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融引戰細節出爐:擬向中信集團等5家機構共募資420億元
- 2021年11月18日來源:澎湃新聞
提要:11月17日晚間,中國華融在港交所公告稱,擬通過非公開發行內資股股份及非公開發行H股股份引入戰略及財務投資者,發行不超過392.16億股內資股,不超過19.61億股H股,已分別與投資者中信集團、中保投資(在中保融信基金完成工商注冊之前,代為辦理協議簽署等相關事宜)、中國信達、中國人壽及工銀投資簽署了股份認購協議。
11月17日晚間,中國華融在港交所公告稱,擬通過非公開發行內資股股份及非公開發行H股股份引入戰略及財務投資者,發行不超過392.16億股內資股,不超過19.61億股H股,已分別與投資者中信集團、中保投資(在中保融信基金完成工商注冊之前,代為辦理協議簽署等相關事宜)、中國信達、中國人壽及工銀投資簽署了股份認購協議。
就在一天前,中國華融獲批發行不超過700億元(含)金融債券,主要用于不良資產收購及處置、債轉股等主營業務。
具體看此次引戰方案,內資股發行對象為中信集團、中保融信基金、中國信達、工銀投資,分別認購不超過(含)18,823,529,411股、不超過(含)14,509,803,921股、不超過(含)3,921,568,627股、不超過(含)1,960,784,313股。H股發行對象為中國人壽,其作為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認購不超過(含)1,960,784,313股。
本次發行價格為1.02元╱股,H股最終發行價格的匯率為中國人民銀行于H股股份認購協議交割日公布的港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
中國華融表示,本次發行募集的資金總額不超過420億元,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的凈額將全部用于補充公司核心一級資本。此次股份發行前,中國華融第一大股東為財政部,持股比例為57.02%。
此次發行后,財政部對中國華融的持股比例將稀釋為27.76%,仍為第一大股東;中信集團、中保融信基金也將躋身重要股東,持股比例分別達23.46%、18.08%。此外,中國信達和工銀投資將分別持股4.89%、2.44%。
中國華融曾在8月18日披露,分別與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中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遠洋資本控股有限公司簽署了投資框架協議。上述機構擬通過認購華融新發行股份的方式進行戰略投資。不過,遠洋資本并沒有出現在最新發布的引戰方案中,而由工銀投資取代。
11月17日晚間,華融還公告稱,擬啟動華融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華融湘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權轉讓項目立項。根據監管機構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業的要求,按照中國財政部國有金融企業股權轉讓有關規定,公司擬將持有的華融金融租賃79.92%股權、華融湘江銀行40.53%股權對外公開轉讓。
中國華融是上世紀末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四大AMC之一,目前仍由中國財政部直接控股。經過20多年的發展,華融已從最初主要負責收購和處置大型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到集各類金融牌照于一身。中國華融原董事長賴小民案發以來,華融按照監管的要求回歸主業,積極推進機構的瘦身。目前來看,正在實施中的交易包括華融中關村不良資產交易中心的股權轉讓、華融消費金融的股權轉讓,以及華融信托的股權重組事項。
中國華融2020年歸屬于公司股東的虧損為1029.03億元,2021年上半年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8億元。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國華融資產總額為1.605萬億元,同比下降5.88%,仍居四大AMC之首。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