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大光電董事長馮劍松:搶抓全球供應鏈大調整戰略機遇
- 2022年02月08日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提要:南大光電由單一的LED行業逐步向LCD、半導體、功率器件和激光器等領域拓展,業務增長勢頭強勁。公司預計2021年實現扣非凈利潤6600萬元-7700萬元,同比增長3017.03%-3536.54%。
“培養中國乃至全球的產品服務‘單項冠軍’,是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電子材料公司的基本戰略。我們將持續深耕半導體材料產業鏈,搶抓全球供應鏈大調整戰略機遇。”南大光電董事長馮劍松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近年來,南大光電由單一的LED行業逐步向LCD、半導體、功率器件和激光器等領域拓展,業務增長勢頭強勁。公司預計2021年實現扣非凈利潤6600萬元-7700萬元,同比增長3017.03%-3536.54%。
培育單項冠軍
公司光刻膠業務的客戶驗證和產業化建設進展情況如何?
馮劍松:南大光電專注于193nm光刻膠的研發和產業化,目標是打造從原材料到光刻膠成品的完整光刻膠產業鏈。公司的193nm?ArF光刻膠于2020年底、2021年5月先后通過存儲、邏輯兩家芯片制造企業的驗證,并在2021年通過國家“02專項”驗收。我們已建成兩條25噸193nm光刻膠生產線,為量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將積極拓展市場,爭取早日實現量產。
除了光刻膠,南大光電還有哪些拳頭產品?
馮劍松:除了193nm?ArF光刻膠,我們在MO源、前驅體、電子特氣等領域不斷攻關,取得了多項成就,包括中國制造的第一瓶三甲基鎵、三甲基銦、三甲基鋁、三乙基鎵等MO源產品;第一瓶砷烷、磷烷和安全源等。這些產品均已實現產業化,技術水平躋身行業前列。
其中,南大光電的MO源打破了外企的壟斷,目前規模和品質均已居全球MO源的首位,全球市場份額超過40%;砷烷品質達到7N,產能和銷售均躍居全球第一,并進入國際一流公司供應鏈;磷烷的技術水平居全球前列,產能和銷售均為全球第二。
近年來,我們在28nm和14nm?ALD前驅體技術研發及產業化上不斷進步,先后有7款先進芯片制造工藝中使用的前驅體產品實現產業化。同時,我們引進杜邦公司的19項硅前驅體技術專利,通過消化吸收和再創新,4款產品擬進入國際先進制程工廠驗證,助力公司不斷向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攀升。
此外,南大光電提出了制造業“單項冠軍”再出發的“123”新奮斗目標:在內蒙古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氟硅電子材料基地;充分利用好本土的資源稟賦和市場優勢,實現兩個綠色發展,即通過技術系統創新實現循環利用和綠色制造,依托內蒙古當地得天獨厚的新能源優勢以“雙綠”躋身世界先進水平;培養三個單項冠軍,即集中資源、揚長避短,選擇三個有競爭優勢的產品,打造成世界單項冠軍產品。
加碼創新投入
公司在電子材料領域取得眾多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馮劍松:掌握自主可控的技術,才能享受全球化紅利。南大光電“單項冠軍”的底色來源于“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堅守、精益和創新,歸結起來就是“三正”:站位正、路子正、作風正。
“站位正”指堅持正確的客戶方向和路線。我們始終專注于先進前驅體、電子特氣和光刻膠這三大半導體關鍵材料,持續高額投入研發。例如,2016年我們的經營利潤僅755萬元,但毅然選擇承擔193nm?ArF光刻膠技術攻關和產業化重任。至2021年通過國家“02專項”驗收,我們在光刻膠項目上累計投入近7億元,建成了包括浸沒式光刻機、浸沒式勻膠顯影一體機等設備在內的ArF光刻膠產品的質量控制平臺。
“路子正”指堅持以創業者為本,實行“人才+平臺+產業”的事業合伙人機制,不斷從全球引進高端創業人才。南大光電現有研發人才近200人,包括國家級特聘專家3名、江蘇省“雙創”人才6名、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4名、山東省“泰山學者”2名、安徽省“百人計劃”人才1名。公司不斷完善科創機制,形成人才優勢,通過清晰的戰略目標和高效的管理流程,把各類人才組織起來,不斷地將人才優勢轉變為創新優勢。
“作風正”指堅持自我批判,實行持續的“管理體檢”。南大光電堅信“世界是平的”,始終以全球“數一數二”為標桿,堅持持續、全面的“管理體檢”,堅持自我批判,不斷改進,并作為長期堅持的戰略性工作。通過持續的階段性“管理體檢”,以為客戶提供更安全、更經濟、更綠色的高品質電子材料為目標,確立了“安全第一,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管理原則。
高效增長曲線
南大光電未來的增長路徑是什么?
馮劍松: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南大光電近年來摸索出了一條“更準、更快、更強”的高效增長曲線。
核心有兩點。首先是業務組合三條線:圍繞自主可控線,持續引進創業團隊,實現技術攻關和產業化,達到短期規模、效益快增;中期圍繞自強線,致力于自主創新,鑄就“金剛鉆”;長期圍繞“單項冠軍”線,以全球“數一數二”為攀登目標,主攻建設中國創造基地,實現低成本、快增長、大規模、多品種、好服務和綠色發展。
其次是業務增長三個點:找準切入點,圍繞客戶需求尤其是戰略客戶的需求,結合自身優勢,并輔以創造性的方式,找到行業中最有機會的業務,成為聰明而有遠見的“探索者”;培育增長點,通過自主技術創新、管理變革、引進新的人才和團隊、購買技術和并購等方式,持續做大做強關鍵業務;建設支撐點,掌握關鍵技術和提升營運效率,成為細分領域全球數一數二的服務者。
具體怎么做?
馮劍松:以三氟化氮為例,南大光電于2019年8月通過并購擁有自主技術和管理團隊的飛源氣體公司,切入氟類大宗電子特氣領域。這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近年來市場需求旺盛。重要的是第二步,即依托南大光電客戶、激勵機制、品質管理、純化技術和金融優勢,通過60多項技術創新,既提高品質、降低成本,又迅速提升產能。到2021年初,飛源氣體公司三氟化氮產能由1000噸擴大到4000噸,產能國內第二、全球第三,很快形成增長點。
在此基礎上,南大光電走出了第三步,挺進內蒙古烏蘭察布,建設“支撐點”,即世界級氟硅材料基地,打造集成優勢。2022年年初,烏蘭察布氟硅基地正式投產,公司含氟電子材料產能達到9500噸,緩解了市場供應短缺,促進了京東方、長江存儲等戰略客戶的材料供應本土化。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