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能源化工>正文內容
          • 2050年前后,“終極能源”將點亮萬家燈火?
          • 2024年07月18日來源:中國新聞網

          提要:熱堆是最成熟并具有顯著經濟性的核能技術。在熱堆領域,現階段,我國熱堆已經實現了二代向三代升級換代,主力堆型“華龍一號”加速批量化建設,并走出國門,在海外受到好評。2020年9月,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完成研發。

          “根據我國核聚變發展路線規劃,總體時間也和其他國家預計時間相近,將在2050年前后建成聚變商用電站,實現聚變堆商用發電,讓聚變能源點亮萬家燈火。”近日,在核能“三步走”院士論壇上,中國核學會核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分會名譽理事長劉永如是表示。

          可控核聚變被稱為人類的“終極能源”。據中核集團介紹,作為萬年尺度的能源,聚變堆是我國“熱堆-快堆-聚變堆”核能“三步走”發展戰略中,遠期建設的主力堆型。

          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表示,核聚變能是顛覆性的核能技術,一旦攻克將為人類提供取之不盡的能源,聚變堆也是世界各大國高度合作與競爭的技術領域,同樣也是我們必須要堅持發展的核能技術。

          自參加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以來,我國相關科研實力得到了極大提升,核聚變技術已從過去的跟跑到并跑,到部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近年來,我國可控核聚變研究不斷取得突破。例如,2022年10月,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實現115萬安培放電。2023年4月,東方超環(EAST)首次實現403秒的長時間高約束模式運行。

          與此同時,在世界范圍內,政府和企業、社會資本的共同發力,加快了聚變能商業化步伐。根據美國聚變工業協會(FIA)發布的《2023年聚變能產業報告》,全球聚變能公司數量持續增加,2023年新增13家公司,總數量達到43家,其中包括中國的新奧能源、能量奇點以及籌備中的中國核聚變有限公司等。

          但劉永同時指出,有公司出于商業目的宣稱在未來幾年實現核聚變商業發電,這違背了核能技術從實驗到規模應用三步走:實驗堆、示范堆和商用堆的基本規律,需要理性看待。

          劉永表示,可控核聚變能開發可分為6個階段:原理實驗、規模實驗、燃燒實驗、實驗堆、示范堆、商用堆,各階段依次迭代,逐步釋放技術風險。ITER也只是解決規模化實驗及燃燒實驗關鍵問題,目前還在建設之中。

          他介紹,參與ITER建設的同時,歐、美、日、俄等都在積極制定各自的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戰略,基本上都聚焦在本世紀中葉前后實現核聚變能應用。

          “根據我國核聚變發展路線規劃,總體時間也和其他國家預計時間相近,將在2050年前后建成聚變商用電站,實現聚變堆商用發電,讓聚變能源點亮萬家燈火。”劉永說。

          除了聚變堆,近年來,我國在熱堆、快堆領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熱堆是最成熟并具有顯著經濟性的核能技術。在熱堆領域,現階段,我國熱堆已經實現了二代向三代升級換代,主力堆型“華龍一號”加速批量化建設,并走出國門,在海外受到好評。2020年9月,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完成研發。

          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介紹,未來我國將主要從三方面優化提升熱堆技術:提升系統安全性、經濟性;與新技術融合發展,提升運維效率;小型化與多用途應用。

          在快堆領域,中核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余劍鋒表示,我國快堆發展正在走深走實,中國實驗快堆建成運行,快堆技術不斷發展成熟,一體化快堆戰略性研發啟動實施。中核集團將加快推動快堆發展,發展百萬千瓦商用快堆,推進一體化快堆研發,力爭2035年前實現一體化快堆工程示范,大型后處理廠建成投產,具備商業化應用條件。

          “總體來看,我國核能發展處于最為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葉奇蓁表示,我們應繼續堅持核能發展“三步走”戰略。持續發展好熱堆的同時,將快堆核能發展提上快車道,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加強可控核聚變技術研發和工程示范。

          “核能是助力‘雙碳’目標的重要組成,未來發展增長空間依然很大。”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從總體裝機規模看,我國到2035年,預計在運在建核電裝機合計約2億千瓦,發電量占比達到10%。從脫碳需求及電力裝機電量平衡預測,2060年我國核電裝機規模需要達到4億千瓦以上才能實現碳中和目標,發電量占比達到20%以上。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張蘇婧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