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自動駕駛,在BAT中“掉隊”的百度能翻身嗎?
- 2021年03月16日來源:中新經緯
提要:相比老對手騰訊控股和阿里巴巴-SW,百度集團-SW過去三年的業績表現并不理想。2021年百度集團赴港二次上市融資近400億港元,在搜索引擎和在線視頻業務上遭遇增長困局之后,聚焦人工智能、智能駕駛的百度集團,能否以此“翻身”?
相比老對手騰訊控股和阿里巴巴-SW,百度集團-SW過去三年的業績表現并不理想。2021年百度集團赴港二次上市融資近400億港元,在搜索引擎和在線視頻業務上遭遇增長困局之后,聚焦人工智能、智能駕駛的百度集團,能否以此“翻身”?
在最新披露的招股書中,百度集團明確自身定位為“擁有強大互聯網基礎的領先AI(人工智能)公司”。公司表示,此次香港上市的募資用途將圍繞科技投資,促進以人工智能為主的創新商業化;在“智能駕駛”部分,公司計劃投資智能電動汽車的研發,并且強調了跟吉利控股等車企的合作。
收入利潤停滯,在BAT中“掉隊”
3月9日百度已正式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并計劃在3月底正式上市,集資規模最多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美銀美林、中信證券和高盛為聯席保薦人。主營搜索業務遭遇發展瓶頸,愛奇藝暫時扭虧無望,使得百度近年來收入和利潤停滯不前,在BAT的競爭格局當中,百度逐步落后于騰訊控股和阿里巴巴。
招股書稱,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總收入分別為1023億元、1074億元及1071億元(164億美元),其中2020年的收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歸屬百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276億元、21億元及225億元(34億美元)。其中2019年的凈利潤包括對Trip.com(攜程)投資的非現金減值損失89億元。
騰訊和阿里并未公布2020年經營業績,但賣方人士也已經根據三季報給出來預測,規模都是百度的5倍以上。
中信證券研究報告稱,騰訊依舊是中國互聯網領域的核心投資標的,核心業務的穩健增長以及視頻號帶來的中長期貨幣化機遇,均將支撐公司業績的持續上行,上調騰訊控股2020年收入預測至4905億元,凈利潤預測至1244億元。阿里巴巴的收入和利潤都比騰訊更高,廣發證券分析師洪濤預計,2021財年阿里巴巴收入分別為7042億元,歸母凈利潤為1792億元。
另外,百度還受制于愛奇藝的扭虧無望。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愛奇藝的收入分別為250億元、290億元及297億元(46億美元)。于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歸屬愛奇藝的凈虧損分別為91億元、103億元及70億元(11億美元)。
遭遇搜索等業務增長困局的百度,選擇的是發力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期待這可以成為新的業務增長引擎。
百度招股書稱,“過去二十多年,我們在長期增長及強勁盈利能力方面表現良好,這令我們能投資有較大市場機會的各類產品及服務,并進一步提升我們的長期增長前景。通過多年投資于科研、AI芯片設計、開發者社區、專利及人才培養,我們正將AI落地為創新應用案例。百度核心業務(不包括愛奇藝)由AI驅動,于營業紀錄期間為我們貢獻超過70%的總收入。”
發力自動駕駛
電動車正承擔著在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的角色,而百度也期待發力自動駕駛,能夠在科技企業的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
“按測試里程及測試牌照數目計算,我們是中國自動駕駛市場的領先者。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們有199塊自動駕駛牌照,在中國的地域覆蓋面廣泛,而第二名僅有約20塊牌照。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們的Apollo生態系統累計擁有200多名合作伙伴、一級供應商及其他戰略合作伙伴。”百度稱。
“隨著我們開拓新業務,我們可能面臨更多監管方面的不明朗因素。”對自動駕駛發展的不確定因素,百度也作出了風險提示。中國目前有關自動駕駛汽車或自動駕駛的法律框架仍屬新建且不斷發展。“倘當地執法機關認為我們的道路測試違反相關交通運輸法律,我們或須暫停測試。”
“坐上車讓車自己開到目的地,這一點在中國只能在有限的場景下實現,但輔助駕駛未來一定是長期發展的趨勢,深圳一位知名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我們一直在投資L3與L4自動駕駛技術為乘用車賦能。”關于自動駕駛發展階段百度招股書當中如是說。“我們的自動駕駛服務包括L3與L4自動駕駛的重要部分—高精地圖。我們于2018年推出自主泊車,允許駕駛員到達目的地后直接下車,由我們的L4服務自主泊車,并從自主泊車停車場中接載駕駛員。2020年,我們推出Apollo自動導航輔助駕駛。”
西南證券分析師高宇洋表示,2020年L3級自動駕駛開始普及已成為行業共識。自動駕駛技術涉及交通、通信、電子等多個領域的融合,其發展離不開多產業的協同,是一個從L0、L1、L2往L3、L4、L5漸進的過程;不同等級自動駕駛代表性功能和普及時間不同。2020年L3級自動駕駛開始普及已成為行業共識。2021年作為自動駕駛技術進入L3等級的元年,是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重要節點,當達到L4級別時,車輛控制權可完全交給系統。從L3開始自動駕駛的主角切換到車輛自動駕駛系統上,可以看出L3是自動駕駛人機角色重要的分水嶺。
牽手吉利的“造車”計劃如何?
“我們已與10家領先的汽車制造商簽署戰略協議,通過Apollo自動駕駛服務(包括百度高精地圖及自主泊車服務)為其乘用車賦能,我們近期亦宣布推出Apollo自動導航輔助駕駛。”其中百度跟吉利控股的合作引人注目。
百度集團招股書稱:“我們認為,對AI的最佳應用是設計電動汽車時考慮軟硬件一體化。我們已與跨國汽車制造商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生產智能EV(電動車)。吉利(旗下的沃爾沃和吉利品牌是近年最暢銷的中國汽車品牌)將貢獻其在汽車設計及制造方面的專長。”
百度集團招股書除了對上述短短一段消息多次重復以外,并沒有提及跟吉利汽車(00175.HK)和吉利控股合作更詳細的細節。
而在吉利汽車回歸A股的招股書當中,則沒有提及跟百度合作,對自動駕駛僅僅作出如此描述:“在智能化技術方面,公司重視軟件開發能力,在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方面也處于國內車企領先地位;智能駕駛技術方面,2018 年公司在自主品牌中率先推出了搭載 L2 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車型,目前正在積極推進 L3 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上車還要用手機導航,看路況堵不堵,這是非常落后的方式。有了智能化之后,你上車根本不需要看手機。”對此,上述深圳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電動車的核心是智能化,續航400公里的特斯拉能賣到每月上萬輛,續航其實根本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無與倫比的性能,再加上智能化的常用常新。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