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陽智能:斬獲粵電力、中廣核累計190萬千瓦海上風機大單
- 2022年01月11日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提要:1月11日,記者從明陽智能了解到,公司近日已獲得粵電力投資建設的陽江青洲一、青洲二海上風電場項目風電機組及其附屬設備采購訂單。
1月11日,記者從明陽智能了解到,公司近日已獲得粵電力投資建設的陽江青洲一、青洲二海上風電場項目風電機組及其附屬設備采購訂單。該項目總容量為100萬千瓦,由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承包建設,將全部選用明陽智能MySE11-230抗臺風型風電機組。近期,明陽智能還借助技術優勢和創新整合方案重新啟動中廣核汕尾甲子一50萬千瓦、甲子二40萬千瓦項目開發。
2021年1月8日,粵電力發布的《關于投資建設粵電陽江青洲一、青洲二海上風電項目的公告》顯示,粵電力擬斥資171億元,投建100萬千萬海上風電項目。兩期項目均屬于廣東省管海域近海深水區風電場,其中,青洲一項目規劃裝機40萬千瓦,預計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3622小時,動態總投資為682,704萬元;青洲二項目規劃裝機60萬千瓦,預計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為3554小時,動態總投資1,028,021萬元。
根據項目進度安排,青洲一、青洲二項目力爭于2023年底前完成并網發電。建成后,該項目每年可提供約36億千瓦時清潔電能,與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省標準煤耗約10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78萬噸。該項目的順利并網將進一步推動廣東地區海上風電的規模化發展,促進廣東省能源生產與消費結構優化,全力服務于廣東作為經濟大省的能源供需格局。
業內專家介紹,海上風電具有資源豐富、在沿海發達地區就近消納能力強、發電利用小時數高、不占用土地和適宜大規模開發等特點。特別是作為能源需求大省的廣東,始終高度重視海上風電的建設和發展。2021年6月,廣東省發布《促進海上風電有序開發和相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實施方案》,指出“大力發展海上風電,是我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必然選擇,對保障能源供應安全、促進能源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依照《方案》指引,到2025年底,廣東省海上風電將力爭累計建成投產裝機容量1800萬千瓦。《方案》同時明確,省財政對省管海域未能享受國家補貼的項目進行投資補貼,補貼標準為2022年、2023年、2024年全容量并網項目每千瓦分別補貼1500元、1000元、500元。
依照建設周期推算,青洲一、青洲二項目將有望將成為廣東省首個享受地方性補貼的海上風電項目。
明陽智能方面介紹,上述兩個項目即便不疊加補貼“福利”,其在經濟性方面也將獲有效提升。據介紹,該項目所選用的明陽智能MySE11機組,其風輪直徑達230米,遠超目前已經完成吊裝的最大10MW海上風電機組的掃風面積,能源轉換效率顯著提高。青洲一、青洲二項目對大型化風機的應用一方面使得風機制造和安裝成本下降,另一方面則有助于更好地利用風能資源,雙向加速海上風電的平價化進程。
另據介紹,此前不久,在明陽智能創新提出的整體解決方案的助推下,全國首個主體工程開工的平價海上風電項目群——中廣核汕尾甲子一50萬千瓦、甲子二40萬千瓦項目獲重啟,風電機組設備開始批量交付。其中,中廣核甲子一海上風電項目是國內首個批復采用500千伏電壓等級送出的海上風電項目,規劃裝機容量50萬千瓦,擬安裝78臺MySE6.45風電機組,預計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超過3600小時。中廣核甲子二項目擬安裝50臺MySE8.0風電機組,預計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超過3700小時。
業內預測,在產業鏈上下游龍頭企業的協調聯動之下,未來將有更多百萬千瓦級的海上風電場加速“入列”。伴隨發電量提升,工程造價、運維費用等成本下降,以及規模化開發等方式,海上風電將加速實現降本增效。天風證券研報也指出,海上風能資源普查成果顯示,我國5米到25米水深的海上風電開發潛力約2億千瓦,50米到70米深度約5億千瓦。隨著項目成本管控及運維能力的提升,未來可逐漸向深海、遠海方向發展。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