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經營快訊>正文內容
          • 三一重能:業績暴漲毛利率領跑同行 六大核心競爭優勢助推產能擴張
          • 2022年06月13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風電是可再生能源中應用最為成熟的形式之一。加速發展并實現風能替代作用、推動能源消費結構優化,既是整個能源產業與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也是風電產業自身的發展目標,這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平價上網。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為踐行“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重能”)秉承“品質改變世界”的理念,堅持以“推動人類高效使用清潔能源”為愿景,立志成為新能源領域優秀“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砥礪前行。

          2021年,三一重能的業績創下歷史新高,實現的營業收入為101.75億元,實現的凈利潤為15.91億元。且近年來,三一重能毛利率保持高態勢,2019-2021年“領跑”可比同行。在研發技術方面,三一重能擁有先進的數字化研發能力,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三一重能共取得專利494項,其中發明專利150項。且近年來,三一重能研發投入逐年增加,其應用核心技術產生的主營業務收入亦持續走高,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超九成。此次上市,三一重能擬募集30.32億元投入6個募投項目,強化市場核心競爭力,增強持續盈利能力。需要指出的是,三一重能具備六大核心競爭優勢,可有力助推技術升級與產能擴張,推動風電傳統制造向中高端邁進。把握行業歷史發展機遇,三一重能秉承品質改變世界的核心價值觀,力爭成為全球清潔能源領航者。

          一、風能發展向替代性能源轉變,風電市場呈供需兩旺格局

          國家能源結構的優化對經濟發展質量提升具有積極意義。在全球能源結構向低碳化轉變、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需求持續增長的趨勢具備確定性。

          風能憑借其資源總量豐富、環保、運行管理自動化程度高、度電成本持續降低等突出的優勢,目前已成為開發和應用最為廣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開發與利用的重要構成,其發展正逐漸從補充性能源向替代性能源持續轉變,其應用是推動能源結構優化、能源低碳化的重要驅動力。

          而低碳環保是未來全球發展的主旋律,風電行業是從能源供給側實現低碳環保的重點發展領域。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指出:國內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減排承諾引發世界矚目和國際社會的熱烈反響,也為風電等新能源行業的未來發展注入強心劑。

          風電是可再生能源中應用最為成熟的形式之一。加速發展并實現風能替代作用、推動能源消費結構優化,既是整個能源產業與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也是風電產業自身的發展目標,這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平價上網。

          風電行業發展初期,政策支持與電價補貼有效地促進了國內風電產業投入的提高、產量的提升、技術的進步、成本的下降,為最終實現平價上網奠定了一定發展基礎,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經階段。

          2019年下半年以來風電市場呈現供需兩旺的格局。未來,隨著風電補貼政策的退出,預期市場需求將有一定波動。但由于風電技術的不斷進步,風電建造成本及度電成本近年來迅速下降,未來能夠逐步適應風電平價上網的要求。長期來看,風電產業將形成可持續發展態勢。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風電市場,擁有豐富的風力資源。我國風電市場的繁榮在過去數十年發展歷程中也推動著風電整機制造商的發展和進步,加上我國風電產業很長一段時間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與鼓勵,風電產業發展迅速,部分行業領先企業的產品技術水平逐步向國際先進水平靠攏。

          根據統計,2009-2021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分別為13.8GW、18.9GW、17.6GW、13GW、16.1GW、23.2GW、30.8GW、23.4GW、19.7GW、21.1GW、26.8GW、54.4GW、55.9GW,同期,國內累計風電裝機容量分別為25.8GW、44.7GW、62.4GW、75.3GW、91.4GW、114.6GW、145.4GW、168.7GW、188.4GW、209.5GW、236.3GW、290.7GW、346.7GW,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2021年,我國六大區域即華北地區、中南地區、西北地區、華東地區、西南地區、東北地區的風電新增裝機容量所占比例分別為18.4%、25.8%、16.2%、23.9%、5.1%、10.6%?!叭薄钡貐^新增裝機容量占比為45%,中東南部地區新增裝機容量占比達到55%。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風能資源與用電負荷呈逆向分布態勢?!叭薄钡貐^風能資源豐富,但卻普遍遠離用電負荷高的東部、中部等地區,由此導致風電并網消納往往存在問題,存在“棄風限電”的現象。

