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認基金銷售火爆 多只產品“閉門謝客”
- 2025年01月13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1月1日互認基金額度“開閘”,多只互認基金在內地銷售“一日售罄”。部分投向美債的產品,兩個交易日內規模暴漲超百億元。與此同時,多只互認基金“閉門謝客”,開年以來,已有6只基金暫停內地投資者申購。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互認基金火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產品具有稀缺性、投資者搶籌心態等。在銷售火熱的背后,一些風險值得關注。
來源:中國基金報
1月1日互認基金額度“開閘”,多只互認基金在內地銷售“一日售罄”。部分投向美債的產品,兩個交易日內規模暴漲超百億元。與此同時,多只互認基金“閉門謝客”,開年以來,已有6只基金暫停內地投資者申購。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互認基金火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產品具有稀缺性、投資者搶籌心態等。在銷售火熱的背后,一些風險值得關注。
互認基金“一基難求” 多只產品“閉門謝客”
1月6日,摩根資產管理旗下互認基金——摩根國際債券、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在恢復申購當日即宣告暫停申購,內地銷售規模迅速突破60%的規模占比。上周,易方達(香港)精選債券、華夏精選固定收益配置兩只互認基金也“一日售罄”,啟動了比例配售。
在內地銷售的互認基金非常搶手,尤其是主投美債的產品。比如南方東英精選美元債券基金兩個交易日內規模增長了超百億元。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該基金資產凈值規模在1.9億元左右。互認基金新規實施后,今年1月3日其規模暴漲至65億元,1月6日更是達到150億元,1月7日達到180億元。
與此同時,互認基金紛紛宣布“閉門謝客”。1月8日,博時基金(國際)公告稱,旗下博時精選新興市場債券基金自1月9日起暫停接受內地投資者的申購申請。公告稱,當內地銷售規模百分比達到78%時,基金管理人會立即停止接受內地投資者的申購申請。1月9日,南方東英資管公告稱,南方神州基金-南方東英精選美元債券基金內地銷售規模占基金總資產的比例達到75%,決定自1月10日起暫停接受內地投資者的申購申請。截至1月10日,2025年以來,宣布暫停內地投資者申購的互認基金已達到6只。
滬上一位公募人士表示,“資產荒”是互認基金突然火爆的原因之一。另外,互認基金銷售火爆還與其獨特性和稀缺性有關。互認基金是較為特殊的一種跨境投資方式,其最大的特點是額度較寬,管理人主動管理能力較強。
“近期遭搶購的產品配置大多指向投資級別美債(美國國債、美國投資級別企業債等),相對于投資亞債的互認產品,國內投資者對于美國宏觀及美債市場的研究較為充分。”北京一位QDII基金經理表示,當前美債收益率處于歷史較高位置,無論后續是否降息,都有望為投資者提供較為確定和豐厚的潛在回報。再加上投資級別債券風險相對較低,受到國內投資者的青睞。
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此次認購主力為機構投資者,包括保險及理財子、券商的自營和資管等。
“2024年互認基金表現可圈可點,引起了包括機構在內的眾多投資者的興趣。經過2024年一整年的投教與調研,投資者對互認基金有了較為充分的認知。今年開年,互認正式擴容后,大筆資金涌入熱門的互認產品。”深圳一位公募人士告訴記者。
搶籌心態也是互認基金火爆的推手。上述公募人士坦言,互認基金雖然額度較高,但終歸還是有上限的,在“資產荒”背景下,很多機構都急于入手。
仍需注意風險
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30日,香港互認基金在內地凈銷售規模達到415億元,較2024年初增長超200億元,增幅超100%。據業內人士估算,新規落地后,香港互認基金新年期間在內地的銷售總規模或超過900億元。
在火熱發行的背后,也有一些風險值得注意。
滬上一位公募人士表示,目前美國經濟政策和美聯儲降息路徑的不確定性都很高,投資海外資產也存在不確定性,尤其是美股,特朗普不同的政策路徑可能會引起截然不同的反饋。
此外,人民幣匯率也是投資者投資互認基金時需要關注的風險。北京一位QDII基金經理指出,過去一年,人民幣兌美元整體貶值為互認基金貢獻了約3個點的匯兌收益。而當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處于過去3年的相對低位,如果美國經濟不及預期導致美元匯率反轉,可能給互認基金投資者帶來一定的匯兌損失。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無論是美債還是亞洲美元債,其波動性都遠高于國內債券市場。“從過去2年的波動情況來看,海外債市的年化波動率大約是國內債市的5~10倍。”深圳一位公募人士強調,目前A股中不少低估藍籌品種具有長期投資價值,沒必要一哄而上搶購海外債券。
深圳一位業內人士直言,當前,互認基金發展處在轉折點,未來競爭可能會加劇。
“一方面,互認機制的優化一定程度上放松了準入門檻,有望讓更多跨國資管機構及其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另一方面,外資機構工作流程較長,有可能出現海外機構還沒來得及進來,互認基金額度就已消耗完畢的情況。目前來看,各家機構都在暗中較勁,力求在總額度消耗完之前將自己的可銷售額度用盡。”他向記者透露。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