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能源化工>正文內容
          •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速 加強協同規劃勢在必行
          • 2024年07月17日來源:上海證券報

          提要: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進入新階段,接下來將面臨新的情況?!吨袊茉窗l展報告2024》提出,西部地區新能源開發與當地產業發展須統籌布局。為應對并網、消納、環境等挑戰,西部地區新能源基地開發需要統籌能源、產業和生態等關鍵要素,積極引導有轉移潛力的產業向西布局,同時做好存量產業負荷的綠色供能替代。

          7月16日,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發布《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24》《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24》。專家表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速推進,新能源電力消納難度加大、新能源逐步實現可靠性替代等將對電價改革提出新要求,應加強協同規劃。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速推進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24》顯示,我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速推進。新能源利用保持較高水平,全國風電、光伏利用率達到97.3%、98%。重點領域的節能降碳改造持續推進,燃煤發電、電解鋁、水泥等重點行業能效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供電標準煤耗降至302克/千瓦時。清潔能源技術裝備水平全球領先。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百萬千瓦級水電機組建設能力領跑全球,核電形成了自主品牌的“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玲龍一號”等三代先進壓水堆技術。

          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進入新階段,接下來將面臨新的情況?!吨袊茉窗l展報告2024》提出,西部地區新能源開發與當地產業發展須統籌布局。為應對并網、消納、環境等挑戰,西部地區新能源基地開發需要統籌能源、產業和生態等關鍵要素,積極引導有轉移潛力的產業向西布局,同時做好存量產業負荷的綠色供能替代。

          《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24》提出,推動新能源可靠替代是突破“不可能三角”的核心抓手。當前新能源可參與電力平衡容量比例極小,須通過建設系統友好型電站等模式,依托高精度長時間尺度功率預測、新能源主動支撐、一體化調控等技術和機制創新,應用新的規劃技術,逐步提升新能源電力替代能力。預計2030年新能源電力替代將提升至裝機規模的8%以上。

          《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24》還提出,調節能力提升的核心是“源網荷儲四端統籌優化”。新能源消納壓力持續增大,須以保障新能源合理消納利用為目標,確定調節能力需求,源網荷儲四端統籌優化。預計到2025年,源網荷儲各側調節能力協調發展,可調用的最大調節能力提升約3億千瓦。

          加強協同規劃

          “以市場化方式推動大型新能源基地高效經濟消納勢在必行,完善跨省跨區市場是推動大型新能源基地市場化消納的關鍵。”電規總院能源政策與市場研究院博士武賡表示,當前大型新能源基地參與市場面臨多重障礙:政府協議送電曲線協調難度大;政府協議外送價格與受端省內市場化上網電價銜接難度大;新能源出力不確定性和波動性給大型新能源基地交易帶來風險;大型新能源基地將面臨多層次市場,交易復雜程度高等。

          為了讓大型新能源基地參與市場,武賡建議,進一步推動完善跨省跨區市場機制,加快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相關部門要明確大型新能源基地環境屬性價值。大型新能源基地要提升市場化條件下投資決策和運營優化能力。

          在電規總院能源政策與市場研究院博士程晨璐看來,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波動性隨機性新能源發電加快發展,預計未來系統平衡調節成本逐步上升將帶動終端電價上漲。應協同推進電價改革、體制改革等制度創新和重大顛覆性、原創性科技創新,以有效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實現更經濟更可持續電力轉型。

          “未來,應加快構建電力規劃與電價協同互動良好格局,主動適應國家重大規劃任務部署,創新完善電價機制,更好保障規劃落地。特別是當前電力市場有待進一步完善,電價改革可更加積極有為,通過理順相關各方經濟關系、發揮對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支持和引導功能,助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背坛胯凑f。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張蘇婧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