          自2016年起,國家能源局每年定期發布風電投資監測預警信息,指導省級及以下地方政府能源主管部門和企業根據市場條件合理推進風電項目開發投資建設,對棄風率過高的省份風電項目提出限制。上述措施在引導全國風電開發布局優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促進棄風限電問題逐年好轉創造了有利條件。

          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2020年,國內棄風電量約166億千瓦時,平均利用率97%,比上年同期提高1個百分點,棄風限電狀況進一步得到緩解。

          另一方面,風電行業與數字技術融合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流模式之一。數字化轉型使數據逐漸從生產經營的副產品轉變為參與生產經營的關鍵要素,逐步成為企業的戰略性資源和關鍵生產力。

          風電企業通過風電機組傳感、工業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化建設,實現集數據采集、傳輸、分析于一體的智能工廠和智慧風場,改變原有的傳統發電行業經驗驅動的決策管理模式,依托多維度數據分析工具與智能算法,實現從產品研發、工藝仿真、生產運行、設備監控、風場服務的數字孿生,最終建立全過程數字驅動的虛擬企業,實現多場景智能優化決策,打造新型風電數字生態。

          近年來,風機制造市場呈現集中度逐步提高的趨勢。根據統計,國內排名前十的風電整機企業新增裝機市場份額由2013年的77.8%提高到2020年的91.5%,提高了13.7個百分點。

          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帶來行業優質資源的集中,一定程度加劇了頭部市場參與者之間的競爭,同時,市場頭部參與者對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對下游客戶的綜合服務能力都將得到提升。

          國內風電產業正在向更成熟、無補貼的可再生能源產業轉型,這種轉變將使風電市場高度市場化競爭,整機廠商也正向大兆瓦機型、運維及后市場服務、平價大基地、分散式項目發展,保證新增裝機量以平穩過渡。

          同時,隨著國家在政策和財政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風機制造技術的不斷創新,國內風電的成本控制能力正穩步提升,上網價格調整的政策將促使風電行業投資與建設效率要求提高,將有助于加速技術創新、優化產業結構、引導風電合理投資,實現資源高效利用,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二、2021年業績創歷史新高,毛利率“領跑”同行可比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三一重能的主營業務為風電機組的研發、制造與銷售,風電場設計、建設、運營管理以及光伏電站運營管理業務。三一重能具備獨立進行風電場設計、建設和運營的能力,是全球風電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于成為全球清潔能源裝備及服務的領航者。

          期間,三一重能專注于風電系統集成、控制策略開發和智慧風場運營的管理模式,通過國際性合作開發,持續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智慧風機產品。

          根據統計,2017-2021年,三一重能的風機銷售業務對應新增裝機容量分別為42萬kW、25.4萬kW、70.4萬kW、303.3萬kW、321萬kW,國內市場份額分別為2.1%、1.2%、2.6%、5.6%、5.7%,排名分別為第11、14、10、8、8位。

          一方面,三一重能產品質量與技術水平不斷提升使其在業內競爭力不斷提升。預計未來三一重能市場占有率排名有望進一步提升。

          經過多年發展、積累與自主創新,三一重能形成了數字化頂層設計、智能化生產制造、整機系統、核心部件、風電場設計、風電場運營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技術體系,在風機產品及運維服務、風電場設計、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形成了成熟產品或解決方案。

          近年來,三一重能的業績表現出色,營業收入與凈利潤更是在2021年創下新高。且2020年,三一重能的營收增速超500個百分點,凈利同比增長達991.18%。

          據三一重能簽署日為2022年5月10日的招股說明書(以下簡稱“招股書”)及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19-2021年,三一重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4.81億元、93.11億元、101.75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26億元、13.7億元、15.91億元。

          根據《金基研》研究,2020-2021年,三一重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28.57%、9.28%,同期,凈利潤同比增長991.18%、16.15%。

          2020年,三一重能收入規模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為,2019年,國家陸續出臺多項政策,從補貼政策、消納機制、上網電價等多個方面推動風電行業逐步向平價上網時代過渡,加之2021年“雙碳”長期發展戰略的推行。受此影響,2020年風電設備市場需求大幅提升,三一重能把握市場發展機遇,業務規模相應大幅提升,并且于2021年保持良好態勢。

