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能源化工>正文內容
          • 山水水泥控制權之爭迎來新轉機 濟南產發入局董事會
          • 2021年06月01日來源:中新經緯

          提要:曠日持久的山水控制權爭奪,又起新變化:5月30日,山水水泥發布公告稱,在5月29日上午召開的股東周年大會上,濟南產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南產發”)派駐山水投資的董事侯建國,被增選為該上市公司的執行董事。這意味著,濟南產發這家地方國企正式進入山水水泥董事會。

          曠日持久的山水控制權爭奪,又起新變化:5月30日,山水水泥發布公告稱,在5月29日上午召開的股東周年大會上,濟南產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南產發”)派駐山水投資的董事侯建國,被增選為該上市公司的執行董事。這意味著,濟南產發這家地方國企正式進入山水水泥董事會。

          此前,山水水泥董事會由央企中國建材與臺資亞洲水泥派駐董事聯合組建,隨著濟南產發派駐董事的進入,上市公司董事會層面又添地方國資成分。

          國企改制 職工持股

          在退休的前高管劉現良看來,山水水泥是由濟南市建材局整體改制而來,從一降生就帶著國企的“胎記”。

          據他回憶,1996年10月,濟南市建材局將下屬兩個水泥廠遷建項目申報國家經貿委,但由于濟南市建材局是國家行政機關、不具備申報資質,因此經濟南市體改委批復,整合濟南市建材局下屬多家水泥企業,組建了濟南建筑材料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于1997年10月21日登記注冊,注冊資本31263萬元,時任濟南市建材局局長張才奎被任命為董事長。此后,該公司又更名為濟南山水集團。

          當時,中國正興起一股國企改革潮。2001年,濟南山水集團搭上了這股體制改革潮流,確立了組建資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進而改制上市的規劃。

          2001年8月10日,濟南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后更名為山東山水水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山水”)經濟南市工商局登記注冊,注冊資本3020.3萬元。其中濟南山水集團占比19.86%,濟南山水2518名員工出資2420.3萬元,占比80.14%。從此,民企控股的山東山水與國企濟南山水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同時并行。

          從2003年開始,濟南山水集團全面啟動國企體制改革——國有股全部退出,3939名山水職工和8名高管集資而建的中國山水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水投資”)成為大股東;同時引入了摩根士丹利、鼎輝和國際金融公司三家外部股東,籌備境外上市。

          直到2008年7月4日,山水水泥得以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交易,成為中國水泥行業第一只紅籌股。

          這時,由經營管理層與3939名山水職工組成的山水投資,持有山水水泥30.11%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

          股權分散 各方角逐

          山水水泥股權糾紛,起于2013年的退股風波。當年11月,前任董事長張才奎主導山水投資推出《境外信托退出性收益分配方案》和《股份回購方案》。按照這兩份方案,3939名職工和7位高管全部退股,股權均賣給張才奎一人。而回購股份的方式,是用上市公司分紅款收購股份,兌付分三期進行,每期十年,第一期價格打八折,第二期打九折,第三期不打折。

          在許多職工眼里,前任董事長張才奎父子是強行用本屬于職工的股權收益收購職工的股權,且股權變現長達30年,讓大量職工尤其是老職工無法接受。頓時,企業7名高管6人倒戈、聯合數千員工不斷維權。一場曠日持久的股權糾紛就此引爆。

          趁著山水水泥內部訴訟迭起、糾紛不斷,各路資本爭相涌入——先是央企中國建材

          (03323.HK)以定向增發的方式被引入,持股16.67%,山水投資股份被稀釋至25.09%,失去了大股東的持股安全線(企業均可在二級市場增持為大股東,不觸發要約收購條款);原來的股東亞洲水泥也伺機增持、達到20.90%,反超中國建材;半路殺出的天瑞水泥,更是在二級市場豪擲60多億港元、瘋狂掃貨,占股28.16%。一時間,山水水泥內部集聚了各路資本,試圖爭奪實際控制權。但相對分散的持股結構,使得任何一方都不足以完全控制這家水泥企業。

          股權引發的一系列糾紛,讓山水水泥經營一度陷入困境。年報顯示,2015年度,山水水泥虧損高達近67億元;2016年虧損9.79億元。

          國資回歸 能否平復股權風波

          相對分散的股權結構,使得山水水泥始終存在控制權隨時易主的潛在風險。與此同時,股東間相互制衡的關系,也使得企業在經營發展的重要節點上容易產生分歧。

          出于維護企業及員工隊伍穩定及維護區域金融安全的多方面考慮,濟南市政府成立了由政府多部門聯合組成的山水穩定發展領導小組。2017年9月,濟南產發開始收購山水員工在香港的持股平臺公司——山水投資的員工股份,試圖通過股份收購實現對山水投資的控制,進而化解這家企業各種不穩定因素。

          根據官網信息,濟南產發注冊于2016年2月,是濟南市政府批準成立的集產業投資、資產運營、園區投資建設和產業金融服務等業務為一體的市屬一級國有獨資公司。

          由于山水投資不僅僅是山水水泥的第二大股東,更重要的是由山水水泥的創業團隊、經營管理層、廣大企業職工組成,濟南產發控股山水投資,很大程度上就能起到穩定實體企業運營的作用。

          從上市公司業績來看,此后山水水泥日常經營沒有再受到來自股權風波的影響而出現重大經營滑坡。根據山水水泥的業績公告,2018年至2020年三年,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76.4億元、214.79億元、208.9億元,歸屬于公司權益持有人的凈利潤分別為人民幣21.97億元、29.73億元、31.87億元。

          受益于行業生態的改善及企業穩定經營,山水水泥資產負債結構持續優化。山水水泥年報顯示,“在金融債券方面,山水水泥有效化解債務危機,資產負債結構持續優化,凈資本負債率從2016年的81.9%下降至2020年的13.9%”;“在做大做強水泥主業的同時,不斷延伸產業鏈條,骨料、商混、水泥機械等全產業鏈已初具規模,有效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

          隨著本次股東周年大會、濟南產發派駐山水投資董事侯建國被選為山水水泥執行董事,濟南產發正式進入到山水水泥董事會。

          侯建國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山水投資董事會主席,進入上市公司董事會,是山水水泥股權架構所決定的,是上市公司的章程要求。企業穩定是發展的前提條件,不穩定就沒法發展。

          侯建國指出,上市公司存在股權糾紛是歷史是造成的,濟南產發出資收購山水投資,也是為了企業更好的穩定發展。“作為上市公司的執行董事,希望能把企業重新引入正常發展的軌道,為社會多做貢獻。”

          山水水泥是國家重點支持的12家全國性大型水泥企業之一,10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全國十個省(區),2021年位居中國水泥行業上市公司綜合實力排名第六位。如今,山水水泥又面臨著一次新的發展契機。

          根據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2021年1月發布的《建材產業打造“領航型”企業優化提升重點產業鏈實施方案》,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山東將集中打造水泥產業重點產業鏈,以山水水泥集團為領航型企業,發揮企業的綜合實力,組建全省水泥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推動行業產品升級、技術創新和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現“山東水泥工業大省”到“山東水泥工業強省”的轉變。

          任何一個企業,只有實現股權資本與實體經營的穩定,才可能獲得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事實上,針對該上市公司控股權的爭奪仍在繼續,多起相關司法訴訟也在進行之中。

          如今,山水水泥的新變化——由地方國企進入董事會,與央企、民企、外企等各路資本形成相對均衡、相互制衡的股權結構,能否早日終結這場曠日持久的股權混戰,把握產業契機、實現轉型升級,這也考驗著濟南產發這家地方國企。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齊蒙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