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集團多領域助力“碳中和”
- 2021年03月28日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提要:記者26日從中信集團獲悉,中信集團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將發展壯大綠色金融寫入戰略發展規劃,并在實業領域積極探索低碳化發展路徑,以實際行動推動“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記者26日從中信集團獲悉,中信集團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將發展壯大綠色金融寫入戰略發展規劃,并在實業領域積極探索低碳化發展路徑,以實際行動推動“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中信銀行加大對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節能環保企業轉型升級和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以及綠色生態領域的信貸投放力度。2020年,中信銀行綠色信貸余額超過600億元。為規范綠色信貸業務的管理,中信銀行還專門制訂了《環境和社會風險分類管理辦法》。
在綠色公司債(含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方面,據中證協統計,2020年中信建投證券和中信證券分別以109.28億元和67.09億元的發行金額,包攬了證券行業前兩名。此外,中信證券通過綠色股權融資(含資產重組)為環保科技企業和新能源企業累計融資規模達229.5億元,且資金全部用于綠色產業項目。
在實業領域,中信戴卡以鋁合金、鎂合金、碳纖維等輕量化零部件,替代傳統的鋼鐵材質零部件,實現汽車的減重降耗。目前,中信戴卡年產銷汽車輕量化零部件65萬噸,相較于傳統鋼鐵材質零部件,實現減重33萬噸,據測算每年可以節省汽車燃油消耗2億升,可為地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余萬噸。
在鋼鐵行業,中信特鋼專注于高質量特鋼生產,并通過高爐煤氣余壓透平(TRT)發電、干熄焦技術、余熱發電、光伏發電等節能技術改造和工藝升級大大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2020年,中信特鋼碳排放強度約為1.5噸二氧化碳/噸粗鋼,比我國鋼鐵行業平均碳排放強度低30%左右。同時,公司還實施了節能電機改造、節能水泵改造、加熱爐智能燃燒等節能項目,每年能夠減少碳排放約650萬噸。
印染是傳統高能耗高污染產業,“綠色循環”成為傳統產業轉型的唯一出路。位于廣東汕頭的潮南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由中信環境技術投資建設和運營,通過統一管理和統一治污,讓入園企業專注業務發展,讓“小散污”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同時,在中水回用、污泥摻燒發電回用、電廠蒸汽熱能生產回用等多個環節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在我國鋼鐵、石化、造紙等行業中,余熱余壓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中信重工自主研發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余熱余能循環利用發電成套裝備,積極推動高耗能行業的技術進步。以5000噸/天產能水泥線配套的9MW(兆瓦)余熱發電機組為例,年發電量6000多萬千瓦時,能滿足水泥窯三分之一的用電量,相當于年節約標煤2萬多噸,減排二氧化碳6萬噸,減排二氧化硫700噸。目前,公司將余熱發電技術從水泥行業不斷拓展應用到干熄焦、玻璃、化工、生物質利用、垃圾發電等新領域。
中信集團還將節能減耗融入中信大廈運維全過程。中信大廈將綠色環保、節能降耗融入到超高層的設計、建造、運維管理的全過程當中,在節水、隔熱、新風、空氣凈化、垃圾處理等方面采用了大量綠色技術和措施,并于2020年獲得關于綠色建筑的LEED-CS金級認證。
中信集團表示,作為一家金融與實業并舉的綜合性企業集團,中信將以可持續發展原則為指引,共同探索推進碳中和創新發展路徑。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