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金融保險>正文內容
          • 五公司2022年共攬保費2.56萬億元 險企龍頭資產負債兩端有望持續復蘇
          • 2023年01月18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業內人士認為,在經濟企穩、修復預期升溫的背景之下,未來長端利率中樞還存在比較大的上行可能,會進一步對保險板塊帶來催化效應。開源證券分析師高超等人指出,從年度維度看,經濟企穩上行、地產風險改善將持續利好保險股資產端;儲蓄型產品需求提升、代理人轉型見效和疫后經濟復蘇構成2023年負債端復蘇驅動力。保險資負兩端改善有望貫穿全年,板塊估值修復仍有空間。

          截至1月17日,五大A股上市險企負債端重要年度數據保費收入全部披露完畢。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五家險企2022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共計2.56萬億元,較此前一年增長2.9%。

          業內人士表示,各家保費增長情況分化較大,整體來看負債端改善趨勢已形成。展望2023年,保險資產、負債兩端改善有望貫穿全年,板塊估值修復仍有空間。

          增長表現分化

          根據各家公司公告計算,2022年全年,A股五大險企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5597.63億元,同比增長2.9%。

          具體來看,各家險企增長表現分化。2022年全年,中國平安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7691.40億元,同比增長1.16%;中國人保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6191.58億元,同比增長6.56%;中國人壽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約6152億元,同比減少0.77%;中國太保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931.66億元,同比增長8.41%;新華保險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630.99億元,同比減少0.23%。

          作為險企的核心業務之一,壽險業務總體增長表現出一定的疲態,分化較為明顯。2022年,除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平安人壽、人保壽險、太保壽險分別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392.77億元、927.02億元、2223.42億元,對應同比增幅分別為-3.89%、-4.3%、6.1%。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疫情防控優化及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等多重利好下,壽險業務有望企穩回升。華泰證券研究員李健認為,展望2023年,大部分壽險公司新業務價值有望實現正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與壽險同屬人身險的健康險業務仍蓬勃發展。例如,2022年人保健康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10.22億元,同比增長14.5%;平安健康保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33.42億元,同比增長18.78%。

          產險增長勢頭強勁

          與壽險增長相對乏力相比,2022年上市險企財產險業務保持相對強勁的增長勢頭。

          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產險分別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854.34億元、2980.38億元、1708.24億元,對應同比增幅分別為8.3%、10.37%、11.6%。

          在財產險業務中,車險業務占比總體呈下降趨勢,業務結構有所優化。人保財險車險業務占比從2021年末的56.93%降至2022年末的55.86%;平安產險車險業務占比從2021年末的69.93%降至2022年末的67.54%;太保產險車險業務占比從2021年末的59.98%降至2022年末的57.36%。

          東興證券分析師劉嘉瑋表示,當前產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成本控制和業務結構上。成本控制方面,大型險企仍握有規模效應下的定價及渠道優勢,成本控制能力較強,盈利空間較為顯著;業務結構方面,在我國汽車保有量增速放緩壓降車險市場增長空間的大趨勢下,財產險的多元化發展是長期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銀保監會和保險行業協會分別發布《關于擴大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和《農業保險產品開發指引》,從政策層面對產險業務的兩大主力險種展業提供支持,進一步打開其中長期發展空間。

          “我們預計,伴隨人身險和財產險的同步發力,2023年險企負債端有望持續復蘇。”劉嘉瑋稱。

          板塊修復有空間

          1月17日,A股保險股震蕩走低。但拉長時間線來看,自去年11月以來,A股保險板塊觸底反彈,開啟“估值修復”之路。

          數據顯示,自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17日,Wind保險指數累計漲幅近40%。具體到個股,上述區間內,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人保的累計漲幅為42.46%、41.46%、35.71%、35.89%和7.84%。

          從資金面來看,保險股股價上揚背后,是外資在不斷搶籌。以中國平安為例,Wind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1日,86家外資合計持有5.6億股中國平安A股;截至2023年1月16日,共有97家外資機構持股中國平安A股,合計持股數量為8.37億股。

          從催化因素來看,資產負債端改善、政策面向好、長端利率上行等因素共同推動保險板塊實現反彈。太平洋證券分析師徐超認為:“A股保險公司過去十年整體估值沒有太多的增長,始終來回震蕩,甚至在2022年跌到了歷史低位。所以保險行業的估值修復是遲早發生的事情,只是在等待一個反轉的時機。”

          業內人士認為,在經濟企穩、修復預期升溫的背景之下,未來長端利率中樞還存在比較大的上行可能,會進一步對保險板塊帶來催化效應。開源證券分析師高超等人指出,從年度維度看,經濟企穩上行、地產風險改善將持續利好保險股資產端;儲蓄型產品需求提升、代理人轉型見效和疫后經濟復蘇構成2023年負債端復蘇驅動力。保險資負兩端改善有望貫穿全年,板塊估值修復仍有空間。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