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恩光學丨點燃大灣區創新引擎,推動惠港深度融合!
- 2022年06月17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在惠州,每天有6組高鐵開往香港西九龍,全程僅需一個小時。快捷的交通網絡推動了惠港兩地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加速對接。惠州和香港本就淵源極深,目前惠州籍旅港鄉親超過100萬人,大約每7個香港人中就有1個祖籍是惠州。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落地三年多以來,大灣區各項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內地九城與港澳特區跨越地理和空間障礙緊密連成一體,逐步進入深度融合發展的新階段。
港資領頭羊助力惠港深度融合
在惠州,每天有6組高鐵開往香港西九龍,全程僅需一個小時。快捷的交通網絡推動了惠港兩地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加速對接。惠州和香港本就淵源極深,目前惠州籍旅港鄉親超過100萬人,大約每7個香港人中就有1個祖籍是惠州。交通便捷、人文相親、資源互補等獨特優勢吸引了大批優秀的港資企業選擇到惠州投資興業。
(伯恩光學惠州秋長生產基地航拍圖)
作為在惠港資企業的領頭羊,伯恩光學早在2008年便已落戶惠州。截止目前,伯恩光學已累計增資擴產29次,投入超過380億元巨資在惠陽區建立了四個先進的生產基地,并發展成為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等“明星企業”的重要合作伙伴。
歷經14年的發展,伯恩光學從一家中型企業快速成長為年營業額超過254億元,創造就業崗位超過8萬個的骨干型企業。伯恩光學不僅將資金、技術和就業帶到惠州,更為惠州經濟發展注入了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源動力。
自2020年以來,伯恩光學已追加投資100.5億元,在惠州淡水打造以工業4.0為標準,同時引入高精度自動化設備及智能程序的“燈塔工廠”。目前,伯恩光學的經營版圖已經涵蓋智能手機、智能穿戴設備、AR/VR眼鏡、新能源車載設備等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
一家優秀企業足以改變一座城市,而一群優秀企業集聚對一座城市的影響往往超乎想象。伯恩光學的高速成長進一步提高了港資企業投資惠州的信心。截至2021年4月13日,惠州共有港資企業5829家,占全市外資企業的比重高達87%。
以伯恩光學為首的大批港資企業不斷將香港強勁的創新動力與惠州雄厚的產業基礎相結合,通過加強產業共建、創新協同和人才引進,打造了一條集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智能制造于一體的惠港創新通道。近年來,香港的創新要素和創新資源加速向惠州聚集。“香港創新+惠州智造”已逐漸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新范本。
春到人間草木知,伯恩光學創始人楊建文1986年北上創業,至今已在大灣區工作生活了36年,對于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前景,他曾直言:“大灣區建設規劃非常細致,面面俱到,尤其對產業和科技發展的規劃非常清晰,我十分看好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態勢。”
智造排頭雁吸引港澳人才北上
眼下,推動傳統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建設的頭等大事。而要成功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人才引進是關鍵。
作為智能制造領域的排頭雁,伯恩光學自創立初期就將科技創新確立為企業經營之本,并持續培養和引進具有國際化視野及專業技能的港澳高端人才。2021年伯恩光學新增港澳高端人才23人,目前在職的港澳高端人才總數達83人。
人既盡其才,則百事俱舉。伯恩光學表示:公司一直奉行“以人為本”的人才強企戰略,通過打破各種條條框框建立了一條從畢業生到中高層管理者的人才晉升通道,形成了一套選才、育才、留才的獨門絕活,從而實現以創新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領創新的良性互動。
與此同時,伯恩光學持續加強與全球頂尖學府,尤其是香港重點大學的交流與合作,大力推動各條業務線的高端人才培養,并引進了許多來自香港的青年才俊,在為企業未來五至十年的發展壯大儲備一批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的同時也促進了港澳青年人才加速融入大灣區。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伯恩光學創始人楊建文也為促進港澳人才加速融入大灣區積極建言。他在提案中建議:“大灣區內地九城應充分發揮人緣、地緣、商緣的優勢,積極為港澳人才提供學習交流、政策解讀、實習就業、安居樂業等全方位服務。此外,還可以設立就業補貼及出臺一系列購房、稅收、獎勵資助等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港澳人才到內地就業、創業。”
放眼未來,伯恩光學表示,公司將繼續奮勇爭先,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優勢、人才優勢以及資源優勢,點燃企業轉型升級的“自主引擎”,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