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規劃2025年前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破萬輛
- 2021年08月17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昨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正式印發了《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
昨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正式印發了《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
《方案》提出,2023年前,北京市應培育5-8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產業鏈龍頭企業,京津冀區域累計實現產業鏈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減少碳排放100萬噸。到2025年前,培育10-15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鏈龍頭企業,形成氫能產業關鍵部件與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建成3-4家國際一流的產業研發創新平臺,京津冀區域累計實現氫能產業鏈產業規模1000億元以上,減少碳排放200萬噸;力爭完成新增37座加氫站建設,實現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
據《方案》介紹,到2025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到2050年,氫氣需求量將接近6000萬噸,實現CO2減排約7億噸,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超過10%,產業鏈年產值達到12萬億元,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而發展氫能產業正是推動京津冀能源結構轉型,促進京津冀在全國范圍率先實現碳達峰目標的重要支撐。京津冀區域是國內最早開展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研發和示范應用的地區之一,具備研發實力突出、產業基礎完備、氫能供給多元、產業鏈完整、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三地產業與經濟結構互補性強,為區域協同發展氫能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對于如何加快培育和發展京津冀氫能產業鏈,《方案》提出,需遵循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示范帶動、技術多元和綠色安全等原則。
《方案》還提出了階段目標。以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重大示范工程為依托,2023年前,實現氫能技術創新“從1到10”的跨越。交通運輸領域,推廣加氫站及加油加氫合建站等靈活建設模式,力爭建成37座加氫站,推廣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分布式供能領域,在京津冀區域開展氫能與可再生能源耦合示范項目,推動在商業中心、數據中心、醫院等場景分布式供電/熱電聯供的示范應用;開展綠氨、液氫、固態儲供氫等前沿技術攻關,實現質子交換膜、壓縮機等氫能產業鏈關鍵技術突破,全面降低終端應用成本超過30%。
2025年前,具備氫能產業規模化推廣基礎,產業體系、配套基礎設施相對完善。交通運輸領域,探索更大規模加氫站建設的商業模式,力爭完成新增37座加氫站建設,實現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分布式供能領域,在京津冀范圍探索更多應用場景供電、供熱的商業化模式,建設“氫進萬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區,累計推廣分布式發電系統裝機規模10MW以上;建設綠氨、液氫、固態儲供氫等應用示范項目,實現氫能全產業鏈關鍵材料及部件自主可控,經濟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