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金融保險>正文內容
          • 探索農村產業金融新道路 中化資本邁出堅實第一步
          • 2021年09月17日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提要:記者9月17日獲悉,在當日舉行的“2021中國企業家太陽島年會”上,中化資本有限公司副總裁、中化保理總經理張亞蔚發表了題為《引入金融活水 澆灌現代農業》的主題演講。

          記者9月17日獲悉,在當日舉行的“2021中國企業家太陽島年會”上,中化資本有限公司副總裁、中化保理總經理張亞蔚發表了題為《引入金融活水 澆灌現代農業》的主題演講。從金融支農模式創新,到金融產品加速落地,講述中化資本在“三農”領域金融服務的轉型與創新。

          探索綠色金融發展路徑 高效賦能現代農業

          張亞蔚表示,近年來,我國金融支農力度不斷增強。央行數據顯示,2020年末,我國涉農貸款余額為38.95萬億元,較2010年末的11.77萬億元同比增長231%。農村涉農貸款余額為32.27萬億元,較2010年末同比增長229%。

          作為中國中化旗下產業金融服務平臺,中化資本以“創新金融服務,助力中國產業,成就美好生活”為使命,關注“三農”領域金融服務。“集團賦予了中化資本濃厚的產業基因,讓我們與生俱來就帶有鮮明的產業屬性;深耕農業產業,在‘三農’領域探索綠色金融發展路徑、服務鄉村振興,也自然成為了我們的使命。”張亞蔚指出。

          張亞蔚也在會上分享了中化資本在持續探索、研究和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模式過程中,對于如何將綠色金融與現代農業結合的三點認知:

          第一,“源自產業”。發揮自身優勢了解集團產業,在產業中深入尋找業務場景和客戶需求;

          第二,“服務產業”。把握好自身服務產業鏈供應鏈的定位,提高并融合投資能力、融資能力、科技服務能力,創設差異化、專業化的綜合解決方案;

          第三,“開放產業”。建設好產融服務開放平臺,面向市場開放共享,組織內外部金融資源和能力,互助互補互利,共同探索協同創新的綠色金融發展模式。

          聚焦產業金融 構建標準化農村金融產品組合

          基于上述對于綠色金融與現代農業結合的認知,中化資本也正以產融服務開放平臺為切口,利用金融科技,通過平臺集合風險評估、支付、融資和消費等多種金融產品和服務,在生產端實現農業生產全周期覆蓋,在供應鏈條上實現農村產業全流程保障。

          據張亞蔚介紹,為促進優質農資下鄉,中化資本旗下中化資本數科面向化肥經銷商設計了“肥易貸”產品,借助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手段和專業化風控能力,提供線上化、無抵押、無擔保,隨借隨還的純信用采購融資支持,一鍵下單無憂訂貨,大幅提升了經銷效率、減少了客戶資金占用。目前這一產品已經上線,正在河南、安徽等地開展推廣。

          為幫助農戶買到優質種、高效肥、放心藥,中化資本數科依托先正達中國旗下現代農業服務平臺(MAP),面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設計了“MAP貸”產品,幫助農戶在采購MAP綜合服務時分擔前期資金投入壓力。目前這一產品面向MAP直接服務的2.8萬客戶已經累計放款超1萬筆。

          為避免拖欠農戶售糧款、確保顆粒歸倉,中化資本旗下中化保理面向MAP服務的糧食收儲加工企業設計了糧儲控貨保理產品,匹配其集中收儲、分批銷售的業務模式提供便捷靈活的資金支持。這一產品即將在金秋時節在湖北試點落地。

          此外,中化資本還設計了服務土地集約經營的“農地貸”、服務農業機械化的“農機貸”等多個產品,形成了豐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包,基本實現了對“種田”全周期的覆蓋。

          不僅如此,中化資本旗下的中化資本創投還設立了中化民生農業創新基金,重點關注智慧農業、節水灌溉、植物與動物育種等科技創新領域,以及品牌農業、品質農產品、現代農業服務等新興業務機會,持續助推中國農業轉型升級,未來將持續引入金融活水澆灌現代農業。

          實際上,集合發揮中國中化的產融協同和融融協同的優勢,正是中化資本聯合更多主體、撬動更大資源、實現更普惠金融服務的關鍵所在。

          下一步,中化資本還將與先正達集團中國等產業鏈核心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關系,以支持農業產業發展為核心目標,促進農業現代化轉型,助力鄉村振興。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齊蒙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