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沖刺上市前廣州銀行75萬股被拍賣三次,僅3.8元/股
- 2021年06月24日來源:第一財經
提要:近日,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上,廣州貨運服務公司持有的廣州銀行75.7萬股股權已歷經了一拍、二拍相繼流拍后,如今進入變賣階段。
正處于沖刺首發IPO關鍵時期的廣州銀行,按道理,其零星流入到市面上的原始股應該炙手可熱,但事實上卻不是這樣。近日,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上,廣州貨運服務公司持有的廣州銀行75.7萬股股權已歷經了一拍、二拍相繼流拍后,如今進入變賣階段。
今年3月,廣州貨運服務公司持有的廣州銀行75.7萬股股權被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首次拍賣,起拍價為356.14萬元,由于無人出價而流拍。1個月后,在一拍價格的基礎上8折二拍,每股為3.8元,依舊流拍。
此后,這部分股權進入到變賣階段,變賣周期為60天。截至目前,從公開資料顯示來看,仍無人出價。那么,沖刺上市前的廣州銀行是什么情況?
去年6月,廣州銀行遞交了招股書,正式向IPO發起沖鋒。
然而,去年10月,據廣州市紀委監委消息,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舫金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廣州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廣州金控正是廣州銀行的控股股東,直接和間接持有廣州銀行49.8億股,占本次IPO發行前股份總數的42.30%。
去年,11月27日,廣州銀行IPO首次獲證監會反饋意見,要求廣州銀行從規范性問題、信息披露問題、財務會計資料相關問題、其他問題等4方面進行回復,細化問題達51個。其中,股權問題、不良貸款、房地產貸款、貸款集中度、非標風險、表外業務等均為被關注的重點。
可以說,廣州銀行是一家比較典型的區域性銀行,在其發展過程中貫穿著很深的“地方烙印”,尤其是股權問題。
一方面,國有控股過于集中一直是廣州銀行的一大弊病。根據2011年年報,廣州銀行的前三大股東中,廣州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廣永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廣州市廣永經貿有限公司分別持有廣州銀行63.84%、26.16%和1.89%的股權,這三家公司均為廣州市政府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
另一方面,廣州銀行也面臨著諸多區域性銀行普遍存在的歷史問題,即股東過多。根據當時的《公司法》和《證券法》規定,申報IPO時,公司的股東人數要控制在200人以內。
以至于在此后的多年里,廣州銀行一直在解決股權結構的問題,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公開掛牌轉讓股份等多種途徑稀釋國有股份,優化股權結構,以符合上市標準。
同時,也是由于股權關系,以及長期聚焦于區域經營,導致廣州銀行存在貸款集中度、大額關聯交易、風險集中等問題。
今年1月,廣州銀行更新了一版招股書。根據更新后的招股書顯示,截至托管證明出具之日,持有廣州銀行股份的機構股東就達到218家,上述的廣州貨運服務公司就在其中,占股0.01%。
另外,截至2020年7月31日,還有1名股東為國家撥給經費的事業單位,不符合股東資格要求,以及尚有311名非自然人股東和1091名自然人股東因無法聯系或股東資格存在瑕疵而未完成確權,所持股份數合計6982.72萬股,占發行前總股本的0.59%。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問題都是成功上市前的不確定因素。
除股權拍賣外,廣州銀行最新的人事變更也引發業內關注。
2020年7月,廣州銀行召開第五屆董事會第三十次臨時會議,聘任蔡建為行長。當年9月7日, 蔡建的行長任職資格獲廣東銀保監局核準。然而,還不到半年時間,去年12月10日, 蔡建因工作調動辭去了行長職務。
此后,行長職位空缺了近2個月,今年2月19日,廣州銀行第六屆董事會第三次臨時會議聘任肖瑞彥為行長。
相對而言,肖瑞彥更像是臨危受命。公開的履歷資料顯示,2012年,肖瑞彥參與籌建貴州銀行,并擔任行長、董事長。由于他在貴州銀行任職了較長時間,被稱為貴州銀行的“創業”帶頭人。據公開消息,貴州銀行在組建之后,就馬上啟動了上市計劃。
2017年底,肖瑞彥離開貴州銀行。
此后,從2018年開始到2021年的3年間,肖瑞彥相繼擔任了3家銀行的行長一職。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肖瑞彥代為履行北京中關村銀行行長職責;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任北京中關村銀行董事、行長;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任盛京銀行黨委副書記、代為履行行長職責;2020年5月至2020年7月,任盛京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2021年2月至2021年3月,又代為履行廣州銀行行長職責;2021年3月至今,任職行長。
根據2020年年報顯示,廣州銀行現有副行長3名,分別為李亞光、黃程亮和張東,為“一正三副”的高管架構。
而肖瑞彥的到來,能否帶領廣州銀行實現多年以來的“上市夢”,拭目以待。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