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集成、協同發力 金融組合拳打開消費新空間
- 2025年03月31日來源:經濟日報
提要:對消費者而言,申請消費貸款要到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辦理,切不可因為利率較低就隨意申請,申請消費貸款要基于個人和家庭的消費需求,應量力而行,將個人債務負擔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內。董希淼表示,各金融機構也應進一步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探索將金融科技用于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加快構建“科技+消保”體系,通過數智化技術賦能消保工作,驅動消保模式革新,提高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效能。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各項重點任務之首,并明確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
政策集成 協同發力
消費是最終需求,既關系經濟發展,也關系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024年我國經濟取得了可觀的增長,但是從中長期看,我們需要實施結構性的改革舉措,才能將短期政策與促進長期增長結合好。消費結構的問題由來已久,所以需要綜合性的結構改革舉措。”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認為,《方案》為國內需求的擴張提供了強有力的刺激,也為未來中長期內擁有一個更可持續與更平衡的增長開了好頭。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負責人車士義表示,人民銀行將認真落實《方案》要求,會同金融監管等部門,研究出臺金融支持擴大消費的專門文件,強化金融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的協同,引導金融機構從消費供給和需求兩端,積極滿足各類主體多樣化的資金需求。
要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擴大消費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車士義說,人民銀行將按照中央“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要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綜合運用準備金、再貸款再貼現、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研究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大消費重點領域低成本資金支持。
“2025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與其他宏觀政策協同發力,更具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并將支持服務重點從投資轉向消費,為提振消費創造更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認為,這是我國經濟增長驅動力量發生變化后的必然選擇,將進一步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新動能增長,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改善奠定基礎。
還要打好消費政策組合拳,支持消費供給提質惠民。車士義表示,人民銀行將強化部門協同配合,加大對文旅、養老、體育等消費重點領域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持,促進消費相關產業、相關企業發展壯大。加強消費基礎設施、商貿流通體系建設等專業化金融服務,促進提升消費供給質量和能效。推動金融與財政貼息、減稅降費等政策共同發力,支持增加高質量消費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升人民群眾消費滿意度。
優化產品 滿足消費
《方案》提出,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個人消費貸款投放力度。車士義表示,人民銀行將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差異化消費需求。
董希淼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應加大消費貸款投放力度,以更好地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可以圍繞汽車、住房、家電、餐飲等消費關鍵領域,進一步豐富消費信貸使用場景,特別是要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措施與消費信貸產品有機融合。
記者從中國農業銀行獲悉,該行緊跟國家提振消費政策,以更大力度推進“擴內需、促消費”。圍繞汽車、家電、家裝、養老、文旅及新型消費等重點領域,構建“政策快協同、場景深融合、科技強賦能”三位一體的服務體系,優化服務舉措,不斷加大個人消費貸款投放力度。截至3月17日,農業銀行包括信用卡在內的個人消費類貸款余額1.33萬億元,年增量270億元,居同業第一位。
“今年以來,工商銀行調動全行資源開展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截至2025年2月末,個人消費貸款歷史累計投放已超1.7萬億元,貸款余額較上年同期增加781億元,較年初增加108億元。”中國工商銀行個人信貸業務部相關負責人說,接下來,將深入研究不同消費者的實際需求、行為特征以及變化趨勢,以具體的消費場景為切入口,分類施策、協同聯動,借助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手段,持續增加消費信貸供給,提升金融服務質量。
中信銀行也積極響應提振消費的政策導向,深耕大額消費場景,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助力新能源汽車、家庭裝修等大宗消費領域消費升級。中信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將強化科技賦能,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通過數字化手段優化貸款流程,持續增強消費金融產品的可得性和便捷性,為客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體驗,以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助力消費升級。
“還要拓寬金融機構資金來源,擴大消費領域資金供給。”車士義表示,人民銀行將積極支持金融機構發行金融債券用于消費領域。支持金融機構以消費貸款、汽車貸款為基礎資產,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加大汽車貸款、消費貸款投放。擴大柜臺債券投資品種,拓寬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
強化風控 守住底線
在大力開展消費貸業務的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如何防范過度借貸、資金挪用、不良率攀升也成為業內關注的重點。《方案》在“強化信貸支持”方面提到,要合理設置消費貸款額度、期限、利率。董希淼認為,部分銀行為擴大市場份額,希望通過較低利率吸引更多客戶,因此主動降低消費貸款利率。總體而言,消費貸款利率降低,有助于降低金融消費者利息支出,增強消費者申請消費貸款的意愿,從而更充分地發揮消費金融的積極作用。
“部分銀行推出超低利率的消費貸款,通常針對優質客戶群體,對客戶職業、收入等有較高要求,風險總體可控。但個人消費貸款利率過低,也可能產生一些負面作用。”董希淼分析,一是可能讓消費者產生“利率幻覺”,不顧個人實際盲目申請,從而加重個人債務負擔;二是消費貸款可能被套用、挪用,從而導致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資本市場、理財市場等。
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認為,貨幣適度寬松使利率下行,銀行資金成本降低,為降低消費貸利率提供了基礎。各家銀行通過降利率、提額度吸引客戶,有助于減輕消費者利息支出壓力、促進消費和擴大內需。但低利率環境下,部分銀行可能放松客戶篩選標準,導致信用風險累積。
“不能一放了之,應該根據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和信用狀況,提供差異化的貸款額度。期限方面也應該更加靈活,針對不同場景和行業靈活設置期限,確保與客戶的還款能力相匹配。”王蓬博認為,銀行應加強風控水平,加強對客戶的信用評估,進行全生命周期監管,嚴格審核貸款用途,避免過度放貸。此外,也應探索一站式金融服務,通過差異化定價、創新產品等方式,在降本增效的同時,擺脫對單一利率的依賴。
對消費者而言,申請消費貸款要到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辦理,切不可因為利率較低就隨意申請,申請消費貸款要基于個人和家庭的消費需求,應量力而行,將個人債務負擔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內。董希淼表示,各金融機構也應進一步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探索將金融科技用于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加快構建“科技+消保”體系,通過數智化技術賦能消保工作,驅動消保模式革新,提高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效能。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