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系統思維全面助力鄉村振興事業發展
- 2023年04月26日來源:北國網
提要:鄉村振興關系著我國“三農”工作的科學發展,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環節。系統思維以系統論為基本思維模式,關注全面性和整體性
鄉村振興關系著我國“三農”工作的科學發展,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環節。系統思維以系統論為基本思維模式,關注全面性和整體性,注重從系統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統和環境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協同考察,更好地處理系統內外、系統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而使系統成為互融共促、良性共生的有機整體。系統思維是有效融合復雜系統要件、協同增效復雜系統要素的科學思維指引,運用系統思維對當前鄉村振興事業發展進行融合研究有著科學合理的依據,能夠為其有科學發展提供全新的路徑思考。
鄉村振興包含農業、農村和農民,要求在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等要素上實現均衡性、全面性發展,需要立足系統思維,堅持系統觀念,有效推進,必然要汲取系統思維,利用系統方法。當前,用系統思維助力鄉村振興,整合鄉村振興中的頂層設計、目標導向、思維革新,借助系統的協同性統籌鄉村振興的整體布局和各要素耦合發展,以系統的目的性原則明晰鄉村振興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向;以系統的動態開放性賦能鄉村振興的思維方式革新,從而融合鄉村振興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撐,挖掘鄉村振興中的資本、技術和市場功能,為鄉村振興事業發展提供新的方向。
系統思維認為,系統是由各要素構成,在要素與要素的協同作用之中產生了系統的整體性和系統性的功效,即能夠實現1+1>2的效果。顯然,任何系統各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為和其他要素的關系存在的,具有空間上和時間上的有序性,從而使系統之間和系統內部諸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融合,形成一個有機統一整體。作為開放的復雜系統,鄉村振興系統也深深地浸潤于外部環境系統之中,必然與其所處的自然環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和社會環境等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不斷與其他系統之間相互作用、彼此影響,如城市與農村之間的要素流動、農業與工業之間的互交互哺、基本耕地與產業發展之間的科學劃分等等。同時鄉村振興內部不同要素之間也相互作用、耦合協同,如產業轉型與耕地保護、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與土地改革、經濟增長與生態保護等各構成要素之間相互銜接、協調運轉。顯然,沒有一個孤立片面的單一發展系統,協同發展是促進系統要件有效融合、協同提升的內在要求和有效方法,能夠促進不同工作系統之間的協作與分工,實現“和而不同”但卻能夠“美美與共”協同發展的效果。系統思維的協同性原則主張系統之間協同耦合、合和化一,系統要素化多為一、合多為一,發揮協同整合的功效。因而,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必須引入系統思維,融合系統思維的協同性原則,認清鄉村振興各要素嵌入的整體布局,推動不同系統之間的協同融合,實現同一系統內部的統籌發展。鄉村振興的發展受到多層面互動、多主體協同、多要素合作的影響,需要借助各要素的驅動力,充分發揮土地、資本、技術等要素的嵌入效應,加強頂層設計,推動整體協同發展。不僅要充分發揮各系統內部要素積極發力,更需要系統之間要素的交叉聚力,發揮內外各要素的協同影響,形成真正的疊加效果。因而,以系統思維的協同性原則統籌鄉村振興的整體布局,通過不同要素的調動和疊加,加深不同要素的耦合協同,發揮多要素間的協同力量,通過制定鄉村振興規范化制度、搭建鄉村振興集約化平臺、創設鄉村振興技術化服務支撐,真正充分發揮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積極要素,為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提供便利和條件,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自覺。總之,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要發揮協同增效功能,在頂層設計上科學謀劃,統籌農業、農村、農民之間各要素之間的深度耦合與協同,在具體的振興目標設定、鄉村政策制定、財政補助安排、鄉村發展規劃上統籌兼顧、協同推進,充分發揮產業、教育、黨建、人才等要素彼此的協助和合力,最大潛力發揮鄉村振興系統要素之間的劃歸與整合,最大可能挖掘雙方發展的動力作用和協同功能,實現耗散最小而效率最高、效益最大,推動鄉村振興事業的整體優化和發展。
目的性是系統思維的一個鮮明特征,系統的目的性是“系統組織在于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在一定范圍內其發展變化不受或少受條件變化或途徑經歷的影響,堅持表現出某種傾向預先確定的狀態的特征”。顯然,系統的目的通過系統活動或系統行為來實現,目的性是系統活動的最終旨歸。鄉村振興以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目標,是包含人口、組織、產業、環境、文化、教育等諸要素的發展系統,力圖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上促進“三農”工作的有效發展,推動農村、農業和農民的協同發展,實現農民物質和精神的協同富足,彰顯農業穩固和發展的雙向疊加,達到農村與城市的融合協調發展。盡管從戰略目標上看鄉村振興系統的要素目標各異、層次不一,但從根本上來說鄉村振興的立足點就是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是為實現人的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滿足,以推動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而要真正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從人的實際需求出發,堅持以人為本,彰顯人文關懷,尊重人、順應人才能而發展人,以人為本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原則和目的所在。