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金融保險>正文內容
          • 銀行理財半年報亮相 規模同比增至25.8萬億元
          • 2021年08月14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半年報》指出,2021年上半年,監管部門在資管新規確立的行業頂層管理框架下,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補充與細化的銀行理財監管制度,符合國家戰略、金融規律與理財特色的監管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8月13日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1年上)》顯示,2021年上半年,我國銀行理財市場堅持“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職責,嚴格落實監管要求,穩妥推進業務規范轉型,呈現穩中向好態勢。截至6月底,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25.80萬億元,同比增長5.37%。其中,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為20.39萬億元,占比近八成,同比提高23.90個百分點。上半年,理財產品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4137.51億元。

          產品結構明顯改善

          《半年報》指出,2021年上半年,監管部門在資管新規確立的行業頂層管理框架下,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補充與細化的銀行理財監管制度,符合國家戰略、金融規律與理財特色的監管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半年報》顯示,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嚴格落實監管要求,大幅壓縮老產品規模,產品結構明顯改善,產品體系進一步豐富。

          一是理財產品凈值化進程有序推進。截至6月底,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為20.39萬億元,占比近八成,同比提高23.90個百分點。二是存量資產處置有序推進,理財業務規范化轉型效果明顯。保本型產品持續壓降,截至6月底,存續余額為0.15萬億元,同比減少90.68%。三是長期限產品發行力度穩步提升,6月份全市場新發封閉式產品加權平均期限281天,同比增長39.99%。四是開放式產品規模及占比不斷上升。上半年,開放式產品募集金額占93.90%,募集資金同比增長10.09%。

          同時,市場發展有序推進,理財公司異軍突起?!栋肽陥蟆凤@示,截至6月底,325家銀行機構和20家理財公司存續理財產品規模為25.80萬億元,同比增長5.37%。上半年,共有2家外資控股理財公司和2家銀行理財公司獲批籌建。截至6月底,理財公司已籌建28家,較去年同期增加8家,產品存續規模為10.01萬億元,占理財市場的38.80%,已成為理財市場存續規模最大的機構類型。理財公司的異軍突起使得我國理財市場主體進一步豐富,為資管市場的發展注入了新生力量。同時,理財行業的集中登記、第三方托管和信息披露等中介性服務不斷發展,理財市場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有效支持實體經濟

          在穩妥推進業務規范轉型的同時,銀行理財市場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積極探索綠色理財。

          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銀行理財產品大力支持實體經濟,其中投向債券類資產19.29萬億元、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3.75萬億元、未上市企業股權等權益類資產1.17萬億元,實現理財資金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效對接,持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今年以來,銀行理財市場大力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通過認購綠色債券等方式,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參與塑造和完善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投資體系,助力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上半年理財市場新發ESG主題理財產品18只,累計募集資金超100億元。截至6月底,全市場ESG主題理財產品存續余額超400億元,較年初增長約50%,同比增長超2.14倍;全市場理財產品投向綠色債券超800只,投資規模超2000億元,較年初增長16.79%,同比增長26.46%,為我國綠色經濟轉型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在實現財務回報投資目標外,兼具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等多層目標。

          此外,《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達6137.73萬,較年初增長47.45%,同比增長137.71%。其中,個人投資者6114.09萬人,較年初增加1965.99萬人;機構投資者23.64萬家,較年初增加9.26萬家。與此同時,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保持穩定,2021年1-6月理財產品累計兌付客戶收益4137.51億元。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雨燕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