          另外,近年來,三一重能毛利率持續維持在高水平,且“領跑”可比同行。

          據招股書,三一重能的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分別為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風科技”)、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以下簡稱“明陽智能”)、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運達股份”)、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氣風電”)。

          2019-2021年,三一重能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4.29%、29.85%、28.56%,金風科技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9.01%、17.73%、22.55%,運達股份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7.15%、13.84%、16.84%,明陽智能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2.66%、18.57%、21.43%,電氣風電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0.17%、13.62%、16.45%。

          同期,三一重能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19.75%、15.94%、19.32%。

          自2017年下半年至2019年初,風電行業景氣度下行。在行業弱周期時簽單及執行量少,2019-2020年以來,三一重能迅速把握行業上行周期機遇,獲得景氣周期訂單,毛利率保持高態勢。

          總的來說,近年來,三一重能業務規模大幅提升,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01.75億元、凈利潤15.91億元,創下新高。且在2020年,三一重能營收增速超500個百分點,凈利同比增長達991.18%。另一方面,2019-2021年,三一重能的綜合毛利率維持高水平,報告期內“領跑”可比同行。

          三、擁有先進數字化研發能力,研發技術廣泛應用五大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三一重能擁有先進的數字化研發能力,建立“數字化”+“智能化”創新研發生態系統,融合智能控制、智能傳感、預測控制、數字化等前沿技術,在仿真設計、葉片設計、電氣設計、數字孿生、智能診斷方面實現了全面能力提升。

          期間,三一重能建立并完善研發體系,形成了北京研究院、長沙研究院、歐洲研究院的三地聯

          合布局,實現國際化研發團隊異地協同平臺化開發。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三一重能研發人員總人數達577人,占總人數比例為16.52%。

          此外,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三一重能共取得專利494項,其中發明專利150項,共取得軟件著作權123項。三一重能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項,另承擔省級科研項目6項;參與制定國家或行業標準7項;并于2020年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在堅持自主研發的同時,三一重能注重通過合作研發對核心技術發展提供助力。三一重能與歐洲頂級公司在整機、葉片等方向進行合作開發,同時聯合主要部件供應商參與研發設計,實現內外部研發資源有機整合。

          近年來,三一重能重視研發,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19-2021年,三一重能研發投入分別為1.42億元、4.62億元、5.42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9.57%、4.96%、5.33%,整體保持在高水平。

          目前,三一重能在整機大型化、零部件輕量化、核心零部件升級、風電場數字化運營等方面持續研發攻關,為未來風電平價市場做好充分技術儲備。

          從核心技術應用方面來看,三一重能研發技術廣泛產業化并應用于風機產品及其核心零部件、運維服務、風電建設服務業務、風電場運營管理業務等方面。

          風機產品方面,三一重能具備2.XMW到6.XMW全系列機組研發與生產能力,具有可靠、高效、低運維成本等一系列優點。

          核心零部件方面,三一重能具備獨立研發生產制造風機葉片、發電機的能力,并具備部分其他核心零部件設計能力。

          運維服務方面,三一重能智慧風電場產品與風機設計深度集成,通過數字化打通數據孤島,通過智能控制提高發電量,增加業主收益,提高運維效率,降低運維成本。

          風電建設服務業務方面,三一重能擁有專業的風電場設計及EPC項目管理團隊,能夠提供咨詢設計、設備采購、工程施工、運維培訓及項目融資等風電場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

          風電場運營管理業務方面,三一重能持有并運營多家標桿風電場,其中寧鄉縣觀音閣風電場年發電等效小時數連年位居湖南省前茅。

          值得一提的是,2019-2021年,三一重能應用核心技術產生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3.29億元、91.7億元、100.14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8.47%、99.74%、99.77%。

          總體來看,2019-2021年,三一重能研發投入逐年增長,整體保持在高水平,其技術儲備充裕,核心技術應用于多方面,與此同時,三一重能應用核心技術產生的主營業務收入亦逐年走高,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超九成。

          四、具備六大核心競爭優勢,有力助推技術升級與產能擴張

          需要指出的是,經過多年的發展,三一重能具備六大核心競爭優勢,競爭力顯著提升。

          首先,三一重能具備風電全產業鏈業務布局,在風機核心零部件、風機產品及運維服務、風電場設計、建設、運營等方面全方位布局,具備強的產業鏈一體化能力,全面提升了三一重能的整體競爭優勢。