堅持以人為本,推動鄉村振興事業的生活化、人性化,促進鄉村振興人本化轉向,鄉村振興人本化轉向就是堅持將人作為核心,把滿足和引導人的需要作為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立足點,不斷提高人的認知水平,既培養塑造人更要關心尊重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實現人的價值。對鄉村振興事業來說,系統思維的目的性原則要求鄉村振興實踐活動必須始終堅守目的初心,以合理目為導向貫穿實踐活動始終,反思并指導實踐的有效開展。因此,鄉村振興事業的有效推進必須引入系統思維,融合系統思維的目的性原則可以堅守人本傾向,回歸以人為本的價值邏輯,時刻牢記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目標,時刻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下決策、干行動、做實事,從而推動農業升級、農村進步和農民發展,真正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總之,作為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目標導向振興系統,鄉村振興事業必然會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各級干部、群眾和社會人士的殷殷期待,需要全體中國人民的接續奮斗,推動農村農業的暢通發展,以真正實現農民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滿足。要想科學有效推進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必須始終堅守明確的目標導向,特別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追求,以系統思維的目的性原則明確鄉村振興的人本目標,堅守以滿足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的初衷和使命,在思想、行動上為群眾謀福利。
系統具有開放性,一個封閉的系統不可能產生有序結構,“系統具有不斷地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換的性質和功能,系統向環境開放是系統得以向上發展的前提,也是系統得以穩定存在的條件”。盡管封閉系統也可以處于非平衡狀態,但這只是暫時的,封閉系統的發展趨勢必定是自動趨向無序的平衡態,開放性成為系統思維的重要特征。系統思維的開放性原則主張系統開放交融,主動與外界進行物質、信息、能量的交換,達到系統的穩定平衡、協同有序狀態,實現開放發展的效果。作為開放的復雜巨系統,鄉村振興的要素多樣、內容豐富、目標協同、影響深厚。從要素內核上看,農業、農村和農民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從內容整合上看,鄉村振興包括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等協同發展;從目標導向上看,鄉村振興囊括政治、經濟、文化、 社會、生態的協同推進;從影響關切上看,鄉村振興事關糧食安全、農業強國、國計民生等戰略大計。因而,鄉村振興事業的科學發展需要主動開放互動,不僅需要系統內部要素之間整合與發力,更必須充分依靠系統外部環境、要素的支撐和烘托。鄉村振興事業作為一項極其復雜、工程浩大的系統工程,從系統觀念上看,其本質上是一個有目標、有設計、有領導、有組織、有安排、有反饋的目標導向系統,作為開放復雜的巨系統,鄉村振興的有效實施必須建立在開放互助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各種系統內外各要素的功能和作用。鄉村振興的開放性發展思維不僅能驅動鄉村的產業、人才、教育、黨建等內部要素的積極變革和發展,為“三農”工作發揮各自的力量和作用。同時也可以推動各要素的開放互助、協同融合,實現統綜統效、升級突破的效果,更好助力鄉村振興事業,推進鄉村振興與經濟社會環境的交融和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目標導向系統的有序化躍進完善,達到系統的自組織的整體效果。因此,鄉村振興事業的有效推進要時刻要彰顯系統開放性的思維,這一開放性既發軔于鄉村振興事業本身作為復雜系統的開放性,也源于不同系統之間內在的物質、能量、信息交換的互動開放性需求,需要與其他系統進行迭代交換。當前,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必然需要突破單一固化思維、線性思維的束縛,以系統思維的開放性原則賦能鄉村振興的思維革新,鄉村振興的發展必須改變以往“等、靠、要”思維禁錮,立足鄉村實際、主動出擊,找尋鄉村發展的立足點。同時也要打破傳統“輸血式”思維模式,不能僅僅依靠政府扶持、政策支撐、財政補助等,統籌鄉村比較優勢,挖掘鄉村內生動力,力爭實現“造血式”發展。此外,要著力在補短板、強弱項上下功夫,科學分析鄉村振興路上的薄弱與不足,采取有針對性、科學性措施,從而真正在思維認知上推動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進城鄉融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動鄉村產業、文化、生態和組織的全面振興。鄉村振興必須是推動鄉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上的系統全面的振興。當前,鄉村振興作為一項覆蓋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要素的“大文章”,關系城鄉關系協同、富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系統性工程,是一項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立足基本國情、助力富裕的系統性、現實性和前瞻性戰略,需要運用聯系發展、全面協同的觀念,利用系統思維的協同性統籌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目的性明晰鄉村振興的根本目標,開放性原則賦能動推鄉村振興的思維革新,從而真正推動鄉村振興事業的全面推進,最大程度實現鄉村振興事業的全面推進,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實現。
(作者:劉亮,江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黃欣榮,江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系江西省研究生創新項目[編號:YC2021-B136]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編號:2019BKS06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