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金融保險>正文內容
          • 8家基金公司集中布局中證科創創業人工智能ETF
          • 2025年08月22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日前,8家公募集中上報了首批中證科創創業人工智能ETF。這批ETF跟蹤中證科創創業人工智能指數(指數簡稱:科創創業AI;指數代碼:932456),以捕捉AI賽道前沿投資機遇。

          滬指逼近3800點,科技板塊成為市場主線,基金公司迅速行動,加碼布局人工智能主題產品。

          日前,8家公募集中上報了首批中證科創創業人工智能ETF。這批ETF跟蹤中證科創創業人工智能指數(指數簡稱:科創創業AI;指數代碼:932456),以捕捉AI賽道前沿投資機遇。

          該指數從科創板和創業板中選取50只業務涉及人工智能基礎資源、人工智能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匯聚了“雙創”中的核心AI力量。

          業內人士指出,“AI+”科技敘事延續,科技成長仍是中長期主線。后續或有更多AI相關產品申報,助力投資者分享科技發展紅利。

          8只科創創業AI ETF上報

          證監會官網披露的信息顯示,近期,8只中證科創創業人工智能ETF上報,分別來自8家基金公司。

          具體來看,8月19日易方達和華泰柏瑞率先申報;8月20日,華安、國聯安、工銀瑞信、富國相繼上報;8月21日,永贏和泰康也提交了相關產品的申報材料。

          據了解,科創創業AI指數由中證指數公司于2025年5月14日正式發布。編制方案顯示,該指數以2019年12月31日為基日,以1000點為基點。

          樣本選取方面,指數樣本空間由滿足以下條件的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的股票和紅籌企業發行的存托憑證組成:第一,上市時間超過6個月,除非該證券自上市以來的日均總市值在滬深市場中排名前30位;第二,非ST、*ST證券。

          對于樣本空間內符合可投資性篩選條件的證券(過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額排名位于樣本空間前90%),選取涉及以下三類人工智能業務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待選樣本。

          第一,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專用計算芯片、高性能計算機等設備;第二,人工智能技術:云計算、大數據、機器視覺、語音語義識別等技術或服務;第三,人工智能應用領域: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醫療、智能穿戴等領域。

          然后再在待選樣本中,按照過去一年日均總市值由高到低排序,選取排名靠前50只證券作為指數樣本。目前,科創創業AI指數前三大成份股為新易盛、中際旭創和寒武紀。

          從指數表現看,今年以來收益率超50%,近三年年化收益率達34.89%,近五年年化收益率為10.19%。

          公募持續加碼AI賽道

          業內認為,包括部分頭部公募在內的多家基金公司集中上報“雙創”人工智能ETF,體現出對人工智能板塊投資機遇的中長期看好。

          從行情表現看,近期市場呈現出極為強勁的走勢,科技成長風格依然領先,其中AI人工智能方向尤為亮眼。從細分領域看,算力、大型、應用端等輪動活躍,帶動相關指數顯著跑贏大盤。

          Wind數據顯示,科創AI指數自2024年9月24日以來累計漲幅達138%,年內漲幅近40%,大幅領先滬深300(年內8.55%)和中證500(年內17.15%);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同期漲幅高達136.98%,年內漲超50%。

          “因此,當前基金公司紛紛出手布局人工智能主題ETF,也是不想錯過這波市場紅利。”一位公募人士說,“據了解,近期還會有新的基金公司加入申報科創創業人工智能ETF行列。”

          2024年以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應用,A股市場相關板塊備受投資者關注,行情表現亮眼,主動與被動基金加速擴容。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人工智能、云計算與大數據、數字經濟、信息技術等主題基金的申報數量已超100只。

          目前,全市場已成立的名稱含“人工智能”的主題基金共43只,其中指數基金38只、主動基金5只,最新規模接近700億元。

          永贏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蔡路平分析稱,日前DeepSeek更新V3.1版本,不僅提升了模型響應速度并降低了成本,也為大規模商業化部署提供了更優解。“基于產業鏈視角,國產芯片在訓練與推理場景中的應用能力已得到實質性認可。隨著AI模型參數規模的擴大和應用場景的豐富,對高性能、低成本算力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從而推動國產芯片、服務器及相關基礎設施企業的快速發展。”

          蔡路平進一步表示,“近年來各級政府持續出臺支持人工智能發展的相關政策,涵蓋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產業融合等多個維度。以上海市近期發布的《加快推動“AI+制造”發展的實施方案》為例,政策明確提出打造10個行業標桿模型及100個智能產品,標志著AI技術正從單一算法能力向系統化解決方案演進。”

          華南一位基金經理認為,今年是國家“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將是較長時間的政策主線,相關新技術、新成長方向,如AI算力、機器人、軍工、海洋經濟、固態電池等依然值得關注。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