          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三一重能具備獨立研發生產制造風機葉片、發電機的能力,并具備部分其他核心零部件的設計能力。

          風機產品及運維服務是三一重能的核心業務,三一重能具備2.XMW到6.XMW全系列機組研發與生產能力,同時結合智慧風場、智慧運維等技術,為客戶提供高效運維服務,有效提升風電場綜合利用小時數,降低度電成本。

          在風電場設計、建設、運營業務方面,三一重能擁有專業的風電場設計及EPC項目管理團隊,自持并運營多家風電場,建立了完善的風機運行數據庫,為上游風機產品及運維服務的改進與升級提供正向反饋。

          通過縱向業務布局,三一重能實現了風電產業鏈上下一體化協同,有力地促進了全產業鏈業務可持續發展,強化三一重能綜合競爭力。

          經過多年發展、積累與自主創新,三一重能形成了數字化頂層設計、智能化生產制造、整機系統、核心部件、風電場設計、風電場運營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技術體系,在風機產品及運維服務、風電場設計、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形成了成熟產品或解決方案。

          且三一重能具備2.XMW到6.XMW全系列機組研發與生產能力,其風機產品具備“高、大、長、輕、智”五大特點。其中,三一重能成功研發的5.XMW機組產品,在國內風電機組設計上首次采用變壓器上置方案,是目前國內變壓器上置的陸上最大功率風機。

          2019-2021年,三一重能在國內率先掌握超高模玻纖的結構設計核心技術,優化結構鋪層,顯著降低葉片重量。上述技術率先大批量應用于主力機型葉片,強化三一重能產品核心競爭力。

          與此同時,三一重能在國內率先使用拉擠材料設計葉片,掌握主梁設計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系列化設計,保持輕量化優勢。三一重能擁有先進的數字化研發能力,建立“數字化”+“智能化”創新研發生態系統。

          目前,三一重能在整機大型化、零部件輕量化、核心零部件升級、風電場數字化運營等方面持續研發攻關,為未來風電平價市場做好充分技術儲備。

          此外,三一重能具備葉片與整機一體化的協同設計能力,陸上機組產品全部使用自主研發葉片。其葉片技術具有環境適用性廣、性能齊全等特點。而且,三一重能具備完全自主的風力發電機研發設計能力、完全自主的風力發電機研發設計能力等。

          深耕風電領域十余年,三一重能在風電機組電控設計方面形成了深厚的經驗積累,主控系統、能量管理及一次調頻等具備全部獨立的自主知識產權,保證核心電氣件穩定性并提升了機組電氣系統的可靠性。

          期間,三一重能通過深入應用拓撲優化設計、數字化仿真等技術,研究和應用新型的結構件材料,結合對結構件承載力和功能的深刻理解和豐富設計經驗,使得三一重能在風電機組結構件輕量化設計方面具備顯著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風機制造企業生產效率的高低對于風機成本具有重要影響。三一重能基于優化設計方案、提升自動化程度、建設了行業內首條“脈動式”智能柔性生產線、保障供應鏈穩定,實現了行業一流的制造效率。

          產品研發設計、生產效率以及供應鏈保障等因素綜合貢獻提高三一重能生產效率,大幅降低產品成本,提升三一重能核心競爭力,三一重能的生產成本優勢凸顯。

          另外,三一重能具備獨立的風電場設計能力,持有并運營多家標桿風電場,其中寧鄉縣觀音閣風電場年發電等效小時數連年位居湖南省前茅。

          風電場設計方面,三一重能基于CFD的風電場三維模擬系統,結合高性能計算服務器,實現機位點風況和發電量準確評估,提升項目發電量。

          風電場建設方面,三一重能擁有專業的風電場設計及EPC項目管理團隊,能夠提供咨詢設計、設備采購、工程施工、運維培訓及項目融資等風電場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

