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金融保險>正文內容
          • 透視保險理賠半年報:頭部險企日均賠付過億,科技賦能多角度滲透
          • 2024年07月05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理賠金額是險企理賠報告的一大看點。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不同公司由于客戶數量不同,理賠金額也有很大差別。部分險企日均賠款能夠上千萬元乃至上億元,比如中國人壽壽險公司上半年賠付了302.6億元,平安人壽上半年賠付金額為206億元。兩家公司日均理賠金額都超過億元。

          理賠服務是兌現保險承諾的最終體現,也是評價保險公司自身實力以及服務能力的重要指標。7月,各大保險公司開始陸續公布理賠半年報。7月4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包括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富德生命人壽、百年人壽等在內,超10家保險公司已經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理賠服務年報,涉及理賠金額、理賠數量、獲賠率、理賠支付周期等信息。

          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部分保險公司的理賠件數和理賠金額相對去年同期有所增長,日均理賠金額超過億元。

          獲賠率普遍高于99%

          保險產品帶給用戶的“體驗感”并不是在購買時迅速獲得,而是需要等到用戶發生相關風險,發生理賠時才能讓用戶感知到服務。

          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前5個月,保險業原保險賠付支出為1.06萬億元,增長38%。整個行業賠付支出快速增長,具體到各家保險機構,其理賠情況如何?目前,各家機構正陸續公布2024理賠半年報,消費者最關心的賠不賠、賠多少、理賠時間有多長等問題,都可以從這些理賠數據中找到答案。

          首先是消費者最關心的獲賠率,從各家保險公司公布的理賠申請獲賠率指標來看,在披露這一數據的保險公司中,大多數公司獲賠率在99%以上水平,部分公司在98%以上水平,即便是中小險企,獲賠率依然非常高。如百年人壽的客戶獲賠率為98.64%,瑞眾保險小額理賠獲賠率達到了99.63%。

          既然保險公司的客戶獲賠率并不低,為何保險理賠難一直是消費者的固有印象?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表示,這是因為一些保險公司對于理賠的要求比較嚴格,對理賠材料的審核非常嚴格,導致消費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準備材料,增加了理賠的難度。其次,一些保險產品的保險條款過于復雜,消費者難以理解,導致理賠糾紛的發生。

          理賠金額是險企理賠報告的一大看點。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不同公司由于客戶數量不同,理賠金額也有很大差別。部分險企日均賠款能夠上千萬元乃至上億元,比如中國人壽壽險公司上半年賠付了302.6億元,平安人壽上半年賠付金額為206億元。兩家公司日均理賠金額都超過億元。

          從賠付支出情況來看,重疾險依然占據較大比重,而惡性腫瘤是重疾險賠付的主要原因。盡管理賠金額總數高,但平均每一位身患重疾的消費者拿到的理賠金額并不多,從各家數據來看,件均重疾賠付金額普遍集中在10萬元左右,可以看出,目前重疾險的保障缺口依然較大。

          數字化提升理賠服務效率

          理賠的及時性也是影響消費者理賠體驗的重要指標。大部分險企都披露了平均索賠支付周期、小額理賠支付周期以及線上化率等情況。從各家險企披露的2024年理賠半年報來看,保險公司的理賠方式呈現快速、在線、智能化趨勢。

          可以說,科技賦能已滲透到保險理賠各個環節。如中國人壽壽險公司表示,該公司全流程無人工理賠項目提質擴面,覆蓋全國23家省級機構實現醫療賠案自動化理賠90%。理賠直付方面,簡化理賠手續,部分地區實現一站式結算,理賠直付超378萬件,理賠金額近25億元。長城人壽則是上線了家庭理賠服務,能夠線上智能匹配家庭關系,自動填充家庭成員信息,支持一鍵為家人代辦理賠服務。

          付建指出,通過數字化處理,能夠減少紙質文檔的提交,簡化理賠流程;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加快理賠審核速度,縮短賠付時間;移動應用和在線服務平臺使得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提交理賠申請,提升用戶體驗,也能更準確地識別欺詐行為,保護消費者和自身權益。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張蘇婧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