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迎“18條”
- 2025年04月22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據介紹,《行動方案》著眼于更好發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特殊作用,支持各類主體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從提高跨境結算效率、優化匯率避險服務、強化融資服務、加強保險保障、完善綜合金融服務等五方面提出18條重點舉措。
為深化金融制度型開放,加大金融支持“走出去”企業和“一帶一路”建設力度,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國家外匯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
據介紹,《行動方案》著眼于更好發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特殊作用,支持各類主體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從提高跨境結算效率、優化匯率避險服務、強化融資服務、加強保險保障、完善綜合金融服務等五方面提出18條重點舉措。
聚焦提高跨境結算效率,便利企業全球資金管理,《行動方案》明確,優化外匯業務管理模式和展業流程。支持中國銀行、中信銀行、中國民生銀行、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等試點銀行在滬分行按新規定開展業務。建立試點銀行外匯業務盡職免責申述評議機制,支持銀行就涉嫌違規行為進行申述,依托外匯市場自律機制開展評議,合理判定銀行“盡職盡責”情況,提升跨境金融服務質效。
同時,拓展自由貿易賬戶功能及應用場景。《行動方案》支持銀行基于境外機構自由貿易賬戶開發存款產品,允許非居民外幣存款利率參考國際慣例進行市場化定價。推動金融機構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支持在滬數字人民幣運營試點銀行積極參與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探索創新特色場景。
《行動方案》提出,提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功能和全球網絡覆蓋。推動更多銀行加入CIPS,持續擴大CIPS網絡覆蓋范圍。據記者了解,截至2024年12月底,CIPS系統有直接參與者(直參)168家,間接參與者(間參)1461家,合計覆蓋全球119個國家和地區。隨著參與者類型更加多元、分布區域更加廣泛,CIPS已形成以中資銀行和清算行為骨干網、系統性重要外資銀行相互支撐的全球網絡體系。
圍繞優化匯率避險服務,提高外匯風險管理與應對能力,《行動方案》提出,開發多樣化的匯率避險產品和服務,促進人民幣跨境使用。例如,支持銀行加大匯率避險產品開發力度,豐富人民幣對外匯普通美式期權、歐式期權、亞式期權及其組合產品,不斷增加境內市場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種類。
在促進人民幣跨境使用方面,《行動方案》提出,提升人民幣跨境使用便利度和收付效率,鼓勵銀行在真實合規前提下,優化單據審核,加強數據共享,提升“走出去”企業全鏈條使用人民幣進行投融資、項目建設和采購、收益回收等體驗。促進人民幣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使用,并依托上海構建促進人民幣全球循環使用的貿易投資服務體系。
跨境金融研究院院長王志毅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行動方案》中有多處提及人民幣,涵蓋了人民幣的結算、清算、融資和計價職能,同時強調防范外匯風險,確保金融安全、金融穩定,體現了優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為國際貿易投融資保駕護航的政策導向。
《行動方案》明確,強化融資服務,助力企業全球投融資。例如,在集聚跨境銀團貸款中心和業務方面,提出在金融監管總局認可的機構開展銀團貸款份額跨境轉讓試點,優化外債登記管理和跨境擔保流程,更好滿足境內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存在的銀團貸款需求。試點通過再貼現窗口開展貿易再融資業務。拓展境內外雙向融資渠道,支持具備條件的銀行參照國際慣例,探索研究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為“走出去”企業提供非居民并購貸款服務,貸款金額不高于并購交易價款80%,貸款期限不超過10年。
著眼于加強保險保障,提升風險管理水平,《行動方案》在加大對出口企業的保險支持力度、提升出口信用保險保單服務能級、提供高質量再保險服務等方面提出具體舉措。
《行動方案》還提出,完善綜合金融服務,提升全球配置能力。比如,增強重要金融平臺配置全球資源功能。支持上海黃金交易所等與境外交易所開展產品授權合作,擴大人民幣基準價格在國際主流市場應用。探索上海黃金交易所特定品種交割國際化,設置境外交收庫。
“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是呼應當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邁向更高能級的內在要求。”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功潤對記者表示,這對于強化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提升金融市場國際化水平、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特別是發揮上海作為鏈接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樞紐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人民政府將會同相關部門推動《行動方案》各項舉措落實落地,進一步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不斷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