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金融保險>正文內容
          • 銀行大額存單熱賣 利率走低仍搶手
          • 2023年02月17日來源:證券時報

          提要:大額存單的額度緊張,也源于銀行的“宏觀調控”。一位股份行支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并未聽說總行會有新的額度放出,因此,除買入他人轉讓的大額存單外,近期都無法預約存入。

          證券時報記者 馬傳茂

          實習生 黃鈺霖

          “沒想到現在大額存單這么搶手。”過完春節,古先生在微眾銀行App上預約存入20萬的三年期大額存單,截至2月14日,這筆存款依然是“待存入”狀態。證券時報記者從古先生手機銀行的界面看到,在預約存款等待期內,銀行將按1.85%計算活期利息,成功存入后收益率則為4%。

          2022年9月,六大行集體下調存款利率,大額存單利率也相應下滑。一位股份行員工表示,2022年5月三年期的大額存單利率為4.25%,現已降至3.25%。目前在國有大行中,只有少數三年期的大額存單利率能達3%,大部分一年期及以下的大額存單利率則在1.59%至2%之間,相比之下,微眾銀行4%的利率十分搶眼。

          選擇性“瘋搶”

          雖有多家銀行出現一單難求的情況,但證券時報記者統計后發現,由于各行大額存單產品起存金額、利率、付息方式、支取條件的不同,熱度也有所差別。以2年期20萬起存的大額存單利率為例,華夏銀行利率為2.7%,四大國有行則為2.5%。對比不同年限的大額存單,可以看見國有大行利率總體低于股份制銀行及城商行。日前,記者登陸華夏銀行手機銀行發現,目前該行已無可購買的大額存單產品,而工商銀行手機銀行則仍有幾款2年期產品可以購入。

          “客戶一般會優先選擇長期的大額存單,鎖定高收益。”華夏銀行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由于1年期以下的大額存單利率偏低,客戶選擇的積極性不強,因此當長期大額存單售罄時,理財經理也會推薦利率相近的特色存款或終身壽險等產品,讓客戶根據自身需要進行合理配置。相比傳聞中的“瘋搶”,在股份行存入大額存單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她是對比多家銀行的大額存單后,選擇了支取和轉讓政策較為靈活的產品,“我需要在做生意需要周轉的時候可以及時拿出資金。”

          “一單難求”與資本市場表現息息相關。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認為,大額存單的火爆,一方面是目前居民對投資風險考量趨于理性和保守,大額存單因有穩定的中長期收益而受到追捧;另一方面,銀行理財產品破凈潮過后,居民可選擇的優質理財產品較少,才讓存在已久的大額存單成為香餑餑。

          存入門檻提升

          大額存單的額度緊張,也源于銀行的“宏觀調控”。一位股份行支行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目前并未聽說總行會有新的額度放出,因此,除買入他人轉讓的大額存單外,近期都無法預約存入。除了額度的調控,也有銀行通過提高起存金額、限制新客購買,來給大額存單“降溫”。如平安銀行3年期利率為3.15%的大額存單,起存金額即為50萬;工商銀行則有多個大額存單限制6個月以內的新客存入。

          疫情過后,支持實體經濟的號角持續吹響,銀行不斷降低貸款利息讓利實體經濟。大額存單作為銀行調節市場的工具,既要在銀行攬儲時沖鋒助力,也需在銀行調控成本時暫居幕后。廖志明表示,調控負債成本是目前銀行工作重點之一,減少大額資金的存入,一方面是避免凈息差的持續收窄,另一方面也能給銀行留出優化負債結構的空間。

          熱度幾時休?

          2022年資管新規正式落地,投資者告別“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大額存單作為長期穩健收入產品逐漸脫穎而出。對于大額存單的未來走勢,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利率變化將是關鍵。大額存單的利率如果持續走低,客戶的購買意愿也會降低。

          “未來利率很有可能繼續降。”一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銀行控制負債成本暫未迎來拐點,若客戶購買需求持續增大,那大額存單利率則會再次下調。廖志明則認為,今年經濟已在逐步復蘇,債券市場利率向好,因此短期內銀行大額存單的利率并不會波動太大,“如果銀行理財的收益表現有明顯回暖,大家對大額存單的青睞也會下降。”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