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能源化工>正文內容
          • 催生全新機遇 多方勾勒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
          • 2021年09月06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趙英民表示,必須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和導向,完善相關體制機制,加快智能電網、儲能等前沿、關鍵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夯實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人才和技術基礎,完善金融、財稅等政策激勵,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和綠色低碳轉型,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發展,推進節能低碳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培育綠色低碳新動能。

          科學謀劃全國的減污降碳路徑,加快構建適合中國國情的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頂層設計和政策措施;確保“十四五”時期化石能源消費年均增速進一步降低,風電、光伏成為清潔能源增長的主力,加快智能電網、儲能等前沿、關鍵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剛剛閉幕的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上,多方勾勒出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

          這是我國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后舉辦的能源領域首個高規格論壇,傳遞出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堅定信心,也展現了這背后催生的全新機遇。

          “中央成立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目前正抓緊制定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論壇上表示,實現“雙碳”目標,關鍵是能源生產和消費的綠色化。

          “我國距離碳達峰還有不到10年時間,‘十四五’是關鍵期、窗口期。”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向海平說,要大力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抽水蓄能電站規劃建設,到203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

          不容忽視的是,技術創新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

          趙英民表示,必須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和導向,完善相關體制機制,加快智能電網、儲能等前沿、關鍵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夯實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人才和技術基礎,完善金融、財稅等政策激勵,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和綠色低碳轉型,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發展,推進節能低碳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培育綠色低碳新動能。

          綠色低碳轉型背后蘊藏著巨大的產業發展潛力和機遇。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辛保安表示,國家電網公司將全力推動建立清潔低碳安全可控、靈活高效智能有效、開放互動的新型電力系統,未來五年計劃投入電網建設改造資金2.4萬億元。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我國甲醇資源豐富,生產技術成熟、成本低,具備大規模生產供應能力,而甲醇燃料應用規模加大將降低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截至目前,吉利甲醇乘用車已規模化運行2.7萬輛,總運行里程達到80億公里。

          “零碳經濟可能是中國最為雄心勃勃的一次轉型。”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阿克塞爾·馮·托森伯格說,這次轉型也會帶來巨大的機遇,中國可以在眾多新興市場國家中引領綠色轉型。

          希臘環境和能源部長科斯塔斯·斯克雷卡斯說,“希臘吸引了大量中國投資,我們預計,投資意愿將會隨著我們進一步改革和新戰略的進行而加深和擴大。”

          在論壇現場,23個重大合作項目成功簽約,其中框架合作協議4項、投資合作類項目19項,總投資額491.5億元,主要涉及先進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