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業與服務業雙輪驅動 冰雪領域企業迎來新機遇
- 2024年11月26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隨著“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深入普及,以及“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的不斷鞏固和擴大,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冰雪產業發展,資本關注度不斷增加,投資額不斷提升,共同推動冰雪企業快速發展。企查查數據顯示,國內現有冰雪經濟相關企業1.25萬家。
在前不久舉辦的2024國際冬季運動(北京)博覽會上,一系列國產冰雪裝備格外吸睛,從VR滑雪護目鏡到智能滑雪鞋墊,展現本土冰雪運動品牌創新潛能,也見證著近年來冰雪行業相關企業的發展進步。
《關于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提出,打造一批冰雪領域知名品牌和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冰雪領域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積極培育冰雪體育組織。這將促進冰雪經濟相關企業加速發展,進一步激發冰雪經濟活力。
隨著“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深入普及,以及“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的不斷鞏固和擴大,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冰雪產業發展,資本關注度不斷增加,投資額不斷提升,共同推動冰雪企業快速發展。企查查數據顯示,國內現有冰雪經濟相關企業1.25萬家。近10年相關企業注冊量呈整體增長態勢,2023年全年注冊冰雪經濟相關企業2430家,同比增長37.37%。
“冰雪裝備器材是開展冰雪運動的基礎,也是冰雪經濟的重要組成。”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負責人郝立順表示,近年來,隨著冰雪運動普及,我國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越來越多,對冰雪裝備器材的需求日益提升。到2023年,我國已有900多家相關企業從事冰雪裝備器材制造,這些企業業務范圍基本貫通了從個人到場地、從競技競賽到大眾運動的全產業鏈冰雪裝備器材產品體系。
冰雪裝備器材企業不僅數量增多,市場競爭力也日益增強,有的企業走出國門,核心產品的市場認可度不斷提升。比如,齊齊哈爾黑龍國際冰雪裝備有限公司抓住冬奧契機,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研制出全球首臺首套機器人智能化冰刀生產線,還成功研發了全國首例全碳纖維速滑刀系列,一些產品遠銷海外。
“制造業與服務業雙輪驅動,是北京冬奧會后我國冰雪經濟的一大亮點。”北京體育大學教授白宇飛說,近年來,以冰雪賽事、冰雪旅游等為代表的冰雪服務業穩健成長,不斷滿足百姓玩冰樂雪的新需求。
近日,長春蓮花山已經拉開冰雪旅游的序幕,兩大滑雪場正式開板迎客。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民告訴記者,依托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度假區相繼打造了長春冰雪新天地、蓮花山滑雪場、天定山滑雪場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冰雪主題項目。蓮花山滑雪場和天定山滑雪場是城市近郊滑雪場,交通十分便捷,不僅能滿足滑雪愛好者不同程度的需求,更是外地游客體驗滑雪的首選。
為進一步打響“冰雪蓮花山”品牌,度假區從觀賞性強、參與度高的體育賽事入手,引流量、聚人氣,促進冰雪旅游提質升級。“今年冰雪季期間,我們共籌備策劃了34項賽事活動,不斷提升游客體驗感和參與度,豐富游客的選擇。”張民說。
室外精彩紛呈,室內同樣“熱火朝天”。廣州熱雪奇跡娛雪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裁路鵬告訴記者,為滿足南方滑雪愛好者的需求,不受季節限制,暢享冰雪運動樂趣,熱雪奇跡提出做客源地市場,讓室內滑雪場變成每天、每周高頻的運動場景,為冰雪運動四季化提供有力支撐。
冰雪經濟從制造業到服務業全面發展,得益于我國冰雪消費活力的激發。專家表示,龐大而充滿活力的冰雪消費人群是冰雪消費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相關企業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滿足消費者運動體驗和休閑度假兩大需求,并不斷延伸,為冰雪運動愛好者提供更豐富的產品供給和服務業態。同時,還要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鼓勵社會力量、民營企業參與到冰雪經濟發展中,為冰雪經濟注入新動能。
目前,我國冰雪裝備制造業仍面臨品牌建設相對滯后、高端產品有所匱乏、國際影響力相對不足等問題。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孫星提出,一方面,要鼓勵冰雪裝備產業集群化和園區化發展,如福建的晉江、廈門和山東等地已依托原有產業優勢,構建起冰雪裝備特色產業園區,形成集聚效應。另一方面,借力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推動冰雪裝備產業實現彎道超車。孫星建議,可將我國制造業的先進技術引入冰雪裝備產業,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打造一批在國際賽場上的優質乃至高端品牌。
專家表示,我國冰雪經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期,增長空間廣闊,市場潛力巨大,要把握機遇,乘勢而上,打造一批龍頭企業、名牌企業。一方面,堅持技術創新,通過科技引領,加快產品更新和產業提檔。另一方面,產業鏈上的企業以及相關研發機構可加強在重大技術領域的聯合攻關,促進冰雪經濟全鏈條發展。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