          風電場運營方面,三一重能依托于智慧風電場系統,通過資源共享、集中式管理,推動智能風機的高效運營。

          與此同時,三一重能堅定推進數字化轉型戰略,秉承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理念,在制造設備“智能化”、設備互聯“物聯網”、生產制造“透明化”、供應鏈“敏捷化”、數據信息“可視化”與經營決策“數據化”、風機運營“智慧化”等方面構建了風電整體數字化解決方案,實現優質、高效、低耗、清潔、柔性的風電數字化運營體系,推動風電傳統制造向中高端邁進。

          以上因素集聚成為三一重能的核心競爭優勢,為三一重能未來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有力助推三一重能技術升級與產能擴張。

          五、總募集30.32億元投向科創領域,強化市場核心競爭力

          風機產品相關技術研發是三一重能主要科技創新領域,也是風電行業的核心科技創新領域之一。

          此次上市,三一重能擬募集30.32億元投入6個募投項目,分別為“新產品與新技術開發項目”、“新建大兆瓦風機整機生產線項目”、“生產線升級改造項目”、“風機后市場工藝技術研發項目”、“三一張家口風電產業園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主要投資方向圍繞風機產品、核心零部件、后市場服務等相關領域開展技術研發、產線升級、產能擴建,符合重點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的要求。

          “新產品與新技術開發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金額為11.74億元,此項目旨在將三一重能研發部門打造成為國內外先進的研發平臺,依托三一重能現有研發機制、人員和技術儲備,通過引進先進的研發設備、檢測設備,優化三一重能研發實驗環境,吸引行業內更多的技術人才。

          其中,“新產品與新技術開發項目”包括6個子項目,分別為新產品整機設計及技術開發項目、新技術研發項目、數字化應用開發項目、分布式風電技術和智能微網研發項目、吊裝自動化應用項目、風機運輸技術驗證項目。

          隨著平價時代到來,大兆瓦風機產品成為市場的新寵兒,“新產品與新技術開發項目”實施后,三一重能擬新增研發海上6~10MW新型風機及90m以上葉片技術,將進一步完善大兆瓦產品序列,豐富產品種類,使得三一重能產品結構更加滿足市場的需求。

          此項目研發技術主要集中于大兆瓦風電機組核心技術,包括:整機設計技術、雙饋異步發電機及大功率4極雙饋異步發電機技術、系列故障自動預警模型、風機運輸技術、分布式風電技術等方向。

          “新產品與新技術開發項目”為三一重能未來生產大兆瓦風電機組奠定基礎,順應平價時代研發大兆瓦風電機組技術的趨勢,有利于提高三一重能技術研發實力及核心競爭力。

          而“新建大兆瓦風機整機生產線項目”總投資額為3.87億元,旨在滿足三一重能開發的各大兆瓦機型風機的生產裝配工藝要求,預計達產后,三一重能將實現年產4,975MW大兆瓦風力發電設備的產能。

          隨著下游市場對風力發電機需求量的增加,全球風電產業風力發電機的主力機型走向更大容量成為行業主流發展趨勢。“新建大兆瓦風機整機生產線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增強市場上大兆瓦風力發電機的有效供給,滿足日益增長的下游市場需求,擴大大兆瓦風機在國內風力發電的應用,并為相關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支撐。

          對于三一重能而言,未來三一重能計劃逐步擴大風力發電機業務,以現有市場為基礎,通過項目實施新建生產廠房,購置大噸位行車,按工藝流程建設風機制造流水線,采用裝配、擰緊機器人系統,以及電動智能化裝配工具,提高智能化、數字化、自動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生產人員,進一步提高三一重能的核心競爭力。

          通過“新建大兆瓦風機整機生產線項目”的實施,三一重能將完善生產調配及檢測驗證等相關配套基礎設施,為進一步提升自身產品交付能力以及產品檢測能力提供基礎,亦為三一重能持續擴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提升綜合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三一重能“生產線升級改造項目”總投資額為1.55億元,主要進行發電機自動化生產線建設,擬通過配置自動化裝備智能化集成測試與檢測設備、自動化配送與轉運裝備,打造智能制造管理系統和智慧物流系統,以期實現三一重能發電機產品智能化、柔性化發展。

          “生產線升級改造項目”建成后,三一重能發電機生產線自動化水平將處于行業一流地位,產品質量一致性大幅提升;大幅節省生產成本;形成最高7MW雙饋發電機的生產能力,產能提升20%;通過打造智能制造示范產線,將進一步提升品牌形象。

