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shù)據(jù)...
        1. 高端制造|生態(tài)環(huán)保|汽車|房地產(chǎn)|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y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通信|電子|商業(yè)|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xiāng)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yè)新聞網(wǎng)>要聞> 品牌資訊>正文內容
          • 卡羅拉對撞速騰的背后又存在著哪些掩藏的真相!
          • 2021年01月27日來源:南方企業(yè)新聞網(wǎng)

          提要:如今買車對消費者來說,肯定是:花最少錢,買最好的產(chǎn)品。隨之興起了各種的汽車博主,車市解說的產(chǎn)品,為消費者提供更詳細的產(chǎn)品解讀與分析。但是說一千道一萬,不管是哪一個非專業(yè)測試平臺,它都不是政策層面上的強制要求,參測產(chǎn)品不管是車企選送還是市場自購。

          如今買車對消費者來說,肯定是:花最少錢,買最好的產(chǎn)品。隨之興起了各種的汽車博主,車市解說的產(chǎn)品,為消費者提供更詳細的產(chǎn)品解讀與分析。但是說一千道一萬,不管是哪一個非專業(yè)測試平臺,它都不是政策層面上的強制要求,參測產(chǎn)品不管是車企選送還是市場自購。它目前覆蓋的面還是有限,而且對于現(xiàn)在新生的平臺專業(yè)性也不是很高的,大家對于這些測試結果還是要辯證看待!

          盡管測試標準有所不同,但在中國,C-NCAP碰撞測試、中保研測試仍然是兩大安全等級權威"大考"。而在美國,有NHTSA和IIHS碰撞測試,在歐洲,則有Euro-NCAP碰撞測試,這些官方安全等級碰撞測試的關鍵詞,就是"客觀"、"嚴謹"、"公正"。反觀近期某汽車媒體做的這場所謂的"碰撞測試",則是漏洞百出。

          碰撞方式、衡量標準如此隨意,談何公正?

          在IIHS、中保研、C-NCAP等權威測試中,"車內人員、行人保護"是核心標準。這很好理解,人的安全大于一切,汽車的受損形態(tài)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保護車內乘員和行人的結果,人員保護理應作為安全測試的重要指標。

          而令人失望的是,某汽車媒體做出的碰撞試驗,只關注車輛變形和受損,在沒有給出明確的車內假人受傷情況的前提下,就得出"乘員艙侵入"和"假人腿部傷害"的猜測,顯然有些信口開河。要知道,相對速度100km/h以上的碰撞都會導致車輛報廢。在相對速度128km/h的對撞中,再去討論哪輛車"更好看"又有什么意義呢?說點不好聽的,任何不考慮車內人員安全的碰撞測試都是耍流氓。同樣,只用眼睛便得出"完勝"結論明顯是避重就輕,故意忽略了最重要的問題。話題熱度是有了,但試問,這樣的對撞測試又能否服眾?

          應當指出的是,在如今的汽車研發(fā)制造體系和發(fā)展水平之下,汽車碰撞后的受損形態(tài)早已不能完全說明車輛本身的品質和安全性的高與低,因為這還取決于不同生產(chǎn)體系采用的不同碰撞安全策略。就拿豐田和大眾背后的日系車和德系車兩大陣營來看,其碰撞策略就完全不同。日系車采用"吸能分散"概念,更注重對車內成員和行人的保護。而德系車為"攻擊性"概念,盡管車輛高速碰撞后形態(tài)相對好一些,但對方車輛和行人就"兇多吉少"了。

          具體到大眾的MQB架構與豐田TNGA架構上,區(qū)別就更加明顯。速騰偏"攻擊性"碰撞策略,相對"防守型"結構,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陷是——碰撞兼容性較差。這意味著,速騰在碰撞過程中極易對其他車輛造成插入式傷害。而另一邊的卡羅拉,則是防守型吸能結構,在豐田GOA車身技術和"吸能分散"理念下,不僅考慮到自身,更考慮到他人。如果每個品牌、每輛車都以"能撞"來衡量安全,最后豈不是每次事故都是"你死我活"?

          兩車無相同拍攝角度和展示流程,談何客觀?

          不僅如此,在卡羅拉和速騰的碰撞分析中,某媒體作為測試方的解析角度也很有意思。同樣是碰撞之后沒有碎裂的輪輞,說到速騰時,測試方稱贊其碰撞后"輪輞沒有碎裂",而輪到卡羅拉,說辭就變成"輪輞沒有碎裂,所以他會導致對成員艙一個入侵"。

          同樣對于兩車態(tài)度明顯不一致的還有多處。比如,同樣是駕駛員頭部砸中氣囊中心,說到卡羅拉時,測試方的表述是"頭也算是砸在正中間",而同樣的情況對于速騰,就美化成"假人頭部正中氣囊中心",一褒一貶用意明顯。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在沒有車輛形變數(shù)據(jù)、車輛入侵量數(shù)據(jù)、氣囊的保護狀態(tài)下,該測試方竟然給出了"卡羅拉整車變形嚴重"的結論。請問,有多嚴重?車輛變形程度數(shù)據(jù)是多少?入侵數(shù)據(jù)是多少?完全沒有客觀的數(shù)據(jù)對比和視頻細節(jié)對比分析,就能得出這樣的結論?碰撞測試不僅關系到兩輛車的評價和聲譽,更關乎廣大消費者。畢竟,測試不是"過家家"。

          有人會說:去測試的都可能翻車,那沒測試過的那就壓根不能考慮!講真,結合市場現(xiàn)實,一款車能上市銷售,那肯定是通過了國家安全標準的測試的。而“國家標準”和“測評機構”,那是另一個維度上的事。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