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金融保險>正文內容
          • 華泰證券金融科技開放日:萬得董事長陸風分享數據價值
          • 2021年07月01日來源:中國財經網

          提要:萬得是中國大陸領先的金融數據和分析工具服務商,與華泰證券保持著長期緊密合作。在6月24日的華泰證券金融科技開放日上,萬得董事長陸風受邀做主旨演講,分享如何基于數據推進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萬得是中國大陸領先的金融數據和分析工具服務商,與華泰證券保持著長期緊密合作。在6月24日的華泰證券金融科技開放日上,萬得董事長陸風受邀做主旨演講,分享如何基于數據推進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早在2006年,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科技和金融的結合就正式被提上日程;也就在這一年,萬得提出了一句口號——金融就是數據,這就是我們理解的金融的本質。15年后的現在,每一家金融機構都面臨著數字化轉型的壓力,究竟要怎么轉?

          對齊的數據是數字企業的基礎

          現在,“元宇宙”很火,這是指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人們在現實中可以做到的事,在元宇宙中也可以實現。借用這個流行概念,我認為對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就是建立一個適應數字化世界的“數字化孿生企業”,將內外部一切運營活動都涵蓋其中,讓虛擬和現實能雙向動態促進和反應。比如金融機構做投資,如果一個投資標的的工廠發生重大事故,涉及的資產配置、交易等是否能由這個孿生系統以自動化、智能化方式即時調整,而不是要等開會才能做決策。

          實現這一切的基礎是數據。如果說技術是生產力,數據就是生產資料,只有數據足夠豐富,技術才能產生價值。所以數字化轉型要把數據放在首要位置,而且只有對齊的數據才是能產生價值的資產。

          創立孵化器高效推動數字化轉型

          金融機構具體在轉型時,主要有三種模式:成立創新實驗室、創立孵化器、設立VC投資基金模式。其中,通過開放自身場景,創立孵化器,投資大量早期團隊并與它們開展深度合作,在孵化優質企業的同時,獲取新興技術并實現長期財務效益,是我認為最佳的一種模式,也是華泰正在推進的。成立創新實驗室雖然也有場景支撐,但以內部為主,不一定能突破原有的思維和文化,只有真正做到和原有組織隔離或劃小組織的方式才能實現創新。

          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科技正在賦能證券業的業務全矩陣,產生了大量新的企業和新的商業模式。就技術而言,分為三大類:超自動化技術,包括人工智能、云計算;信任技術,包括區塊鏈、物聯網;開放平臺技術,包括SaaS、DaaS和開源、無代碼開發等。依托這些新技術,從智能KYC(Know?Your?Customer)、智能KYA(Know?Your?Asset)再到智能KYP(Know?Your?Product),基于對客戶意圖和需求的動態了解,定制產品和服務,金融的端到端服務將真正成為可能。

          巨大的差距也是巨大的潛力

          中國證券業雖然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聚焦金融科技發展和數字化轉型,但與成熟市場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舉個例子,如果把中美兩國上市企業中2020年營收排名前十的軟件公司做個比較,會發現中國前十名的營收加起來,才能在美國的排行榜里排到第八。我覺得這種差距正好表明中國軟件行業的發展潛力非常大,對做投資的來說,只要抓住一個機會就足以成為最優秀的投資人。

          除了科技公司,再來看傳統金融機構。以立志要做“華爾街谷歌”的高盛為例,它2020年在IT上的投入近90億美元,中國排名前四的證券公司的IT投入加起來還不到它的一半。其中,華泰是國內券商IT投入在總收入中占比最高的,還推出了很多創新產品,比如市場首個開放式線上證券借貸交易平臺融券通,我很敬佩,也很期待未來的發展空間。

          萬得成立至今,始終以分享數據價值為使命。我們正在推進“Shared?by?Wind”項目,希望共享萬得的數據、技術、客戶與合作伙伴網絡,比如已經與很多國內領先的軟件公司開展合作,也與華泰證券合作孵化和投資了很多優秀的創業公司。希望在數據的驅動下,通過一個開放共享的金融科技生態圈,所有參與方都能共享充滿想象力的未來。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齊蒙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