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大上市險企前7月保費強勁增長
- 2024年08月19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業內普遍認為,預定利率下降會使產品吸引力下降,銷售難度增加,導致新業務承壓。資深精算師徐昱琛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由于產品停售前透支需求,一般會導致預定利率切換后一兩個月乃至三個月內壽險新單低迷,行業需要一定時間適應。
隨著新華保險前7個月保費的披露,A股五大上市險企前7個月的保費收入已全部出爐。8月18日,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A股五大上市險企今年前7個月合計實現保費收入1.95萬億元,同比增長3.49%。接下來的保險市場,人身險預定利率換檔箭在弦上,互聯網財產險新規剛剛落地,新變局正在醞釀中……
短期內壽險新業務承壓
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A股五大上市險企保費收入合計為1.95萬億元,同比增長3.49%。5家公司今年前7個月保費收入表現為四升一降,其中,增速最高的是中國平安,前7個月保費收入5508.66億元,同比增長5.66%。中國太保、中國人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今年前7個月保費收入分別為2982.47億元、4680.45億元、5235億元和1118.75億元。
具體到壽險板塊,去年同期,在監管引導定價利率下調導致的產品集中銷售等因素影響下,上市險企壽險保費強勁增長。去年同期高基數的背景下,今年前7個月A股上市險企壽險保費出現了分化,但總體維持不錯的漲勢。
今年前7個月,A股上市險企壽險板塊保費收入合計為1.23萬億元,較去年同比增幅為2.64%。其中,中國人壽、平安壽險、人保壽險保費收入增幅靠前,3家公司前7個月保費收入分別為5235億元、3428.03億元、845.3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4%、6.4%和1.5%;而太保壽險、新華保險前7個月保費收入分別為1705.97億元、1118.75億元。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余豐慧表示,盡管去年基數較高,但居民對保險產品的配置需求仍然穩定,特別是在銀行存款利率下降和理財產品收益率降低的情況下,保險產品成為一個相對有吸引力的投資選項。
接下來的人身險市場,最大的變量是預定利率下調。8月初,金融監管總局下發文件,明確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備案的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5%;自10月1日起,新備案的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新備案的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上限為1.5%。
業內普遍認為,預定利率下降會使產品吸引力下降,銷售難度增加,導致新業務承壓。資深精算師徐昱琛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由于產品停售前透支需求,一般會導致預定利率切換后一兩個月乃至三個月內壽險新單低迷,行業需要一定時間適應。但拉長時間期限來看,保費規模應該不會出現負增長,一方面,保障型產品本身受預定利率影響較??;另一方面,國債、銀行存款利率等其他投資產品收益率也在下降。
財險維持高增速
財險板塊,今年前7個月,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3家公司合計實現保費6557.85億元,同比增長4.8%,延續了此前的高增速。
3家公司的財險保費收入普遍正增長,增速均在4%以上。按照規模排序,人保財險實現保費收入3447.76億元,同比增長4%;平安產險實現保費收入1853.59億元,同比增長4.4%;太保產險原保費收入1276.5億元,同比增長7.5%。
財險市場也有新的變量,即互聯網財產險新規落地。8月9日,金融監管總局下發《關于加強和改進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對財產保險公司及保險中介機構開展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提出監管要求:一是明確了互聯網財險業務范疇;二是開展互聯網財險業務需滿足償付能力充足、風險綜合評級良好等基本條件;三是嚴控財險公司通過互聯網方式拓展機動車輛保險的經營區域。
業內人士指出,互聯網財產險新規對于線上經營車險“開了口子”,對于頭部險企屬于利好。民生證券研報分析,新規限制部分產品通過互聯網拓展經營區域,為互聯網車險經營區域拓展留有一定空間,同時也更加考驗財險公司綜合經營水平,頭部險企有望更為受益。
北京商報記者 李秀梅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