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息存款產品偃旗息鼓 誰是下一個“理財新貴”
- 2021年06月24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業內人士表示,新方案意在引導中長期存款利率下降,有助于約束中小銀行對存款的不理性競爭行為。對儲戶而言,可將結構性存款、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基金等作為替代選擇。
日前,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簡稱“利率自律機制”)優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確定方式。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發現,新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實施后,多家銀行已下調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不少中小銀行此前發行的高息存款產品更是蹤影難覓。
業內人士表示,新方案意在引導中長期存款利率下降,有助于約束中小銀行對存款的不理性競爭行為。對儲戶而言,可將結構性存款、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基金等作為替代選擇。
高息存款產品“一夜消失”
據悉,利率自律機制此次將原有存款基準利率一定倍數形成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為在存款基準利率基礎上加上一定基點確定,由原來的“基準利率×倍數”改為“基準利率+基點”。新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實施后,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有升有降”,半年及以內的短端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的自律上限有所上升,一年以上的長端利率自律上限有所下降。
中小銀行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利率也有所下調,高息存款產品甚至直接消失。例如,遼寧某城商行的一款360天定期存款產品年化利率可達4.81%,而該行APP顯示,上述產品目前已經下架,利率最高的一款5年期定期存款產品年化利率為4%。
固收類理財可做備選
對于高息存款產品的“一夜消失”,業內人士表示,這是由于近年來部分銀行采取“高息攬儲”,不但推高存款實際利率,也使自身經營風險不斷積聚,新方案有助于銀行抑制“規模情結”和“速度沖動”,增強發展的穩健性和可持續性。
值得關注的是,在高息存款產品偃旗息鼓的情況下,儲戶也在尋求其他兼顧收益性與安全性的“理財之道”,不少儲戶發問“現在還有哪類產品可以選?”
對此,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穩健型投資者應多配置固收類產品,包括結構性存款、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基金、券商理財等,平衡型和進取型投資者可以適當配置一定比例的權益類產品,包括權益類基金、股票、黃金等。
某城商行客戶經理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增額終身壽險、年金保險也是不錯的投資選擇,目前此類產品年化收益率仍可達3.5%左右。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