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銀行2021年凈利潤同比增13.6% 不良量率十一年來首次雙降
- 2022年03月28日來源:中國網財經
提要:中信銀行于日前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面對業績,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在發布會上表示,他在2019年上任之初就提出“謀遠”“謀好”“謀快”并舉,在追求較快發展的同時,要實現有質量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
中信銀行于日前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中信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045.57億元,同比增長5.05%;其中實現非利息凈收入566.61億元,同比增長28.15%;實現歸屬于本行股東的凈利潤556.41億元,同比增長13.60%,增速創近8年來新高;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A)為0.72%,同比上升0.03 個百分點;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AE)10.73%,同比上升0.62個百分點,迎來2013年以來的首次同比雙升。董事會建議分派年度股息每10股人民幣3.02元,為上市以來最高。
面對業績,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在發布會上表示,他在2019年上任之初就提出“謀遠”“謀好”“謀快”并舉,在追求較快發展的同時,要實現有質量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三年來,中信銀行是按照這個理念來謀篇布局的,2021年更是如此,年報業績和發布會傳遞的信息也印證了這一點。
方合英稱,在謀快方面,利潤增長快,非息收入增長好。在謀好方面,資產質量實質性好轉,收入結構進一步改善,資產結構大幅優化。在謀遠方面,繼續加大科技投入,各板塊組織架構變革穩步啟動,在新三年規劃基礎上,制定了“342強核行動方案”,全面開啟以構建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能力為主線的新一輪發展。
就中信銀行2021年度業績具體來看,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資產總額80,428.8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08%;貸款及墊款總額(不含應計利息)48,559.6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55%;客戶存款總額(不含應計利息)47,365.8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60%。報告期內,中信銀行普惠貸款、制造業貸款、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較年初分別增長21.8%、10.5%、70.2%,均高于平均貸款增速,特別是法人普惠貸款突破千億,近3年增長10倍;綠色信貸余額突破2,00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140%。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實現不良貸款量率“雙降”,不良貸款余額674.59億元,比上年末減少59.93億元,下降8.16%;不良貸款率1.39%,比上年末下降0.25個百分點;逾期6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比例為78.43%,比上年末下降2.03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80.07%,比上年末上升8.39個百分點。
對于資產質量實現優化,方合英指出,三年前中信銀行提出打造“控風險有效、促發展有力”的風控體系,幾年來一手建體系,一手“控新清舊”狠抓資產質量,去年資產質量迎來“轉折點”,不良量率十一年來首次雙降,資產質量的諸多指標全面向好,很多指標創近年最好。方合英稱,數據表現的是結果,數據背后的支撐他們更有信心。因為中信銀行風控體系的日臻完善,建立了覆蓋全機構、全客戶、全產品、全流程的統一授信體系,建立了專職審批人制,實施行業研究、授信政策、審批標準、營銷指引、資源配置的“五策合一”;因為資產結構的持續優化,中信銀行的個貸與對公貸款規模相當,而且對公貸款向好行業、好區域集中;投資類資產安全性、流動性高;更因為“歷史包袱”的基本卸下,大額問題資產得到有效處置,表外風險資產計提了較充足的撥備。
2022年是中信銀行成立35周年。中信銀行表示,將更好地依托中信集團綜合化平臺,進一步發揮“1+1>2”的協同優勢,努力構建“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三大核心能力,打造適應新發展格局的“強大內核”,支持實體經濟與經營發展同向發力,并通過金融科技的賦能,推動經營管理更有“智慧”、開放共贏更有“生態”、服務客戶更有“溫度”。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