          此項目的實施亦有利于提升企業裝備技術水平,提升三一重能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降低生產過程中的人工成本,加強產品質量控制和數據收集能力,縮短交貨周期,提升三一重能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另外,“風機后市場工藝技術研發項目”總投資約為1.51億元,此項目整合三一重能現有研發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引進工程師等專業技術人才,購置先進的研發設備,強化風機后市場方向的工藝技術研發,為三一重能新技術、新產品的持續研發與更新升級奠定基礎。

          此項目通過對風機后市場工藝技術的研發,不僅能夠提升三一重能對風電機組運維的管理,提高風電機組的使用壽命,同時為新產品研發項目提供數據支持,也能幫助三一重能提升風機后市場業務的服務能力,提升自身產品附加值,使三一重能成為既能提供風電機組產品,又能提供風機后市場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而“三一張家口風電產業園建設項目”總投資約5.13億元,此項目引進先進的生產線及檢測設備,擴充人員團隊,提高風電葉片智能化、柔性化生產能力和效率,提升產品競爭力,從而滿足客戶的需求,為三一重能未來持續加快發展奠定產能基礎。

          此項目建成后,三一重能將新增風電葉片產能1,000套/年,提高陸上大兆瓦風電葉片產品生產能力,強化產品技術先進性,提升核心競爭力,增強持續盈利能力。

          “三一張家口風電產業園建設項目”順應風電行業大型化的發展趨勢,通過建設葉片總部基地,增加大兆瓦風電葉片產能,快速適應市場技術需求變化,為大規模產業化提供支撐,從而滿足市場對大型葉片的需求,強化市場核心競爭力,保障三一重能葉片業務的持續穩定開拓,配套大兆瓦機型產品生產,以此提升三一重能整機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搶占市場份額,實現快速發展。

          此外,受益于風電行業的蓬勃發展,報告期內,三一重能核心業務迅速增長。隨著三一重能經營規模的進一步擴張,在原材料采購、生產設備購置、研發支出等方面存在較大資金需求。

          此次上市,三一重能擬將募集資金中的10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以滿足自身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將有利于三一重能優化資本結構、降低償債風險、減輕財務壓力、從而提升整體經營績效。

          總的來說,此次募投項目的實施,將有力助推三一重能技術升級與產能擴張,助力三一重能強化核心競爭優勢。

          六、助力實現“雙碳夢想”,力爭成為全球清潔能源領航者

          低碳環保是未來全球發展的主旋律,風電行業是從能源供給側實現低碳環保的重點發展領域。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為踐行“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三一重能秉承“品質改變世界”的理念,堅持以“推動人類高效使用清潔能源”為愿景,立志成為新能源領域優秀“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砥礪前行。

          值得一提的是,三一重能為國家清潔能源極具發展潛力的企業,是國內極具競爭力和自主研發能力的風電整機制造商與服務商,致力于成為全球清潔能源裝備及服務的領航者。

          近年來,三一重能秉承品質改變世界的核心價值觀,以數字化轉型助推風電業務發展。

          與此同時,三一重能結合新能源行業特點,采用北京、長沙、歐洲三地協同和遠程辦公機制,加大行業專家人才引進,更加開放的開展對外合作,積極與全產業鏈優質供應商密切協作,大力推動研發數字化轉型,實現研發能力和研發效率持續提升。

          未來,三一重能將通過自主創新、引進歐洲先進技術等方式,結合平臺化、模塊化先進的技術路線,打造絕對競爭優勢產品,并借助實力雄厚的工程機械背景資源,降低風電場綜合造價水平,讓風電成為最廉價的清潔能源。

          由于國內對風電產業的持續鼓勵政策導向,未來國家法律法規、產業政策等仍將保持有利的發展環境。且風電產業符合清潔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產業發展態勢將保持積極向上。在行業競爭格局方面,風電市場仍處于發展階段,未來幾年行業集中度亦將逐步提升。

          搭乘行業發展東風,三一重能致力于發展清潔能源裝備,以數字化為重要生產力,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持續推進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不斷提升品牌價值,為客戶帶來一流的產品與體驗,力爭成為新能源行業的“中國第一、世界品牌”。



          責任編輯:楊雨艷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