。中國車企要積極擁抱以用戶為中心的營銷變革,借助數字化技術,努力構建直達消費者的能力,同時,中國車企在服務環節要對標國際知名品牌,通過完善服務體系,提供高質量服務,不斷提升做強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和國際市場影響力、競爭力。

          當前,新能源汽車已開始全面競爭,汽車產業也已進入顛覆性變化階段。星光不問趕路人,中國車企需踔厲奮發、風雨兼程,爭取早日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品牌,為早日實現汽車強國夢想貢獻力量。(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 瑾)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