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家理財子合賺147億 資管規模向頭部集中
- 2024年09月05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隨著A+H股上市銀行中期業績收官,理財公司“成績單”也浮出水面。9月4日,記者梳理發現,已有22家理財公司隨母行半年報交出了“考卷”,深入剖析來看,今年上半年,22家公司共計合賺147億元,17家理財公司凈利潤增速同比出現上漲,浦銀理財、渝農商理財、平安理財等10家理財公司增速實現“雙位數”。
隨著A+H股上市銀行中期業績收官,理財公司“成績單”也浮出水面。9月4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已有22家理財公司隨母行半年報交出了“考卷”,深入剖析來看,今年上半年,22家公司共計合賺147億元,17家理財公司凈利潤增速同比出現上漲,浦銀理財、渝農商理財、平安理財等10家理財公司增速實現“雙位數”。資產管理規模方面,有11家理財公司管理產品規模超過1萬億元,管理資產向大中型銀行旗下頭部理財公司集中的效應越發明顯。
22家合賺147億元
2024年,理財公司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9月4日,北京商報記者根據A+H股已披露2024年中報的銀行梳理發現,共有22家理財公司隨母行發布了凈利潤數據,共計合賺147億元,22家理財公司中,17家公司凈利潤增速同比出現上漲。
浦銀理財增速位于首位,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凈利潤5.25億元,同比增長136.49%。渝農商理財、平安理財分別位居第二位、第三位,報告期內,上述兩家公司分別實現凈利潤1.38億元、11.92億元,增速同比分別為81.58%、77.91%。
農銀理財、信銀理財、中郵理財、中銀理財亦表現不俗,分別實現凈利潤11.2億元、11.59億元、5.47億元、11.11億元,增速同比均在20%之上。交銀理財、南銀理財、興銀理財也實現了“雙位數”增速,上半年上述3家公司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9.5%、17.5%、15.8%。杭銀理財、華夏理財、寧銀理財、渤銀理財、光大理財、青銀理財、工銀理財凈利潤同比增速則在1.9%—9.6%。
從整體表現來看,絕大多數理財公司均實現了盈利能力提升,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另有上銀理財、建信理財、北銀理財、招銀理財、民生理財5家公司出現下滑,上半年,上述5家公司分別實現凈利潤0.83億元、9.17億元、1.53億元、14.47億元、4.97億元,同比下降56.54%、16.79%、15.32%、12.83%、12.65%。
談及理財公司業績增速不一的原因,普益標準研究員崔盛悅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利好因素頗多,債市整體震蕩走牛,推動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整體穩步增長,收益表現亮眼。同時存款利率經過幾輪調降后投資性價比降低,因此銀行存款大規模“搬家”至銀行理財市場,為銀行理財機構帶來了業績增長機遇。一些公司能夠迅速捕捉市場動態,精準把握投資者偏好變化趨勢,以此調整產品發行節奏、投資策略等,從而贏得了客戶的青睞,實現了規模和利潤的增長;而另一些機構由于對市場變化的反應滯后,未能及時調整戰略,在市場競爭力方面有所不足。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高級分析師艾亞文認為,這反映了行業競爭格局以及不同機構的經營策略正在深化。
11家管理規模超萬億
2022年理財產品正式邁入全面凈值化時代,受股市、債市波動的影響,理財產品曾多次出現“破凈潮”“贖回潮”,2024年隨著市場逐步恢復,銀行理財市場在經歷低潮之后迎來了平穩的修復和增長。從總資產層面來看,共有21家理財公司披露了相關數據,其中19家理財公司總資產增速環比上年末出現上漲,僅有2家公司出現下滑。招銀理財以225.85億元的總資產位居榜首;青銀理財增速第一,截至上半年末該公司總資產為20.78億元,環比增長10.41%。
管理產品規模方面,有11家理財公司超過了1萬億元,資產向大中型銀行旗下頭部理財公司集中趨勢顯著。截至上半年末,招銀理財管理的理財產品余額為2.44萬億元,依舊獨占行業首位,不過較上年末下降4.31%。招商銀行稱,產品布局方面,招銀理財緊密結合市場及理財客戶需求,加大對現金短債、固收等產品的布局力度,并創新推出短債產品24小時營業功能,不斷提升投資者體驗。興銀理財管理產品規模為2.15萬億元,較上年末的2.26萬億元環比下降4.87%,興業銀行表示,興銀理財持續完善產品布局,通過投資策略的豐富和投資工具的拓展促進產品創新。
交銀理財、浦銀理財、光大理財、信銀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工銀理財、平安理財、建信理財管理產品規模也均超1萬億元,從今年以來的增速來看,交銀理財最高,達到18.49%,浦銀理財位居第二,為17.75%。蘇銀理財、南銀理財、寧銀理財、杭銀理財、北銀理財、上銀理財、青銀理財的管理產品規模在2085.2億—6045億元區間。
今年上半年監管叫停銀行“手工補息”高息攬儲,再加上存款利率普遍下行,權益市場表現不佳,銀行存款“搬家”至理財市場趨勢顯著。來自普益標準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4日,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為29.57萬億元,距離30萬億元僅“一步之遙”。
艾亞文預測,銀行理財市場在未來一年內有望繼續保持擴張態勢,按照目前的增長推算,回表影響也可能有限,理財規模有望達到31萬億元。對理財公司來說,現階段應綜合考慮市場趨勢、投資者偏好、風險管理以及監管政策等多個維度,優化產品結構滿足多樣化需求,及時調整投資策略應對市場波動,強化風險管理以保障投資者利益等,不僅要著眼于短期市場波動的應對,更要注重長期戰略規劃。
崔盛悅進一步指出,在當前環境下,理財公司可以從底層資產配置、投資策略等傳統方向進行創新,也可以將多種創新模式相結合,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投資需求。此外,也可以采用特定客戶專屬產品、“理財夜市”等創新服務模式,以實現客戶的分層管理,觸達更廣泛的客群。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